旧房“焕”新!70年,松江人的居住条件大变样丨可爱的中国,奋进的上海

旧房“焕”新!70年,松江人的居住条件大变样丨可爱的中国,奋进的上海

狭小局促的空间

“夏热冬冷”的特点

夜半天花板上跳舞的老鼠

还有一到雨季就漏个不停的屋顶

……

这是很多老一辈人对曾经居住环境的印象

旧房“焕”新!70年,松江人的居住条件大变样丨可爱的中国,奋进的上海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中国人有着特殊意义的住房也着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拔地而起形式多样的公房、高层、别墅,在经历过时代变迁的老一辈人眼里,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旧房“焕”新!70年,松江人的居住条件大变样丨可爱的中国,奋进的上海

房屋置换居住条件大变样

今年80岁的卫九妹一个人住在永丰街道三辰苑一村的一间两室户里。两个房间一间当做卧室,一间当做书房,复古的全实木地板一尘不染,透露着主人对生活的态度。几年前儿子一家搬到新城区,坐享完善的商业配套和便利的交通,儿媳妇好几次劝她搬去一块住,但卫九妹乐得一个人清闲:“老伙伴都在这里呢,串门方便,住着开心。”

旧房“焕”新!70年,松江人的居住条件大变样丨可爱的中国,奋进的上海旧房“焕”新!70年,松江人的居住条件大变样丨可爱的中国,奋进的上海

“现在居住条件真是好啊,再想以前,那是真不敢想了。”回忆着今夕变化,卫九妹满脸都是对如今生活的满足。结婚那年,她住进了泾北街的一幢老房,当初那一片都是租赁房,房屋产权归房管所,好几户人家同住一个屋檐下。她与丈夫的这间房只有16平方米,随后几年,因为新生命的陆续到来小居室变得拥挤不堪。后来,他们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积蓄,置换了一间32平方米的房子,但仍然无法满足四个成年人起码的居住需求,直到女儿读大三,寒暑假回家还和他们夫妻俩睡一张大床。有一年梅雨季,灶头间滴滴答答漏个不停,爱人在灶头上烧饭,她就在边上帮着打伞。那时候没有电扇,旧街坊鳞次栉比的房屋密不透风,每到夏天,屋子里就热得住不了人,晚上难以入睡,卫九妹就先在天井里浇上凉水,再把床搬到天井里,在床上支起一顶蚊帐。到了早上,往往贴着蚊帐的手臂或腿上,都是被叮得密密麻麻的包。

旧房“焕”新!70年,松江人的居住条件大变样丨可爱的中国,奋进的上海

卫九妹在这样的房子里住了50年。2010年,永丰街道正式启动老城区危旧房修缮工作。为更加准确地掌握房屋的破损情况,街道会同房管部门、永开置业等对区域内的房屋开展了全面地排查摸底,通过一户户的现场踏勘、拍照取证、危险评估、梳理存档等,共排查出危房5.6万平方米,其中公租房危房5.1万平方米,私房危房0.5万平方米。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房屋破损程度、修缮诉求意愿、家庭居住条件等标准,筛选梳理出修缮房屋清单,决定通过3年时间逐步修缮。卫九妹住的房屋也在修缮之列。

2012年,永丰街道在全区统一部署下,结合街道实际情况实施了《松江区旧城改造解困安置政策》。卫九妹又成了这一惠民政策的受益者。她通过自愿动迁,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产权房。2015年,她如愿住进了刚刚造好的三辰苑一村。她的对门邻居是王子祥,与卫九妹在租赁房中住了大半辈子不同,王子祥一出生就住在父辈位于中山西路244号的老宅子里。虽是私房,可80平方米的宅子分成三间房,最多时候住着祖孙三代14个人。王子祥和奶奶一间,同屋还有哥哥和侄子,进出房间都要沿着床边间隙绕道而行。在他的记忆中,床占去了房间内几乎所有空间,白天,床是活动的场所,晚上则是睡觉的地方。

旧房“焕”新!70年,松江人的居住条件大变样丨可爱的中国,奋进的上海旧房“焕”新!70年,松江人的居住条件大变样丨可爱的中国,奋进的上海

几年前,王子祥兄妹几个人陆续通过房屋置换搬进了新建成的住宅小区。原先热闹不已的中山西路老房子,如今只剩下他的哥哥王子青留守。王子祥的父亲也有换房资格,就去申请了电梯房。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如今卫九妹和王子祥更像是亲人一般的关系。夏天,把公共空间外的纱门一关,蚊虫飞不进来,两家人家就开着房门拉家常,卫九妹还把备用钥匙放在了王子祥家中。

旧房“焕”新居民幸福满心田

岁月不居,老宅子的前世今生让人感慨,时光有声,旧街坊的改造让老百姓旧房“焕”新颜。2017年,我区全面启动实施旧街坊整体改造工作,涉及1223幢房屋。去年12月31日,58个旧街坊整体改造项目全面完成,283万平方米老旧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3.8万户居民受益。不少“老松江”感慨道:“面貌新、排水畅、路面平、功能全、环境美、交通有序,老房子常住常新,老幸福了!”

旧房“焕”新!70年,松江人的居住条件大变样丨可爱的中国,奋进的上海

“晴天进出楼道身上‘一层雪’,雨天在家头顶‘下雨’脚下‘涨水’。”说起以前的住房,家住永丰街道仓城六村的马春秀不住地摇头。除去外墙年久失修、受潮发霉后污迹斑斑的苦恼外,小区里路面坑坑洼洼,楼栋间的三角地带杂草丛生也令马春秀唏嘘不已。前两年,经过旧街坊改造,小区俨然换了容颜,道路平整了,晴天雨天出行不怕绊脚沾泥了,杂草丛生之地变为休闲凉亭,大家伙没事儿就跑凉亭拉拉家常。“我们这里地理位置不错,出门不远就是兴日农贸市场。旧街坊改造后,小区环境变好了,不少之前搬出去的年轻人又搬回来住了!”马春秀直言这样的改变让仓城六村由内而外焕发了活力与生机。

比起马春秀,在仓城六村住了20多年的徐菊感触更深,她经历了两次旧房改造。“我家住底楼,每逢下雨天家里的地砖缝隙里就往外冒水,夏天会有难闻的味道。物业过来捅一捅,情况会稍微好一点,但也是治标不治本。”说起这段经历,徐菊像是在说故事。而今,她不再担心家里涨水了:“前两年的旧街坊改造项目中搞了雨污分流,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旧房“焕”新!70年,松江人的居住条件大变样丨可爱的中国,奋进的上海

旧房“焕”新颜,光阴写故事。25年前,每月按时向单位上交6元多的房租,这段经历令75岁的“老松江”朱耀华印象深刻,在岳阳街道松汇小区住了40多年的他亲历了住房性质从系统公房到售后公房的转变。1994年,因为住房制度的改革,朱耀华掏了6100元买下了位于松汇小区的原单位福利房。“房产证拿在自己手上,心里比以前更踏实了。”朱耀华笑着说。

让朱耀华感到意外的是,时光改变了自己的容颜,但与自己一样年长的老房子却没有老去。这些年,改造后的松汇小区显得越发年轻了,水泥扶手变成不锈钢的了,楼道里的白炽灯泡被节能感应灯取代了,新型窨井盖防护技术的引进使得雨天小区积水严重的现象消失不见了。

旧房“焕”新!70年,松江人的居住条件大变样丨可爱的中国,奋进的上海

旧街坊改造改变的不仅是房子的面貌,小区内的配套管理也更科学了。今年72岁的常见通于1986年入住岳阳街道人乐小区,小区内有松江区实验小学和荣乐幼儿园两所学校,上下学车多人多,进出小区要二三十分钟。2017年旧街坊改造后,小区内的主干道拓宽了,主干道两旁还设置了约2米宽的人行步道,上学放学时段实行严格的人车分流,拥堵状况大大缓解。此外,小区内的停车位增加了,管线入地,空中“蜘蛛网”不见了,生命通道打通了,公共健身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了。

文字:张小小 王梅

摄影:蔡斌

旧房“焕”新!70年,松江人的居住条件大变样丨可爱的中国,奋进的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