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讓你等一會嗎”,女兒一直沒朋友,寶媽:都是我的錯啊

“不就是讓你等一會嗎”,女兒一直沒朋友,寶媽:都是我的錯啊

中國5千年文化,最注重的就是規矩。常言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但現在很多家庭對孩子過於溺愛,放縱,如果小孩子犯了錯誤,家長總是以包庇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導致孩子沒有一點規矩。

更有的家長自己本身就沒有規則意識,也就不會對孩子進行規則意識的教育。於是孩子變得沒有規矩,十分放肆,只要一不滿足他的要求就撒潑耍賴、大喊大叫。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孩子小的時候沒有養成良好的規矩和習慣,那麼將十分不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

“不就是讓你等一會嗎”,女兒一直沒朋友,寶媽:都是我的錯啊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蘇蘇的女兒柔柔今年十歲了,柔柔長得很標緻,也算是一個亭亭玉立的姑娘,可是柔柔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沒有規矩。

因為蘇蘇和她愛人中年得女,生下柔柔非常的不容易,所以蘇蘇平日裡就把她的女兒柔柔當成小公主一樣溺愛著,打不得罵不得,即使犯了很嚴重的錯誤蘇蘇也會以“女兒還小不懂事”的原因來為女兒開脫。

久而久之柔柔就被養成了驕縱蠻橫的性格,不僅在排隊的時候插隊,和小夥伴一起玩的時候還總是不守時到達約定的地點,等到朋友問起來的時候,柔柔反而毫不在意地說:“不就是讓你等了會兒嗎,有什麼的?”

“不就是讓你等一會嗎”,女兒一直沒朋友,寶媽:都是我的錯啊

這樣的次數一多,其他小夥伴也不願意和柔柔玩了,全部都有意無意的躲著柔柔,讓柔柔在學校沒有朋友。

另外,柔柔還非常的不聽媽媽的話,總是和媽媽對著幹,蘇蘇讓她往東,她一定往西。如果蘇蘇想讓柔柔幫她做一些家務,簡直是比登天還難。

蘇蘇現在看著女兒這副蠻橫且不講理的樣子,也非常的為難和後悔,經常和朋友抱怨:“如果當初認真管教孩子,給她樹立規矩就好了。”

實際上,柔柔變成現在這副模樣,就是和蘇蘇沒有好好給女兒樹立規矩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蘇蘇在女兒小的時候可以不那麼溺愛她,那麼現在柔柔一定會變成一位非常討人喜歡的女生。可以說,蘇蘇的溺愛毀了孩子的一生。

“不就是讓你等一會嗎”,女兒一直沒朋友,寶媽:都是我的錯啊

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家長要注重什麼?

1. 規矩在於心,更在於行

如果家長希望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那麼除了心靈輔導讓孩子具有規矩意識外,讓孩子具備行動性也必不可少。首先要讓孩子知道規矩,瞭解規矩,懂得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能做。

並且作為家長我們要為孩子選擇合適的規則,因為有的孩子年紀小,太複雜或者太苛刻的規矩難以讓孩子一直遵守下去,家長可以先選擇讓孩子遵守一些基本規則

其次我們還需要培養孩子執行規則的技能。因為有時候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規則認識,但仍會常常違規,並非孩子拖拉,而是孩子不得要領。那麼家長不能一味批評孩子,而是要教會孩子做事的方法

,幫助孩子更好的培養規矩意識。

最後作為家長,我們也要注重身體力行,給孩子做個好榜樣。這樣孩子通過觀察和模仿,也會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有規矩、懂規則的人。

“不就是讓你等一會嗎”,女兒一直沒朋友,寶媽:都是我的錯啊

2. 讓孩子對規矩產生敬畏

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的最終目標是使孩子從“他律”轉為“自律”,但規則意識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孩子的自制力太弱,就會導致有的時候堅持不住,出現違反規則的情況。

家長對此可以先適當心平氣和的引導孩子,但是如果孩子仍舊不守規矩,那麼家長就要採取一定的懲罰措施來讓孩子對規矩產生敬畏,以後不敢再犯。

如果孩子屢次犯同樣的錯誤,家長可以批評孩子,或者通過一定的方式——比如寫檢討——來讓孩子記住破壞規矩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

但是這種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還要和說理的方式相結合,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為他好,更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變得懂事起來。而不能單純地指責孩子,讓孩子對遵守規矩產生害怕、排斥的情緒。

“不就是讓你等一會嗎”,女兒一直沒朋友,寶媽:都是我的錯啊

在培養的過程中,這幾點家長要注意!

1. 家長一定要遵守規矩

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一面旗幟,指引著孩子的方向,家長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給孩子樹立起一個良好的榜樣。試想如果家長本身就不具備規則意識,那麼孩子的規則意識的教育真的能成功嗎?

所以家長平日裡一定不能做出一些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一些不遵守規矩的事情。因為如果家長自己都不遵守規矩,不能以身作則,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有樣學樣,把家長的不文明行為學了個遍。

美國作家鮑德溫曾經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為人父母,只有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規則,才會散發出威望和人格魅力,才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不就是讓你等一會嗎”,女兒一直沒朋友,寶媽:都是我的錯啊

2. 把控好規矩的尺度

有一些規則太過於複雜,小孩子往往是不能理解或者不能做好的。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先從最基礎的規矩開始要求孩子遵守,比如遇到老師和同學要打招呼,要自己穿衣服、疊被子等等。

如果孩子簡單的規矩已經完全能夠遵守,那麼這個時候家長才可以讓他遵守更加難堅持下去的一些規矩。也就是說,家長需要把控好規矩的尺度,循序漸進地讓孩子遵守規矩,而不能希望孩子“一口吃個大胖子”。

如果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能夠遵守你定下的規矩,那麼家長就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遵守,而是以鼓勵為主,從最容易做好的規矩開始遵守。

3. 培養規矩不是培養“死規矩”

家長需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規矩

並不是意味著讓孩子完全遵守你定下的規矩,做一個只會聽家長話的機器人。在培養孩子遵守規矩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多多鼓勵孩子創新

如果孩子對一樣事物有更新奇的想法或見解,作為家長應該耐心傾聽,並且和他探討如何創新,開拓他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而不能一味的讓孩子遵守規矩。

如果孩子只遵守你定下的規矩,而沒有一點變通的話,那麼實際上家長是給孩子畫了個圈,讓孩子只能在圈內生活,不能“出格”,漸漸地,孩子就會固步自封,成為一個只會接收指令的機器人。

“不就是讓你等一會嗎”,女兒一直沒朋友,寶媽:都是我的錯啊

懂得規矩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之處?

1. 懂得尊敬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進入到一個“反叛期”,簡而言之就是孩子在成長中通過“反抗權威”的這種行為,形成“自我”,為他們今後漸漸脫離父母做準備,同時也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身份”定位。

而孩子在漸漸長大的過程中,會開始試探父母的底線。這時如果是懂得規矩的孩子,即使在反叛期他們也完全可以懂得如何尊敬父母,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

而小的時候沒有樹立好良好規矩的小孩,在度過反叛期的時候就會為了對抗父母無所不用其極,完全不懂得尊重和心疼父母,從而做出讓父母非常寒心的事情。這就是懂得規矩,擁有規矩的重要性。

“不就是讓你等一會嗎”,女兒一直沒朋友,寶媽:都是我的錯啊

2. 能夠自律

懂得規矩的孩子往往也比不懂得規矩的孩子更能夠自律。因為他們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能做,並且從小因為父母的言傳身教而養成了良好的作風習慣。所以他們往往不需要父母的威脅恐嚇,自己就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和脾氣。

而且他律是自律的基石,對於孩子而言,自律最開始源於家庭規則建立。也就是說,如果父母在孩子小時候給孩子立下規矩並且讓孩子遵守的話,久而久之孩子自己就會習慣這樣他律的生活,並把他律轉化為自律,自己約束自己,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廣闊人生。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家長沒有在孩子小時候就給孩子立下規矩,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而是一味地溺愛孩子,認為孩子還小就疏於管教孩子的話,孩子長大後就不能夠懂得尊敬父母,也不會知道自律。

這樣孩子就會變成一個不討人喜歡的人。但是家長要注意樹立規矩要適度,把握好規則的尺度,也要同時注重孩子的創新能力。最重要的是,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為一個懂規矩、懂禮貌的可靠之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