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保值率高=省錢?我們算完賬發現真不一定

保值率越高的車型,車主在賣出時因產品貶值承擔的經濟損失也越小。看似無比正確的觀點,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這車保值率高,買了絕對不虧!”

“那個車的保值率很低,以後賣不出好價錢!”

這是普通消費者購車時4S店銷售人員常用的話術,也是潛移默化中影響消費者對於某款車型認可度的重要因素。

在中國,影響汽車保值率的主要元素與歐美國家有很大的不同。除了車型分類、保有量、品牌價值、產品口碑、產業政策等外,價格是中國市場一個獨特的存在。通常來說,如果新車價格層層陷落,二手車價格很難堅守,保值率自然也一路走低。

汽車保值率高=省錢?我們算完賬發現真不一定

但由於同一車型在各地終端優惠有差別,指導價才是公認的基準。所以,當我們打開各大二手車網站查看保值率時,分母往往是該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這就引發一個問題:購買無終端優惠、高保值率車型與購買大終端優惠、低保值率車型,到底哪個更省錢?

由此,與保值率相對應,我們提出終端消費者購車時應當關注的另一個重要概念——車輛真實折舊,即消費者購車價格與賣車價格的差值。

汽車保值率高=省錢?我們算完賬發現真不一定

保值率與車輛真實折舊正相關嗎?

為什麼我們會關心車輛真實折舊?因為這才是消費者從購車到賣車的全生命週期裡車輛本身真實支出的價格,真實折舊越高,消費者在賣車時“虧”得越多。因此,從消費者經濟利益角度來看,這是比單純看保值率更值得參考的因素。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以上海地區合資中型車市場為例,以中國平均六年的二手車齡為依據,對比凱美瑞、帕薩特、阿特茲、君威四款車型在六年後的市場殘值,分別計算其真實折舊。

汽車保值率高=省錢?我們算完賬發現真不一定

從這份計算中,我們能看出如下幾個問題:

1. 考慮購買時的終端優惠後,保值率與真實折舊並不存在直接關係。純粹從消費者的支出角度看,保值率很高的凱美瑞反而在真實折舊上也最高。

2. 保值率最低的君威與保值率最高的雅閣,六年後的真實折舊差異僅為6,000元。

3. 真實折舊最低的帕薩特與邁騰,是終端優惠與保值率取得平衡的結果。

汽車保值率高=省錢?我們算完賬發現真不一定

這似乎與消費者的固有認知有差異:保值率高的車型,反而不一定能“少虧錢”;保值率低的車型,也並不一定就“虧得多”。終端新車讓利也許會影響二手車保值率,但是站在真實折舊的角度,新車的現金讓利往往很大程度可以抵消賣車時的殘值差異,對於消費者而言只是意味著這個差價是在購車時提前拿到手還是賣車時再拿而已。

汽車保值率高=省錢?我們算完賬發現真不一定

為什麼我們還要關心保值率?

既然我們已經證明了保值率的差異並不會對車輛真實折舊造成大的影響,為什麼無論是廠家還是消費者還如此關心保值率?

這裡我們要把問題一分為二:

一是我們上述分析只是針對市場上的主流車型,也就意味著在品牌熟悉度、配件供應、保有量等因素上的差異趨同,此時新車價格可以對保值率產生單向影響。而過於偏向小眾與冷門的車型,以及廠家發生變動甚至退出市場等的影響,並不適用於上述分析。

二是保值率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背後代表的是市場對於產品與品牌的認知度。保值率高意味著消費者特別“認”這個車,在新車需求被抑制的大環境下,保值率高往往意味著蘊含強大的“口碑力量”。

汽車保值率高=省錢?我們算完賬發現真不一定

十多年前的中國車市還不像今天產品選擇面這麼大時,老捷達曾有兩年91.4%的保值率,兩年舊車與新車差價僅為5,000元。而這種現象的背後是捷達數百萬輛的產品基數、實惠且普遍的配件供應、一大批忠實的粉絲,反過來這又讓捷達乃至大眾品牌在中國的口碑更加高漲,最後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

經濟學中有一個現象叫做“口紅效應”,就是在經濟蕭條時,消費者反而會因為放棄大宗消費者而去選擇購買比較廉價的奢侈品。這種現象同樣適合於今天的中國車市——物美價廉、口碑良好的車型反而會在新車市場下行時收到更多的青睞。

汽車保值率高=省錢?我們算完賬發現真不一定

這就可以解釋為何今年日系車會有更好的表現,長期以來高可靠性、低故障率形成的口碑讓日系車在當下就像是中國車市中的“白T恤”,成為更多消費者心目中不會過時的“時尚單品”。這樣的口碑體現在市場上,保值率就是最直接的衡量標準。

而對於廠家而言,大幅讓利始終是品牌的“鴆毒”,長遠來看會影響產品的議價能力和品牌的溢價能力。廠家要平衡的是單車利潤與體量規模的取捨,是產品後續定位能否維持,但這些終究都是為品牌建設服務,最後都會回到“消費者認不認”的問題,是市場覺得掛了這個Logo值不值得賣上這個價。保值率無疑也是重要的衡量標準之一。

汽車保值率高=省錢?我們算完賬發現真不一定

而對於經銷商而言,銷售毛利是決定其生存的關鍵之一。保值率高會帶來相對堅挺的終端價格,尤其對保有量基盤不大、售後毛利有限的經銷商而言,靠大幅讓利造成賣一臺虧一臺,以犧牲中長期利潤換來短期的銷量增長,從過往經驗來看在汽車行業並不可取。

有了終端讓利的先例,後續新產品在上市定價時就要進行更多的考量。如果定價仍然過高,消費者勢必產生更多的觀望情緒,從而造成經銷商新一輪的降價讓利,形成惡性循環,破壞品牌本應建立的價格體系與產品格局。

所以,保值率不僅僅與金錢掛鉤,我們關心保值率,事實上關心的產品品質、口碑、品牌力等多個方面。此時,保值率更像是拿來做市場衡量的標準。

汽車保值率高=省錢?我們算完賬發現真不一定

寫在最後

或許消費者考慮二手車保值率的出發點是金錢利益,但是當消費者無法對一輛新車所有的事情——產品口碑、配件價格、保有量——做出準確的判斷時,打開二手車網站,看保值率是最直觀的方法之一。

所以,保值率所代表的絕不只是消費者支出,甚至有時候保值率高意味著消費者的折舊損失也更多,但是消費者仍然會去追求高保值率車型,廠家也著力去提升其產品的保值率,目的只有一個——品牌認可度。

消費者“認”一個品牌,它才能無視消費環境的波動;廠家讓品牌被認可,背後則是技術、品質、管理、服務全方位綜合實力的體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