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簡答題高頻考點彙總,想通關最好記下這些知識

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簡答題高頻考點彙總,想通關最好記下這些知識

​​考點·《小學教師專業標準》 ★★★★★

(一)基本理念

1.師德為先: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依法執教。關愛小學生,尊重小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2.學生為本:尊重小學生權益,以小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小學生的主動性;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小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

3.能力為重: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有機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研究小學生,遵循小學生成長規律,提升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4.終身學習

學習先進小學教育理論,瞭解國內外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範。

(二)基本內容

1.專業知識

(1)小學生髮展知識;

(2)學科知識;

(3)教育教學知識;

(4)通識性知識。

2.專業能力

(1)教育教學設計;

(2)組織與實施;

(3)激勵與評價;

(4)溝通與合作;

(5)反思與發展。

考點·防止遺忘的方法 ★★★★

1.及時複習,經常複習。這是根據艾賓浩斯遺忘的規律來進行的複習;

2.合理分配時間;

3.做到分散複習與集中複習相結合

4.反覆閱讀與試圖回憶相結合;

5.複習方法要多樣化;

6.運用多種感官參與複習。

考點·良好性格的培養 ★★★★

1.加強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

2.及時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

3.充分利用榜樣人物的示範作用;

4.利用集體的教育力量;

5.依據性格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考點·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

1.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就是指問題呈現的知覺方式。問題呈現的知覺方式與人們已有的知識經驗越接近,問題就越容易解決;反之,如果與人們已有的知識經驗相差甚遠,問題解決起來就很困難。

2.定勢與功能固著定勢:指重複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採用新的方法。

3.已有的知識經驗:經驗水平或實踐知識影響問題解決。善於解決問題的專家與新手的區別,就在於前者具備有關問題的大量知識並善於應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

4.原型啟發:原型啟發是指從其他事物或現象中獲得的信息對解決當前問題的啟發。其中具有啟發作用的事物或現象叫原型。

5.情緒與動機:情緒對問題解決有一定的影響,肯定、積極的情緒狀態有利於問題的解決,而否定、消極的情緒狀態則會阻礙問題的解決。

考點·班主任工作的內容 ★★★★

1.瞭解學生:瞭解和研究學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級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瞭解學生包括對學生個體的瞭解和對學生群體的瞭解兩部分。

對學生個體的瞭解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個體的思想品德、個體的學習、個體的身體狀況、個體的心理、個體的家庭。

對學生群體的瞭解包括:對正式群體的瞭解和對非正式群體的瞭解。

2.組織和培養良好的班集體;

3.建立學生檔案;

4.班會活動;

5.協調各種教育影響;

6.操行評定;

7.班主任工作計劃與總結。

考點·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 ★★★


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簡答題高頻考點彙總,想通關最好記下這些知識



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原因:

1.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人的活動;

2.學校教育是通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來進行的,相對而言效果較好;

3.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響學生髮展的各種因素;

4.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刻。

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的表現:

1.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方向做出社會性規範;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3.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

4.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考點·教學過程 ★★★

1.教學過程的本質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認識的間接性;認識的交往性;認識的教育性;有領導的認識。

2.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3)掌握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4)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相統一的規律。

考點·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法 ★★★

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2.開展微格教學;

3.進行專門訓練;

4.進行教學反思。

考點·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 ★★★

1.相似性

(1)學習材料之間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學習目標與學習過程的相似性;

(3)學習情境的相似性。

2.原有認知結構

(1)學習者是否具有相應的背景知識(遷移產生的基本前提條件);

(2)原有知識經驗的概括程度(概括水平);

(2)認知技能或認知策略。

3.學習心向與定勢:

心向與定勢常常指的是同一種現象,即先於一定的活動而又指向該活動的一種動力準備狀態。

定勢對遷移的影響表現為兩種:促進和阻礙。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響遷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諸如年齡、智力、學習者的態度、教學指導、外界的提示與幫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遷移的產生。

考點·創造性的培養 ★★

1.創設有利於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

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

考點·維持課堂紀律的策略 ★★

1.建立有效的課堂規則;

2.合理組織課堂教學;

3.做好課堂監控;

4.培養學生的自律品質。

考點·學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發展 ★★

1.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於人類早期的原始社會教育,終於定型的形式教育,即實體化教育。教育實體的形成具有以下特點:

(1)教育主體確定;

(2)教育對象相對穩定;

(3)形成系列的文化傳播活動;

(4)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等;

(5)由以上因素結合而形成的獨立的社會活動形態。

2.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規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層次結構的、按年齡分級的教育制度,它從初等學校延伸到大學,並且除了普通的學術性學習以外,還包括適合於全日制職業技術訓練的許多專業課程和教學機構。近代學校系統的出現,開啟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階段。中國近代制度化教育興起的標誌是清朝末年的“廢科舉、興學堂”,以及頒佈了全國統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學制。

3.非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提倡的理想是:“教育不應再限於學校的圍牆之內。”庫姆斯等人主張非正規教育的概念,伊里奇所主張的非學校化觀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考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 ★★

1.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2.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繫;

4.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製度;

6.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