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部中药专著的主要编写人,他被称为"中草药活字典"

提到中药典籍,肯定有很多人最先想到《本草纲目》和它的作者李时珍。

我国中药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

2015年,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中文演讲中说:"在结束之前,我想再谈一点中医药。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保护中发掘出来的......"

中医药宝库的发掘仅有一个屠呦呦远远不够,今天要介绍一位科学家——他参与了我国第一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整理并汇总了新中国首部中药专著《中药志》,他就是我国药用植物和中药资源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国际著名的药用植物与传统药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

我国首部中药专著的主要编写人,他被称为

【肖培根工作照】

创下中药研究两个"第一"

1932年,肖培根出生在上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他的童年和少年正值日寇侵华、民族危亡的时代。父亲因不肯为伪政权做事而失业,家里从住洋房、有汽车,落为三餐难继。

不过,肖培根没有因为家庭生活的贫困而放弃希望。他勤学苦读,1953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厦门大学生物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物学系工作。

我国首部中药专著的主要编写人,他被称为

【肖培根与生物系全体师生员工合影,肖培根(第二排左二)】

进入研究院的第一天,肖培根至今难忘。

那一天,药学系著名的植物化学专家姜达衢教授带着他到先农坛苗圃参观,指着洋地黄考他,他却没有答出来。

但姜达衢依然对他非常热情,告诉他这株植物是可以治疗心脏病的紫花洋地黄。强心苷就是从其中提取出来的。

我国首部中药专著的主要编写人,他被称为

从此肖培根刻苦钻研药用植物,很快他成为了教研室青年骨干。

我国首部中药专著的主要编写人,他被称为

【1954年在河北张北地区野外采集路上留影,肖培根(左2)】

1958年,卫生部下达任务,要求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传统中药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这就是我国的第一次全国中药普查,肖培根担当起了组织此次任务的重担。

面对我国中药资源情况犹如一张白纸的现状,年轻的肖培根带领三十多名年轻人走出实验室,分赴全国各地。

他们拜访经验丰富的药农、中药师傅,对常用中药的基本来源、生长、分布、产销等情况进行系统调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历时两年,这群勤奋的年轻人出色完成了全国主要药用植物的普查工作,光是普查中采集的样本,就多达5万份。

通过这次普查,对我国常用中药资源的地域分布、品质优劣、大致产量、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建议等等均有准确详实的表述。这是中国近代中药资源最具权威价值的报告,其准确可靠的数据,成为新中国中药资源宏观管理的依据。

作为"有心人",肖培根带领大家将采集的大量中草药样品,整理出5000 余种、9 万余份标本,建起"中药标本馆"。至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标本馆里,大多数植物标本的采集人姓名都写着"肖培根"。

我国首部中药专著的主要编写人,他被称为

【195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药志》】

1959年,全国第一次中药资源普查圆满结束。在建国十周年之际,肖培根作为主要编写人之一的新中国第一部中药专著——《中药志》(4卷)面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在中药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有影响的成果,这是一次零的突破,也是一次出色的突破,这部著作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了表彰。

不畏艰险,六次进藏"寻药"

结束了《中药志》的编写工作,肖培根主动要求到西藏进行考察,立志为我国藏医藏药的发展寻找出路。

在那个年代,进入西藏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汽车。有一次,从成都开车到拉萨,在路上就用了好几个星期。为了赶时间,肖培根就在大卡车的后座上吃饭、睡觉。

到了西藏,交通工具换成马。人在马背上,有时候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大腿内侧磨出了血泡,屁股也被颠肿了。

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上,肖培根一次次完成了采集藏药标本的任务。

我国首部中药专著的主要编写人,他被称为

【1961年肖培根与西藏药师合影,中间为肖培根】

那时在西藏搞研究,不但要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还会经常遇到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

1961年,肖培根第一次进藏时,西藏刚刚平息叛乱,但局势仍然十分紧张,调查工作是在当地部队荷枪实弹的保护下完成的。

为防止肖培根在单独外出调查时意外发生,当地部队给他配了一把手枪,每次都是荷枪实弹,以防止叛匪突然袭击。

六次进藏,肖培根的足迹遍及西藏大部分地区。他先后发表10余篇与藏药有关的学术论文,对藏医藏药的发展所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首部中药专著的主要编写人,他被称为

【1965年在西藏调查藏医藏药】

小檗胺片,实践中发现新药

1968年,肖培根到北京远郊的平谷县东升制药厂"劳动锻炼"。这个制药厂主要是利用三颗针制作小檗碱(黄连素)。但由于小檗碱价格很低,工厂面临倒闭。

如何让药厂起死回生?这个问题让肖培根寝食不安,夜不能寐。

后来,肖培根发现,提取过小檗碱的废液里面,有一种成分含量非常高、几乎和小檗碱(黄连素)一样多——小檗胺,一种白色的结晶物。但是小檗胺的药用价值当时并不明确。为此,肖培根和刘昌孝院士等人开始针对小檗胺查文献,做实验。

【刘昌孝,药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博士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他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药物动力学实验室,曾获德国医学研究成就奖、世界医学金象奖。】

一系列的药物试验及临床实践证明,小檗胺片可以有效提升白细胞。1974年,《中国产小檗属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在《植物分类学报》上发表,这是全国最早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中医药研究成果。

让中医药文化走向全世界

1963年肖培根曾访问西非四国,后来他多次受派遣或受邀出国进行药用植物考察和学术交流,成为了我国的"传统医药大使"。

他先后到过全世界五大洲的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和不同肤色、不同背景的外国同行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我国首部中药专著的主要编写人,他被称为

【1974年与傅丰永教授在坦桑尼亚考察】

在加纳、几内亚、马里和摩洛哥、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他在高温炙烤下挥汗工作,也感受到了当地人如火的热情。

在叙利亚,他和同事参与援建制药厂,受到了时任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的儿子,即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接见。

他曾多次出访泰国,和泰国公主、植物学家朱拉蓬建立起了很好的关系。每年,都有全世界各地的友人,向他送去祝福,这其中就有泰国公主寄的贺卡。

1978 年9 月,肖培根首次参加世界卫生组织(WHO)主持召开的常用药用植物药的选择和标准化会议。他以专业知识广博、外语沟通能力优秀等等,给WHO 官员和各国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1979年,他被任命为世界卫生组织顾问,每年都去日内瓦世卫组织总部工作一段时间,主要工作是了解和整理全世界的药用植物的资料。

我国首部中药专著的主要编写人,他被称为

【1981年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主楼前留影】

在世卫组织总部工作,他的工资以"天"计算,每天至少有120多美元。

按规定,肖培根可以住四星级宾馆,也可以每天往返乘出租车。但他处处节约,选择吃住在使馆,前后节省了四万多美元,全部交给了国家。

我国首部中药专著的主要编写人,他被称为

【出席1988年首届中药鉴定学术讨论会时与参会代表的合影,肖培根(第一排右7)】

触类旁通 创立植物亲缘学

1978年,肖培根在《药学通报》发表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系性》,药用植物亲缘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的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疗效(药理活性及传统疗效)间的相关性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中药资源和植物药资源研发的基础工具。药用植物亲缘学的开创标志着孕育十几年的新学科的诞生,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时至今日,已是87岁高龄肖培根,仍在以勇于攀登、敢于实践的精神,为我国的药用植物和中药的现代化事业做着贡献。

他已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主编或主要参与编写专著30余部(卷),获国家级成果奖3项、省部级等其它成果奖10余项,培养了大量博士及硕士人才……

我国首部中药专著的主要编写人,他被称为

【2002年12月10日获得香港浸会大学理学荣誉博士学位时与家人同事合影,肖培根(右2),中医药学院

肖培根认为,中药有着上千年的传统,如何继续发扬光大,是每一个中药工作者的责任。

1、中国科学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2/364326.shtm?id=364326

2、《祖国药物宝库的发掘者——记药用植物学家肖培根院士》,《中国药师》,1998年03期,P115-117

3、《别着枪进山的药用植物学家——我国药用植物和中药现代研究的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的传奇人生》,《首都医药》,2006年01期,P47-50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