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药引起的肌损害应怎么处理?

轻松愉快84969026


到目前为止,对于控制高血脂,特别是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来说,他汀类药物始终还是作重要的基础药物之一。他汀类药物除了能够抑制肝脏的胆固醇合成,有效降低血脂,减少高血脂引起的健康风险以外,在稳定动脉硬化斑块,减少动脉血管炎性反应方面,他汀类药物也是用于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药物。

然而有利就有弊,他汀类药物在有效降血脂的同时,其用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风险,也值得了解和注意,虽然目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七八类之多,但所有的他汀类药物由于其类的药物结构和作用机理,其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虽然不尽相同,但也多有一定的共性,特别是在造成肝功能异常,肌肉痛等方面,几乎所有的他汀类药物都值得注意。

到目前为止,他汀类药物为何可能会引起肌肉痛以及肌毒性损伤的作用机理还并不完全明确,但有相关研究指出,他汀类药物之所以引起肌肉痛,肌酸激酶升高等方面的问题,与服用他汀类药物后,这类药物除了能够抑制胆固醇相关合成酶活性,降低胆固醇的合成代谢以外,还可能会形成肌肉细胞线粒体的损伤,这种现象与他汀类药物的降血脂作用机理有关,在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证明,但还不能证明其与他汀引起肌肉痛的不良反应有明确的因果关系。除了这个可能原因外,他汀类药物引起肌肉痛的问题,还可能与某些他汀类药物会影响肌细胞细胞浆内的钙离子平衡状态有关系。

如何避免他汀类药物可能带来的肌肉痛不良反应风险呢?

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是,并不是服用他汀类药物就一定会引起肌肉痛的问题。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有一定发生几率的,他汀类药物发生肌肉痛的几率与服用他汀的降脂强度,他汀药物的种类都有密切的关系。但如果一旦发生肌肉痛的问题,应该注意及时的去检查肌酸激酶水平,如果肌酸激酶水平升高至正常范围高限的5倍,就应该注意停药了。有的朋友出现了肌肉痛的问题,没有与正在服用的他汀类药物联系起来,觉得休息几天就好了,或者明知道出现了肌肉痛是他汀引起的,却没有当回事没有及时的检查,到最后拖出了肌酸激酶越来越高,甚至引起酱油尿,肾损伤等横纹肌溶解症的问题,就得不偿失了。

出现肌肉痛,肌酸激酶升高,通常及时停药肌酸激酶都会逐渐恢复正常,这样就可以避免他汀类药物的肌肉损伤问题。但高血脂得不到控制,同样也有较大的健康风险,那么停药之后怎么办呢?减量用药,换服其他类型的他汀,降低药物剂量和强度,都是增加身体耐受性的重要方面,但及时减量用药或调整用药方案,还需要多注意检查血脂,确认降血脂的效果,同时如果出现肌肉痛的问题,仍然要及时的检查肌酸激酶水平,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对于降低用药剂量可以有效减少肌肉痛不良反应的朋友,如果血脂控制光靠低剂量的他汀不达标,则可以考虑低剂量他汀加其他降血脂药,如依折麦布等,加强降血脂效果,以控制血脂水平达标,减少心脑血管的风险。要注意的是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会加大肌肉痛出现肌肉痛损伤的风险,对于已有肌肉痛问题的朋友,更要注意。

除了注意及时检查相关指标,尽量降低肌肉痛风险以外。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朋友,还可以考虑服用补充辅酶Q10的方式来辅助性的减少他汀引起的肌肉痛的不良反应风险。这是因为,他汀药物之所以会引起肌细胞的毒性反应,与他汀类药物影响辅酶Q10的合成有关,而辅酶Q10的缺乏,就是他汀类药物引起肌肉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这种补充方法尚未得到临床询证医学的证明,但如果是不差钱的朋友,也可以考虑试一试。


李药师谈健康


先介绍1个病例,某女63岁,因为下肢肌肉疼痛等来就诊,医生经过检查,确诊该患者下肢肌肉疼痛是服用他汀类药物引起的副作用。

患者因为服用他汀类药物而引发的肌毒性,在临床上还是较多的,这也是他汀药物的主要副作用之一。

具体表现有:比如患者肌肉出现疼痛的症状,而且肌酸激酶水有较为平明显的升高。更严重的患者会发生横纹肌溶解,患者出现尿液呈褐色,肌肉疼痛明显,并且肌酸激酶水平大幅上升的情况。

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损害,一方面是由于患者长期较高剂量使用该药引起的,这种情况可以降低用药剂量,从而减少肌肉痛的不良反应。也可以在医生的评估指导下,改换其他的他汀药物试试。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还服用着其他一些药物,比如,患者用着肝药酶抑制剂等,这些药与他汀类药物有药物反应,是有可能引起他汀类药物血药浓度有较为明显的升高,从而增加他汀类肌毒的风险。

我们说,在降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方面,他汀类药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是药三分毒,患者服用他汀药物时,如出现肌毒性反应,要立刻就医,找出原因,好采取相应措施。


殷殷期盼话健康


他汀类药物除了有肝损不良反应外,还有肌病、升高血糖的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的发病率低,主要发生于大剂量用药或与贝特类(主要为吉非贝齐)联用时,他汀与其他可导致他汀类药物血药浓度上升的药物联用,也可使肌病发生率升高。

肌病的症状是肌肉疼痛、肿胀、乏力、尿色深、发热,严重可能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及时停药并治疗。

他汀药引起的肌损害应怎么处理?

肾损害病史可能是发生肌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这类患者需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可导致他汀血药浓度上升,需要注意。为了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可选择药物相互作用较少的普伐他汀或匹伐他汀。

如果患者有肌肉触痛、压痛或疼痛,肌酸激酶(CK) 不升高或中度升高(3~10×ULN),应进行随访、每周检测 CK 水平,直至排除了药物作用或症状恶化(应及时停药)。

如果连续检测 CK 呈进行性升高,应慎重考虑减少他汀剂量或暂时停药。然后决定是否或何时再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一旦患者发生横纹肌溶解,应停止他汀类药物治疗。

对肌病易感或停用后再次接受他汀治疗的患者,尽量选用诱发肌病可能性相对较小的他汀如普伐他汀。

他汀类药物与辅酶Q10联用可降低发生肌病的风险。

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可以考虑换为其他药物,也可用1/4-1/2量的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


逸仙药师


他汀相关肌肉症状(Statin-associated muscle symptoms,SAMS)的发生率为1.5%~3.0%,老年人发生率为0.8%~13.2%,表现为肌痛、肌肉疲乏无力,通常呈对称分布,主要累及大腿、臀部、小腿和背部等近端肌肉,这些症状不一定伴有肌酸激酶升高。严重时可出现横纹肌溶解(发生率为0.04%~0.2%)。虽然这种不良反应少见,却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对患者的依从性也有一定影响。



他汀相关肌肉症状多在用药早期(4~6周)出现,其发生风险呈剂量依赖型,停药后通常会逆转。因此,停用他汀类药物是缓解他汀相关肌肉损伤的关键措施。

对于潜在会发生他汀相关肌肉症状的人群,需要高度重视,可以首先服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观察是否出现肌肉症状,再决定是否继续服用,这是安全有效的办法。常见的易患因素包括:高龄(年龄>80岁)、女性、低体重指数、围手术期、既往有甲状腺或肌酸激酶升高病史或家族史,或同时合并急性感染、肝肾功能障碍、糖尿病、艾滋病或服用有相互作用的药物。


但是,徐医生告诉大家:任何药物都会有副作用,关键是要权衡利弊与获益风险比。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应用他汀治疗所带来的好处是远远大于其潜在风险的,所以不能因为该药具有某些副作用就否认其临床价值,更不应过分夸大其不良反应。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心血管徐医生


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血清中胆固醇最主要和常用的药物,可以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并且疗效是十分确切的,但是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他汀类药物也不例外,其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肝损害和肌损害,一直让长期应用他汀类的人群存在顾虑,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肌损害以及发生了肌损害如何处理,帮你解除顾虑。

一、如何识别是否发生肌损害?

他汀类药物诱导的肌痛和肌病通常表现为对称性的近端肌无力和/或疼痛,也可能有肌肉的压痛。或是一些动作不灵活如手臂抬举过头困难、爬楼梯或起身困难,乏力或是疲倦等。可能伴有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即CK的症状增高)。

二、肌损害的处理:

1、如果他汀类药物引起的CK水平升高至正常上线的10倍以上需要停药,同时引用大量的液体促进肌红蛋白的排泄。

2、更换他汀类药物的种类,如果在使用普伐他汀或是氟伐他汀以外的他汀药物发生了相关肌病(除了横纹肌溶解)的患者,可以该用普伐他汀或氟伐他汀继续治疗。

3、评估患者是否缺乏维生素D,如缺乏给予补充正常后在重新使用他汀类药物。

4、隔日给药:我们尽可能要首选每日给药,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但有经验表明对于发生肌痛的患者,隔日给药可能提高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对于无法耐受的患者可以尝试隔日给药。

5、如果需要与其他降脂药物连用可以选用非诺贝特而不是吉非贝齐。

总之,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不良事件并不少见,当由于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使他汀类药物血药浓度升高时可以优选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并且使用之前要进行肌酸激酶的监测。普伐他汀或是氟伐他汀似乎比其他他汀类药物的肌肉毒性略小些,可以优先选用,或是采用隔日给药的方案来应对那些他汀类药物不耐受出现肌肉不良事件的患者。


桔子药师


我是医者良言,是一名住院医师,专为普及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

他汀药物引起的肌损害应该怎么处理?

他汀类目前应用比较广泛,它主要用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特别适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但是他汀类药物可以引起肌肉损害,这种在医学上被称为横纹肌溶解症,它是他汀类药物最严重的并发症。今天我来分享相关的知识。

1.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症?

主要就是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引起肌肉的破坏,从而释放一些毒性物质如肌球蛋白等进入血液中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肌肉酸痛、全身乏力等,虽然横纹肌溶解症比较严重,但是发病率低。

2.不就是肌肉溶解了吗?对人体能有什么危害?

横纹肌溶解症不仅仅在于肌肉本身,它还可以引起肾脏损害,严重者也可以造成凝血功能异常和多器官脏器衰竭;凝血功能异常的危害可大多了,它可以引起脑出血,这种疾病的危害性知道有多大了吧,所以临床医生是很警惕的。

3.他汀类引起肌肉损害应该怎么办?

一旦发现肌肉酸痛应立即停用他汀类药物,然后检查肌酸激酶,如果高于正常值的5~10倍,应进行相关的专业治疗,主要的措施就是进行快速大量地补液,主要控制尿PH值在6.5以上,补液的速度是每小时500ml,尿量每小时应该达到200ml。而对于一般的非专业人士遇到这种情况应尽快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最后小结: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肉损害需要注意是否有横纹肌溶解症,当出现了肌肉酸痛、乏力的症状,应该立刻去医院就诊。

以上是我对该问题的解答,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医者良言


血脂异常为脂质代谢障碍的的表现,通常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周围动脉疾病等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对于血脂异常的非ASCVD患者采用一级预防,目标就是为了降低发生ASCVD的终生总体风险。已经患上ASCVD的患者采用二甲预防,目标就是为了预防新发ASCVD事件或者为了减少ASCVD事件的复发。

一级预防是指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ASCVD的危险因素,要定期检测血脂,对于20岁以上的成人要每5年检测1次,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检测1次。

他汀类药物是首选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以及治疗的药物,尤其是有LDL-C升高及混合性血脂异常的患者,对于只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混合性血脂异常的患者,可以与其他调脂药物联合应用。他汀类可与依折麦布、贝特类、烟酸类、胆酸螯合剂、鱼油制剂等药物合用。

他汀类的药物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肌损害,正常剂量出现肌损害的可能性较小。如果出现肌损害,要注意是否有合用药物导致的原因,如吉非罗齐、烟酸、环孢素、抗真菌药物、红霉素、克拉霉素、维拉帕米、胺碘酮、饮用大量西柚汁、酗酒等均会增加发生肌病的危险,尤其是老年患者。与抗肝炎病毒药物合用时,应选择不经CYP4503A4代谢的普伐他汀、匹伐他汀等药物。

要仔细评估他汀相关性肌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超过80岁),尤其是女性患者、体型瘦小、体弱、他汀类药物剂量过大、慢性肾功能不全、低血容量、围手术期等等。肌肉无力可能增加老年患者跌倒的风险,应仔细评估用药的利弊。

血脂达标后仍需要长期应用,要注意简化用药的次数和数量,来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不推荐大剂量、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多数老年人使用小剂量的他汀类即可使血脂达标,应用药物前及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测肝酶、肌酶,若AST/ALT升高超过正常上限3倍或者肌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5倍,需要暂停此种他汀类药物的使用。

综上,当发现服用他汀类药物有肌损害时,要排除是否有合用增加肌损害的药物,是否有用量过大的情况,是否合并有肌损害的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积极处理上述可能。若肌酶损伤明显,要停用该种他汀类药物,可换用其他他汀类药物或者中成药血脂康使用。肌酶一般在停用半月后可恢复正常,不需特殊处理。

服用他汀类药物,如果应用大量西柚汁就可能出现肌酶升高,应该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