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安慰在看守所情绪激动的丈夫?

汪有飞


个人观点。

工作以来亲手送进看守所里面的人怕有几百个,相比较那些二进宫,三进宫的,其实普通人进看守所的心理压力是比较大的。一是因为听外界妖魔化看守里里面的管理;二是本身涉案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三便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出去,思念家人。

所以有一些嫌疑人在进看守所后,我们提审的时候会痛哭流涕,十分悔恨,当然也有一些情绪激动的嫌疑人,其实当亲人在看守所里面,对于家属来说,能帮到的非常少,但是如果可以,我觉得有二个方面可以帮忙看守所里面的亲人渡过惶恐期。


1、可以进行写信,但是你要知道规定,不然你的信他也收不到,他的写,也出不来。

对于这一点,有一些当事人家属可有不知道;也许有人也写信给看守所里同的亲朋好友,但是可能没有回信,以为是石觉大海了,根本就收不到。

其实根据《看守所管理条例》规定, 是可以通信,但是必须经过办案单位的同意,这其实的原因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办案件的需要。根据这个规定,这就意味着,你在写信之前是需要跟办案单位申请,并得到他们允许,当然很多时候,办案单位是不会允许的,个人觉得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你需要知道办理案件的民警是谁,随后与民警沟通,并将写好的信交给民警,由民警过目,并请求办案民警在提审时将信出示给你的亲人看。当然这只是理论上人道主义的考虑,实际工作中能否这样进行得根据情况。当然如果办案民警愿意的话,也是可以口头代话给看守所时面亲人的。

2、拍视频、送照片。

2019年年初办理一起案件,涉及其中一个嫌疑人接下来可能判处近10年的有期徒刑,此嫌疑人到目前才被判刑,从抓捕到现在判刑也有一年的时间了,嫌疑人未见过家人一面,可想而知他思念家属的心理。在一次提审中,嫌疑人请求我能否给他带几张家人的照片,小孩的照片,当时我征求了管教民警,说是可以,随后便让他的家人准备了几张照片,带进了看守所,嫌疑人当时特别激动,那是他一年来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家人,孩子,虽然只是在照片里,但对嫌疑人的安慰不可为不大。后来我也让嫌疑人家属拍了一些小孩、家人的视频,在提审休息的时候给他看看,对他来说也是一种鼓励,鼓励他挺过这段时间,接受改造,重新做人。

以上也是一种方法,嫌疑人家属中以请求民警,民警也会根据情况给予决定的。

3、不管情绪如何,在看守所里面,一切都得靠他一个人去扛,家人基本上是帮不了的,当然如果管教发现嫌疑人的情绪异常,也会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嫌疑人缓解的。


月球贼亮


两个办法最管用,一是给他存生活费,二是找律师去看守所会见。

刚进看守所的时候,一切都不习惯,环境和案情带来的压力都很大,所以嫌疑人情绪激动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候虽然看守所的警察会进行疏导,但毕竟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嫌疑人的焦虑。


作为家属,这个时候应该及时给嫌疑人存生活费。

嫌疑人在收到生活费后,心情会平复一些。生活费在客观上能让他有能力购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和食物。在主观上会向他传递一个信号:亲人没有放弃他,在尽量改善他在看守所里的环境,也正在为他的案件而努力呢。

身处看守所中,嫌疑人的情绪变化是平常人不能理解的,他们既为自己的案情和后续发展担心,同时在监舍的大环境下,又会逐渐开始适应环境,慢慢融入到日常生活里。

一个监舍不到三十人,时间长了,和一个小社会没什么区别。有时候看别的嫌疑人能买一些好吃的,没钱买的人其实也挺难受的,不仅是口腹之欲,毕竟还有亲人的情感在里面。

另外就是会见律师了。检察院公诉之后,嫌疑人的家属一般都会为嫌疑人聘请律师,那些没有人管的嫌疑人,如果有需要,也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指定律师为他辩护。

律师会见,会对嫌疑人的情绪起到很大的平复作用,因为律师不仅能帮助嫌疑人分析案情,预判各种有利或者不利因素,在量刑上做推演,更能给嫌疑人带来家里的情况。

很多嫌疑人会见律师后都很兴奋,因为家属为了能让嫌疑人安心,往往都是报喜不报忧,自然会让他们感觉安心不少。

事实上,被送进看守所的嫌疑人,信息隔绝环境陌生,再加上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情绪都不稳定(除了二进宫三进宫的嫌疑人),但最重要的还是看个体的心理调节能力,有的平复的快有的平复的慢。外界因素能起到的作用毕竟还是有限的。


李飞叨


肯定担心的是父母,还有你,孩子,告诉他你一定可以把家里的一切打理好,会照顾好老人和孩子,让他安心在里边改造,既然犯下错误了,就应该接受惩罚,以后的路还很长,愿他能吃一堑长一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