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隋朝上层的分裂入手,探寻隋朝灭亡的真实原因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短命的大一统王朝,至于隋朝短命的复杂原因,一直以来都是饱受争议,今天我们抛开传统的微观分析法,从宏观的史学角度,即那个时代的上层政治形态入手,来探寻一下隋朝灭亡的原因。

从隋朝上层的分裂入手,探寻隋朝灭亡的真实原因

隋朝的诞生

大家都知道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乱世的大一统朝代,也都知道杨坚是接受北周静帝的禅让而建立的隋朝,但鲜有人知道杨坚靠着什么来成功上位的。

这就要先追溯到杨坚的父亲杨忠那辈人了。其父杨忠是西魏的十二府兵大将军之一,后来北周代西魏后,杨忠依然是名声赫赫的柱国大将军,都督同、朔等十三州军事,可谓是手握雄兵的实力派,而杨坚因为生的好,所以在杨忠死后就直接继承了他的军权地位。

从隋朝上层的分裂入手,探寻隋朝灭亡的真实原因

公元577年,雄才大略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攻破北齐统一北方,但可惜的是周武帝不久便英年早逝,之后不满六周岁的宇文衍继位,也就是周静帝。周静帝的皇后是杨坚的长女,因而杨坚就成为了皇亲外戚,而且还是手握军权的大将。

令杨坚能够顺利完成改朝换代,除了手握大权和皇亲外戚身份外,更与关陇集团的坚定支持是分不开的。关陇集团是由地域所划分的政治军事集团,主要是由西魏的“八柱国将军”、“十二国大将军”组成,是按地域所决定其本身的利益价值。在当时主少国疑的背景下,关陇集团内部推举杨坚担大任,实质上也是为了日后关陇势力能够长盛不衰打基础,从杨坚在立国后,也可以看出对关陇集团世家大族的极其倚重。

从隋朝上层的分裂入手,探寻隋朝灭亡的真实原因

江南的崛起

在关陇集团的支持下,隋朝正式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并具备了一统天下的条件。隋文帝随即派次子杨广统帅五十万大军,西起川蜀,东达大海,长达千里战线,由北到南一举攻克了陈国的长江防线,陈国覆灭。

陈国灭亡之后,杨广大军进驻南京,在这江南地区,杨广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南方的魅力。在宋齐梁陈四朝的经营下,江南俨然成为了繁荣富庶的鱼米之乡,南方文人崇文的良好风气感染着他,对于胸怀大志的杨广来讲,他希望得到南方仕人集团的支持,从而和支持太子的关陇集团抗衡,为日后皇位之争增加筹码。

从隋朝上层的分裂入手,探寻隋朝灭亡的真实原因

隋炀帝通过手段夺取皇位后,朝内的政治格局并不和谐,关陇集团那帮老前辈们始终是上层政治的主导者,这就导致了隋炀帝一朝政治失衡严重,皇帝受于关陇集团掣肘,很多政策实行起来比较困难,由此,隋炀帝决心打击关陇集团,并大力提拔江南集团。

江南集团的崛起并非偶然。其一是江南多治国理政的才人,是和平年代极为重要的发展力量。其二是江南集团不像关陇集团有那么多权倾朝野的顽固旧势力,相反,他们作为一张白纸的新官僚对新皇忠诚可靠,可以借此来平衡关陇集团势力,减少关陇贵族对新皇权的威胁。

从隋朝上层的分裂入手,探寻隋朝灭亡的真实原因

旧贵族反叛

让隋炀帝洋洋得意的帝王制衡权术背后,发酵着关陇势力不甘现状的还击。关陇集团从太子位之争的失利到被江南集团的冲击,他们逐渐丧失了皇帝的宠信,权力也慢慢的被剥夺殆尽,这些旧贵族们再也坐不住了。

首先反叛的就是开国功臣杨素的儿子杨玄感,杨玄感家族是关陇集团的代表人物,虽然杨玄感叛乱被很快平息,但代表着隋朝统治阶级的第一次分裂正式开始,将关陇集团与皇帝的矛盾公开化了,还是以武装暴力的形式开展。

第二次是唐国公李渊的反叛,李渊比杨玄感更懂战略,直接由山西出兵偷袭了隋朝的关中平原根据地长安,关中平原大本营的丧失意味着隋王朝政权摇摇欲坠,已无回天之力。

从隋朝上层的分裂入手,探寻隋朝灭亡的真实原因

就在都城长安失陷不久,身在江南的隋炀帝被心腹大臣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杀害,值得一提的是,宇文化及也是关陇集团的一份子,但也是隋炀帝身边最受宠的心腹大臣,由此可见,关陇集团对隋炀帝众叛亲离的程度。

隋朝上层的分裂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起初隋炀帝出发点只是为了扶持江南集团,使之能与关陇集团分庭抗礼,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政治上的动态平衡,利于自身的集权统治,但他忽略了关陇集团和隋王朝之间复杂微妙的利益关系,此起彼伏的贵族反叛令他始料未及,最终在关陇集团的反叛声中隋王朝就这样覆灭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