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瓷都”景德镇的制瓷历史

景德镇市,别名 “瓷都”,

春秋时属楚东境。九江郡番县地。属豫章郡鄱阳县。东晋新平镇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沿用至今。元代,浮梁县一度升为州,镇属州。明代州改称为县。

探寻“瓷都”景德镇的制瓷历史

瓷器

景德镇因瓷器而闻名,在宋朝之前景德镇的人口,经济、文化基本上处于落后状态,因为当时的经济中心一直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到了宋朝景德镇的人口数量开始迅速上升。随着北方因为战乱迁移过来的人口增多,这些南迁的劳动力带来了北方高超的制瓷技艺,工具。而景德镇当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别的土质为烧制精美的瓷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探寻“瓷都”景德镇的制瓷历史

制瓷工坊

宋朝的统治者对瓷器烧制相当重视,建立了一系列的官窑,景德镇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随着北宋的灭亡,大批的制瓷艺人来到景德镇。当时景德镇已经出现了系统的分工技术,按照工序不同,由专门的艺人进行制作,大大提高了瓷器制作的专业度和精美度。商业的雏形已经出现。

公元13世纪,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东南沿海,见到一个巨大的港口,在他的游记中写下了他的如实见闻,“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马可波罗笔下写的刺桐就是今天的福建省泉州市,而这些堆积如山的商品中就包含了大量的陶瓷。宋元时代,大量青白瓷瓶、碟、罐……源源不断地从这里穿越重洋,散落于亚美、欧洲。这些独特的瓷器,既以中国纹饰为本,又融合了全球各地消费市场的口味。这些瓷器基本上由景德镇通过水路运送过去。

探寻“瓷都”景德镇的制瓷历史

漕运码头

探寻“瓷都”景德镇的制瓷历史

繁忙的瓷器贸易

元代以前瓷器的烧制比较单调一刻花、划花、印花为主,釉色装饰贫乏。元代研发出的青花,开创了再白瓷上绘制的新时代,称为中国瓷器史发展的新时代。它一出现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使瓷器生产出现空前的繁荣阶段,这其中景德镇的艺人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探寻“瓷都”景德镇的制瓷历史

元青花

到了明朝景德镇的制瓷业达到了顶峰,景德镇称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所做瓷器不仅数量大,质量精美,而且品种多,远销海外。明时期科学家宋应星在其著作“天工开物”中写道:合并数郡,小抵江西饶郡产。另一明代官员则写道:为天下窑器所聚口共民繁荣,甲于一省,火光烛天,夜不能令人寝,戏日之口,四时雷电镇。

时至今日,景德镇依然是中国瓷器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景德镇的历代艺人不断总结,继承,创新烧制出更加精美的瓷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