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无人驾驶普及了,是否意味着驾照自动失效了?

老孙遁世无闷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的回答是驾照会自动消失。

驾驶证是什么

驾驶证是随着汽车的出现才产生的证件。当汽车刚发明的时候,是没有驾驶证的,谁都可以开,随着汽车生产增加,开的人多了起来,有了交通事故,为了安全和管理,才有驾驶证。有了驾驶证,才能开车上路,没有驾驶证,就不能开车上路。


无人驾驶普及后,驾驶证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无人驾驶发展很快,长沙已经出现无人驾驶出租车,武汉有无人驾驶大巴。随着无人驾驶商业牌照的颁发,离无人驾驶的普及越来越近。当无人驾驶真正普及后,所有的汽车不再需要驾驶员,更加不会要求有驾驶证才能上路。历史发展的过程证明,人是懒惰的,能躺下就不会坐着,能坐着就不会站着,当躺着就可以移动的时候,绝对不会学习驾驶技能。


总结:无人驾驶真正普及后,驾驶证肯定会消失!


力力小车


自汽车发明以来, 汽车工业就不断促进着人类的创新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汽车产量与保有量的提高,人们的出行变得方便快捷,而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与交通事故也成为了人类社会文明的一大阻碍。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控制技术被应用在汽车上, 无人驾驶汽车也成为了汽车产业的一大变革。无人驾驶汽车也被称为自动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它在没有人类输入的情况下,通过车载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 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依靠车内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实现驾驶。

1、国外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历程1950 年代, 人们就开始了无人驾驶车辆的研究。1953 年,美国贝瑞特电子公司研制出全球第一台自主导航车,它是由一辆牵引式拖拉机改造而成的,在一间杂货仓库中,沿着布置在空中的导线运输货物。

1980 年代,美国开展了自主地面车辆(AVL)项目,该项目成功开发了一辆带有8 个轮子的无人驾驶机器人,该机器人实现了低速良好路面上的自动驾驶。1994 年,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和德国国防大学的Ernst Dickmanns 研制出两台比较相像的全自动化汽车,VaMP 和Vita-2, 这2 台无人驾驶汽车在巴黎一条三车道公路上以130 km的时速顺利行驶了1 000 多km 。1995 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制成了智能车辆NavLab-V, 该车完成了横穿美国东西部的无人驾驶试验,行驶路程达上万km 。

2007 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Boss,一辆由2007 款Chevy Tahoe 改装的无人驾驶汽车,以领先第2 名20 min 的成绩, 完成了无人驾驶汽车在复杂都市障碍赛道行驶的比赛。2008 年,一辆由大众帕萨特轿车改装的无人驾驶汽车,斯坦福大学的“Junior”以40 km/ h 的速度驶过两个街区,在一个写有“停”的指示牌前停止了信号接收,如图1 所2010 年,Google 公司研制的无人驾驶车辆开始了城市道路的行驶测试, 截止2012 年8 月8日,这些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安全行驶了48 万km,超过了大部分普通轿车的生命周期。2012 年,美国内华达州机动车辆管理局为一辆搭载谷歌智能驾驶系统的汽车颁发了牌照, 这也使得无人驾驶汽车开始真正驶入普通人的视线。

2、国内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历程

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研究开始较晚, 步伐较之欧美国家也略为落后。1980 年,“遥控驾驶的防核化侦察车”由国家立项。1989 年,我国首辆智能小车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

1992 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我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该车由一辆中型面包车改装而成,通过车载计算机、检测传感器和液压控制系统,使其既有人工驾驶性能也有自动驾驶性能。2000 年4 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第4 代无人驾驶汽车试验成功。2003 年,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赞助下,国防科技大学完成的红旗旗舰CA7460 无人驾驶平台试验, 标志着我国第一辆自主驾驶汽车的诞生。2011 年,同样是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红旗HQ3 无人驾驶汽车,首次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286 km 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试验,实测全程自主驾驶平均时速87 km 。2012 年11 月底,一辆由军事交通学院研制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从京津高速台湖收费站启程, 用一个小时左右到达天津东丽收费站,全程行驶104 km,成功完成高速公路测试, 成为我国第一辆官方认证完成高速公路测试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

二、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阶段

无人驾驶汽车的先进技术与发展阶段虽然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已经得以实现, 但大部分相关技术仍然停留在试验与概念阶段, 无人驾驶汽车的推广,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 各种先进驾驶辅助与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在了量产的汽车上。

量产无人驾驶汽车的实现主要需要经历4 个阶段,驾驶员辅助阶段、半自动驾驶阶段、高度自动驾驶阶段和完全自动驾驶阶段。

1、驾驶员辅助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 驾驶员拥有车辆全部的控制权。驾驶员负责车辆的一切驾驶与操作,一些基础的车辆辅助控制技术,在特定情况下,通过对车辆运行状况及运行环境的检测, 提示驾驶员驾驶相关的信息或警告驾驶员驾驶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方便驾驶员在接到提示或警告后及时做出反应。这一阶段的技术有倒车影像与倒车雷达,车道偏离警告系统(LDW), 正面碰撞警告系统(FCW),定速巡航系统以及盲点信息(BLIS)系统等。相较于其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已很成熟, 相关技术在一些中高档汽车上也已有了普遍的配备。在未来几年的时间中,这些技术,将会通过降低其实现成本,逐步应用在低档汽车上。

2、半自动驾驶阶段

在这一阶段, 驾驶员和车辆共享对汽车的控制权。驾驶员在任何时候负责有能力驾驶汽车,驾驶辅助控制系统将实时监控车辆的运行, 在特定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协助驾驶员控制车辆。这一阶段的技术有自适应巡航系统,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nd LaneKeeping Aid),陡坡缓降系统,自动泊车系统等,很多也已运用到量产车型。这一阶段也是当前处于并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未来几年中,将有更多的驾驶辅助控制系统应用在量产车上。

2.1 自适应巡航系统

自适应巡航系统是一种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它是在定速巡航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 安装在车辆前部的车距传感器(雷达)持续扫描车辆前方道路,同时轮速传感器采集车速信号。当与前车之间的距离过小时,ACC控制单元可以通过与制动防抱死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协调动作, 在不影响舒适的情况下使车轮适当制动,并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下降,以使车辆与前方车辆始终保持安全距离;当需要更大的减速度时,ACC 控制单元会发出声光信号通知驾驶者主动采取制动操作;当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增加到安全距离时,ACC 控制单元控制车辆按照设定的车速行驶。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一般在车速大于25 km / h 时才会起作用。

2.2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是对车道偏离警告系统的升级。由于该系统是为在高速公路和和条件良好的乡间公路上行驶而设计的, 因此它在车速高于65 km / h 才开始工作。时速65~200 km / h 之间, 辅助系统识别到本车道两侧的标记线时,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处于待命状态, 位于车辆前方的摄像机可监测左右两边的车道线,在车辆靠近标线边缘时,即会以轻微的反侧向扭转力提醒驾驶员。若驾驶员未进行任何修正动作, 系统将通过方向盘震动向驾驶员发出警告。如果车辆在跃过标记线前使用了转向灯,系统将因接受了有目的的换道而不会发出警告。

2.3自动泊车系统

自动泊车系统通过车辆周围的雷达探头测量自身与周围物体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从而判断寻找合适的车位,并通过车载电脑计算出操作流程,配合车速调整方向盘的转动, 从而完成车辆的自动泊入。在此过程中,驾驶员只需参与挡位与刹车的控制,可双手离开方向盘。自动泊车功能对于驾驶初学者是一个非常有帮助的功能。

3、高度自动驾驶阶段

在这一阶段, 驾驶员和车辆共享对汽车的控制权。在特定的交通环境下,系统有完全的自动驾驶控制权,驾驶员有能力偶尔控制车辆。现阶段已经提出的高度自动驾驶技术有堵车辅助系统、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和泊车引导系统。目前,高度自动驾驶的技术尚未应用在量产车型上,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部分技术的量产将会实现。

3.1堵车辅助系统

堵车辅助驾驶功能是自适应巡航控制和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集成与延伸。在车流行驶速度低于50 km / h 的情况下, 驾驶员通过简单的按键操作启动堵车辅助功能,自动跟随前方车辆行进。与自适应巡航系统不同的是, 堵车辅助系统可以实现车辆的启停, 使汽车在非常低的车速时也能与前车保持设定的距离。同时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保持对转向的控制, 保证车辆不会偏离车道。据报道,Volvo 2014 年将在其量产车型上配备该系统。堵车辅助系统的实现将极大地降低驾驶者在拥堵路段的驾驶疲劳。

3.2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

与城市路况不同,高速公路的路况良好,车辆的行驶也比较稳定, 因此高速公路的自动驾驶也成为了部分自动驾驶的着手点之一。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集成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超车辅助系统以及道路标志识别系统等,驾驶者仅需在进入高速公路后启动系统并设置行驶路径,车辆便能够实现自动跟车、变道,并按照道路标示规范行驶。这一系统的实现,将解决现代社会中最为危险、枯燥的高速公路驾驶,极大地降低驾驶负担,减少因疲劳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

3.3 自动泊车系统(自动寻径)

自动寻径的自动泊车系统是在自动泊车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车辆到达停车场入口,驾驶员即可下车, 使用遥控钥匙使车辆自动寻找可用车位停放,并熄火落锁。待到驾驶员需要离开时,通过远程遥控,车辆自动从停车场内驶出。该系统的实现,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通过车辆与车辆以及车辆与设备的信息传输与交互, 提供停车场车位与交通信息,实现安全、自动泊车。这一功能一旦实现, 驾驶员将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车位,而将这一枯燥的工作交给车辆本身。


骶鲷


自汽车发明以来, 汽车工业就不断促进着人类的创新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汽车产量与保有量的提高,人们的出行变得方便快捷,而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与交通事故也成为了人类社会文明的一大阻碍。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控制技术被应用在汽车上, 无人驾驶汽车也成为了汽车产业的一大变革。无人驾驶汽车也被称为自动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它在没有人类输入的情况下,通过车载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 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依靠车内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实现驾驶。

1、国外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历程1950 年代, 人们就开始了无人驾驶车辆的研究。1953 年,美国贝瑞特电子公司研制出全球第一台自主导航车,它是由一辆牵引式拖拉机改造而成的,在一间杂货仓库中,沿着布置在空中的导线运输货物。

1980 年代,美国开展了自主地面车辆(AVL)项目,该项目成功开发了一辆带有8 个轮子的无人驾驶机器人,该机器人实现了低速良好路面上的自动驾驶。1994 年,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和德国国防大学的Ernst Dickmanns 研制出两台比较相像的全自动化汽车,VaMP 和Vita-2, 这2 台无人驾驶汽车在巴黎一条三车道公路上以130 km的时速顺利行驶了1 000 多km 。1995 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制成了智能车辆NavLab-V, 该车完成了横穿美国东西部的无人驾驶试验,行驶路程达上万km 。

2007 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Boss,一辆由2007 款Chevy Tahoe 改装的无人驾驶汽车,以领先第2 名20 min 的成绩, 完成了无人驾驶汽车在复杂都市障碍赛道行驶的比赛。2008 年,一辆由大众帕萨特轿车改装的无人驾驶汽车,斯坦福大学的“Junior”以40 km/ h 的速度驶过两个街区,在一个写有“停”的指示牌前停止了信号接收,如图1 所2010 年,Google 公司研制的无人驾驶车辆开始了城市道路的行驶测试, 截止2012 年8 月8日,这些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安全行驶了48 万km,超过了大部分普通轿车的生命周期。2012 年,美国内华达州机动车辆管理局为一辆搭载谷歌智能驾驶系统的汽车颁发了牌照, 这也使得无人驾驶汽车开始真正驶入普通人的视线。

2、国内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历程

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研究开始较晚, 步伐较之欧美国家也略为落后。1980 年,“遥控驾驶的防核化侦察车”由国家立项。1989 年,我国首辆智能小车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

1992 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我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该车由一辆中型面包车改装而成,通过车载计算机、检测传感器和液压控制系统,使其既有人工驾驶性能也有自动驾驶性能。2000 年4 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第4 代无人驾驶汽车试验成功。2003 年,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赞助下,国防科技大学完成的红旗旗舰CA7460 无人驾驶平台试验, 标志着我国第一辆自主驾驶汽车的诞生。2011 年,同样是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红旗HQ3 无人驾驶汽车,首次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286 km 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试验,实测全程自主驾驶平均时速87 km 。2012 年11 月底,一辆由军事交通学院研制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从京津高速台湖收费站启程, 用一个小时左右到达天津东丽收费站,全程行驶104 km,成功完成高速公路测试, 成为我国第一辆官方认证完成高速公路测试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

二、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阶段

无人驾驶汽车的先进技术与发展阶段虽然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已经得以实现, 但大部分相关技术仍然停留在试验与概念阶段, 无人驾驶汽车的推广,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 各种先进驾驶辅助与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在了量产的汽车上。

量产无人驾驶汽车的实现主要需要经历4 个阶段,驾驶员辅助阶段、半自动驾驶阶段、高度自动驾驶阶段和完全自动驾驶阶段。

1、驾驶员辅助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 驾驶员拥有车辆全部的控制权。驾驶员负责车辆的一切驾驶与操作,一些基础的车辆辅助控制技术,在特定情况下,通过对车辆运行状况及运行环境的检测, 提示驾驶员驾驶相关的信息或警告驾驶员驾驶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方便驾驶员在接到提示或警告后及时做出反应。这一阶段的技术有倒车影像与倒车雷达,车道偏离警告系统(LDW), 正面碰撞警告系统(FCW),定速巡航系统以及盲点信息(BLIS)系统等。相较于其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已很成熟, 相关技术在一些中高档汽车上也已有了普遍的配备。在未来几年的时间中,这些技术,将会通过降低其实现成本,逐步应用在低档汽车上。

2、半自动驾驶阶段

在这一阶段, 驾驶员和车辆共享对汽车的控制权。驾驶员在任何时候负责有能力驾驶汽车,驾驶辅助控制系统将实时监控车辆的运行, 在特定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协助驾驶员控制车辆。这一阶段的技术有自适应巡航系统,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nd LaneKeeping Aid),陡坡缓降系统,自动泊车系统等,很多也已运用到量产车型。这一阶段也是当前处于并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未来几年中,将有更多的驾驶辅助控制系统应用在量产车上。

2.1 自适应巡航系统

自适应巡航系统是一种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它是在定速巡航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 安装在车辆前部的车距传感器(雷达)持续扫描车辆前方道路,同时轮速传感器采集车速信号。当与前车之间的距离过小时,ACC控制单元可以通过与制动防抱死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协调动作, 在不影响舒适的情况下使车轮适当制动,并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下降,以使车辆与前方车辆始终保持安全距离;当需要更大的减速度时,ACC 控制单元会发出声光信号通知驾驶者主动采取制动操作;当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增加到安全距离时,ACC 控制单元控制车辆按照设定的车速行驶。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一般在车速大于25 km / h 时才会起作用。

2.2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是对车道偏离警告系统的升级。由于该系统是为在高速公路和和条件良好的乡间公路上行驶而设计的, 因此它在车速高于65 km / h 才开始工作。时速65~200 km / h 之间, 辅助系统识别到本车道两侧的标记线时,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处于待命状态, 位于车辆前方的摄像机可监测左右两边的车道线,在车辆靠近标线边缘时,即会以轻微的反侧向扭转力提醒驾驶员。若驾驶员未进行任何修正动作, 系统将通过方向盘震动向驾驶员发出警告。如果车辆在跃过标记线前使用了转向灯,系统将因接受了有目的的换道而不会发出警告。

2.3自动泊车系统

自动泊车系统通过车辆周围的雷达探头测量自身与周围物体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从而判断寻找合适的车位,并通过车载电脑计算出操作流程,配合车速调整方向盘的转动, 从而完成车辆的自动泊入。在此过程中,驾驶员只需参与挡位与刹车的控制,可双手离开方向盘。自动泊车功能对于驾驶初学者是一个非常有帮助的功能。

3、高度自动驾驶阶段

在这一阶段, 驾驶员和车辆共享对汽车的控制权。在特定的交通环境下,系统有完全的自动驾驶控制权,驾驶员有能力偶尔控制车辆。现阶段已经提出的高度自动驾驶技术有堵车辅助系统、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和泊车引导系统。目前,高度自动驾驶的技术尚未应用在量产车型上,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部分技术的量产将会实现。

3.1堵车辅助系统

堵车辅助驾驶功能是自适应巡航控制和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集成与延伸。在车流行驶速度低于50 km / h 的情况下, 驾驶员通过简单的按键操作启动堵车辅助功能,自动跟随前方车辆行进。与自适应巡航系统不同的是, 堵车辅助系统可以实现车辆的启停, 使汽车在非常低的车速时也能与前车保持设定的距离。同时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保持对转向的控制, 保证车辆不会偏离车道。据报道,Volvo 2014 年将在其量产车型上配备该系统。堵车辅助系统的实现将极大地降低驾驶者在拥堵路段的驾驶疲劳。

3.2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

与城市路况不同,高速公路的路况良好,车辆的行驶也比较稳定, 因此高速公路的自动驾驶也成为了部分自动驾驶的着手点之一。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集成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超车辅助系统以及道路标志识别系统等,驾驶者仅需在进入高速公路后启动系统并设置行驶路径,车辆便能够实现自动跟车、变道,并按照道路标示规范行驶。这一系统的实现,将解决现代社会中最为危险、枯燥的高速公路驾驶,极大地降低驾驶负担,减少因疲劳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

3.3 自动泊车系统(自动寻径)

自动寻径的自动泊车系统是在自动泊车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车辆到达停车场入口,驾驶员即可下车, 使用遥控钥匙使车辆自动寻找可用车位停放,并熄火落锁。待到驾驶员需要离开时,通过远程遥控,车辆自动从停车场内驶出。该系统的实现,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通过车辆与车辆以及车辆与设备的信息传输与交互, 提供停车场车位与交通信息,实现安全、自动泊车。这一功能一旦实现, 驾驶员将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车位,而将这一枯燥的工作交给车辆本身。


Binbin讲车


这个不会,网络在发达,电脑在发达也代替不了人,紧急情况下,电脑还是缺乏反应。

人还是主动性比较高的,再紧急情况下,人的主动能动性发挥是十分重要的。

再个,人性,道德,各种问题都有待解决。不是机器人能代理的。就像克隆人一样,牵涉的太多道德问题。所以无人驾驶再成熟也代替不了人,所以驾照不会作废。








LEE微分


我认为驾驶证是少不了的,只不过内容要求会有所改变。只要你是私自私用车辆,就要有责任负责安全。无人驾驶只不过是改变了传统的一种驾驶方式,减少人类的体力精力,私用车的无人驾驶依然需要负责人。有负责人就的有对驾驶的要求。这些要求就体现在驾驶证上。当然当时代发展到正式无人驾驶成熟了,做公共无人驾驶车辆,那我们做为乘坐者可以不需要驾照


因为梦想我不老


驾驶证短期内不会消失,但会更专业,科技是以人为本的,也是仿生的,而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还不能说全覆盖,如果靠卫星至导的话,地下停车场可能技术还要完善。这也是为什么自动行驶的车还预留方向盘的原因,什么时候车没有方向盘了,自动行驶才算完全成熟,那个时候的驾驶证可能就成为收藏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