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临时工还有希望等到同工同酬吗?

bsdjfb


很遗憾的告诉你:不仅仅在事业单位,也不仅仅就是临时工,而是在所有地方,非在编人员永远都不可能和在编员工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


给题主举两个例子


1、街道非在编人员情况

我原先街道非在编人员主要有2类:聘用工和临时工,主要以聘用工为主。聘用工多是靠关系进来的人员,有些是乡镇自主招进来的(人员都提前打过招呼,内定的),有些是领导从原单位带过来的,有些是部门领导塞进来的。临时工就是城管大队几个人,怎么进来的我就不清楚了。


非在编人员的薪资待遇是由乡镇自行承担的,原先街道有个国资公司,靠物业租金还能承担这些人的开支;但从前年开始,国资公司携带公司旗下资产并入县国资,街道财政负担立马就压力暴增,每月领导最头疼的问题就是非在编人员的工资怎么解决。


因为这个原因,街道非在编人员工资一降再降。最早聘用工薪酬待遇按在编人员待遇的80%发放,临时工待遇按在编人员待遇的60%发放;现在聘用工待遇只有在编人员的60%,临时工只剩40%。


说白了,现在街道巴不得通过降低待遇的手段让非在编人员自行辞职,已达到降低财政负担的目的;可神奇的是,无论接道怎么整,非在编人员楞是没一个人辞职。


2、区非在编人员情况

我现在单位是副厅级的开发区,人员成份很复杂,总体编制和一般的县区无异。

区里非在编员工有:聘用工;合同工;临时工。


聘用工:有个别现在已经成为部门副职领导,但他们的待遇相只有在编副职领导的80%;其他普通的聘用工待遇只有在编人员的50%。


合同工:这是个很神奇的工种,这类人当时是属于区自主特招的人才,直接按照相关标准签订就业协议,协议上直接定好年收入,然后按照每年增幅几个点的形式享受待遇。另外,每个人的协议收入都不相同,有些比在编人员少,有些又比在编人员多。


临时工:劳务派遣。这类人最苦逼,每月就拿2000多工资,年底拿个几千块奖金。


总的来说:待遇方面,在编与非在编人员差距还是很大的,活都一样干,但是在职务晋升方面,非在编人员最多给个中层副职岗位。另外,随着机关单位、事业单位改革进入深水区,非在编人员很难逃脱被辞退的命运。


最后个人建议:体制内非在编人员,35周岁以内的抓紧考个编制;35以上的,抓紧学个手艺,多找几条退路。


我是@事业单位搬砖狗,关于体制内的那些事,有什么想了解的,欢迎提问、留言。

事业单位搬砖狗


临时工,你就别想了,我这正式工都不能做到同工同酬,同一工作岗位,早来的工资底,后来的工资高,学历一样,工资几年从没涨过,后几年招工肯定比前几年招工工资抬高了,可前面的工人心里不舒服啊,公司还不让互相打听工资待遇


猫姥姥


事业单位临时工有合同工、公益岗、临时性聘用人员和劳务派遣人员四种,前三种均为单位聘用人员,后者则由单位委托劳务派遣机构招聘人员,与用人单位没有人事劳资关系。无论哪种性质的临时工,目下都不可避免一个现实:没有办法和在编人员实现同工同酬。

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临时聘用人员,主要目的是从事辅助性工作,因此地方财政都是按辅助性工种列支经费用于招录临时聘用人员,不可能像正式在编人员那样给“人头费”。像公益岗,其工资标准核定均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加上部分补助形成工资总额,一般都在两千上下的水平,而类似岗位的事业在编人员,到手工资一般要比公益岗高一千多,这还不算五险一金以及年终绩效的差距。

总的来说,在事业单位干临时工非长久之计,想进体制,最好还是考个编制,否则别妄想什么同工同酬,出了事别背锅就算不错了。


80后小公


在短期内应该是没有什么可能的了。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中临聘人员的数量已经不少,这部分人员虽然工作的内容和在编在岗人员没有区别,但是工资收入上肯定是大大不如在编人员的,而其他奖金福利方面就看各个单位自己的规定了,但正常也会比在编人员更少,甚至有些单位临聘人员根本享受不到奖金福利的待遇。

因此,对于临聘人员来说,这份工作只能作为一个暂时的过渡。现在对于入编要求“逢进必考”,临聘人员想要获得在编人员的待遇,只能通过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获取编制。

虽然国家出台《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要求实行“同工同酬”,但是这个规定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机关事业单位并不受约束。而且即便是在编人员,也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两种编制的工资奖金都是有一定差别的,因此临聘人员希望“同工同酬”,暂时只能是一个梦想了。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流雷电


很多事业单位都存在着临时工作人员,临时工作人员和正式员工的待遇差别,也有着很大的差距。有的事业单位临时工作人员的工资只有正式员工的一半,这样的差距让很多人内心不平衡。干着一样的工作,就因为一个是正式员工,一个是临时员工,待遇经相差这么多。那么,事业单位的临时工还有希望等到同工同酬吗?

首先要明确,临时工作人员分为两种,一种是劳务派遣工作人员,一种是与单位直接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的临时工作人员。在这里,劳务派遣工作人员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用人单位员工,更不会实行同工同酬的待遇。

其次,与单位直接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务合同的临时工作人员,在短期内同工同酬的几率也不大。因为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事业单位都被撤销从组,很多单位都面临着人员饱和,编制超编的现象。在此时,临时工作人员能保住岗位就算烧高香了,何谈同工同酬。

总结以上两点,事业单位临时工作人员,在短期内,同工同酬的几率不大。不过,随着改革步伐的前进,相信国家一定会出台针对临时工作人员同岗不同薪,同工不同酬的局面。


好奇害死猫123496784


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事业单位的临时工是没有希望同工同酬了,甚至还要面临着被解除合同的风险。



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分为两种。 一种就是聘用人员,签署的有合同,单位也交五险一金,总体来说工资还可以,但是比着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要少一些,差不多要少几百的样子,而且没有类似物业费通讯费的补助,也没有13个月工资,五险一金缴存的比例跟事业单位的也不一样,比如有些地市交警队的辅警、城建监察支队的协管人员,都是这类的。这类聘用人员国家是不承认的,只是地方政府的执法部门人员较少,地方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用这类人员,比如一个地市的交警队在编人员就50人,但是这个城市的路口都好几百呢,每个交警管一个路口还管不过来呢,所以只有招聘一些辅警,但是这些辅警是没有编制的,你干的不好,单位可以随时把你辞退的。对于这类人员,国家虽然暂时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来规范这类人员的管理,但是,据我了解,有些省市比如广西省已经在个别市开展试点工作,要撤销这类不是正式在编的执法人员,所以这类人员的前程不容乐观。

另一种就是某些事业单位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在编人员人手不够,就招聘一些临时工,比如文印、卫生、后勤、驾驶等人员,这类人员的工资待遇肯定没有在编人员高,当然也不可能同工同酬。据我了解,现在国家正在机构改革,精简人员,节省经费开支,这类人员未来一定会被取缔的,我认识一个在事业单位开车的临时工,2014年已经被辞退了,所以形式不容乐观呀。

现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基本是“逢进必考”,所以有条件的朋友还是抓紧努力学习考编制吧,临时工有“临时”两个字,毕竟不是正式的,说句不好听的,你如果工作干的不好,随时能解聘你。


公职人员那些事儿


这个问题想都不要想!

按照现有制度,只有通过考试,而且是国考、省考,或者是该部门的正规准入制度的考试,“正规”录入,才能成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务员,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这样才能享受正式的工资、奖金和各类福利待遇。

个别好单位,由于特殊情况,或许有“参公”(参照公务员或者参照正式事业编制)的待遇。

无论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是有“编制”的,有编制也就代表你在编委、财政……等有档案备档的部门记录在案,然后国家、地方财政才能给你发钱,才能给予其他待遇的保障(比如看病住院,财政才能报销)!

所在单位的财权是不支持给予临时工待遇的(钱),换句话来讲,所有钱正常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年审计部门要审计,财政得报预算。

事业单位聘用临时工,要么是计划内,要么是从别的地方“节省”出来聘用的。

计划内,可能待遇会好点,毕竟有正规的政策、文件等作为支持。

计划外,挤出来的钱,背地里偷摸干的,有些不稳定。


雯淼润水


同工同酬是不可能的,你永远等不到那一天。

首先,用工方式决定了经费来源渠道。在编人员的工资福利是由财政资金来保障的,而使用编外人员的所有经费开支,要由用人单位想办法自筹解决的。不是所有的单位都有能力解决同工同酬带来的经济压力。

其次,编内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不是由单位自身决定的,而是由人社部门根据学历、工龄、职称、岗位、考核等情况核定的。人社部门是不会管编外人员这些东西的,所谓同工同酬根本无从谈起 。

再次,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逢进必考,相对来说,入职机制是最公平的。如果编内编外人员同等待遇,那还要编制干什么?对辛苦考入编制的人员更不公平。

当然,不是说,编外人员的收入就一定要比编内人员低。如果你从事的是核心的、不可或缺的、非你莫能的岗位,你就有资本跟单位谈待遇,否则,我们中国最不缺的就是普通劳动者,你不干,换个人很容易。


三思而后行5053333


其实是可以的,而且目前也存在这种现象。目前事业单位改革还未完成,很多地方只是进行了分类,但财政拨款方式还是没有变。用人方式也比较复杂。

首先看为什么可以同工同酬,事业单位采取绩效工资总量控制,每年向财政申报绩效总量,那么只要你单位有足够收入,年度增长不超过限定的比例,编外人员是可以按人头算进去的。

然后看是不是所有事业单位都能够做到同工同酬?显然不可能,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可以看作是行政机关,自己没有收入,而且单位很多事物属于公共事务,一些核心业务编外人员是不能或不适合从事的,编外人员只从事一些辅助性,前台,接待等工作。因此,在这类单位工作人员会比照行政机关,身份分明,待遇差别明显。

那么,对于公益二类和生产经营类单位,目前改革的趋势就是同工同酬。这类单位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经营压力,如果只是拘泥于身份隔离,可能业绩目标任务会难以实现,因此,工资待遇会更多和贡献挂钩。当然,领导层岗位还是面向编内人员开放,中层以下,竞争上岗。

改革,就是改观念,改脑子。可能很多现在觉得不可能的事,其实已经在做了,如果身在其中,不妨未雨绸缪,让自己在竞争中不落伍。


中寨老农


前两天一位同事去世了,身份为置换身份劳务工,也就是原先是正式工,九十年代末期国企央企内部搞得强制买断全部工龄和一半工龄的情况,现在人不到50岁,由于工作压力大,大半年都是低保工资一千多块钱,家庭四口人,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身患癌症的妻子,还在上初中的女儿,简直惨不忍睹啊,公司居然以不是公司正式工为理由拒绝合理抚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