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丨帶你來看盤州非遺《布依歌節》、《海馬舞》

非遺丨帶你來看盤州非遺《布依歌節》、《海馬舞》

布依歌節

盤州市是一個集漢、彝、苗、布依等眾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而這些民族聚居區又有其各自的民族文化韻味及特色,盤州市羊場鄉張家寨的布依歌節就是布依族民間傳統文化的代表。

非遗丨带你来看盘州非遗《布依歌节》、《海马舞》

肖本歸/攝

羊場鄉地處盤州市北部,距紅果42公里。距羊場鄉10多公里的張家寨村是一個以布依族為主的民族村,平均海拔1200米,那裡風景如畫,處處有竹,勤勞質樸的布依族人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民族民間特色文化——布依歌節。

非遗丨带你来看盘州非遗《布依歌节》、《海马舞》

布依人唱歌題材十分廣泛,不同場合唱不同內容,唱它幾天幾夜是常有的事,唱到高潮時多達數十人對唱。過去自成規模,布依人自發地歡聚一堂,以唱歌、跳舞、敬酒等形式歡慶這一節日。

非遗丨带你来看盘州非遗《布依歌节》、《海马舞》

在布依族的節日中,六月二十四布依歌節是最能體現民俗民情的。歌節開始,身著盛裝的布依族青年男女,踏著歡快鼓點,雙手捧著斟滿米酒的竹筒向遠方客人敬酒,繼而登上歌臺展開對歌比賽。一時間,那高亢的鼓點聲,那優美的布依族情調,迴旋在歌場上空。臺上的布依男女青年盡情地展示他們的歌喉與舞姿,來賓與觀眾看得如痴如醉。

非遗丨带你来看盘州非遗《布依歌节》、《海马舞》

“布依歌節”是在每年農曆的六月二十三、二十四兩天。農曆二十三主要是宰牛祭青苗,慶五穀豐登,因而也叫“青苗歌節”。他們把宰的牛平均分給村民,仍保留著祖先狩獵時代的習慣。另外他們還要吃三角粑(粽子),用竹葉包著糯米蒸,吃起來有著竹葉的清香,別有一番滋味。如果你是在節日裡來到布依山寨的客人,你可一定要準備一些小禮物。當你被布依姑娘的繡球拋中時需要交換禮物,這樣你才能得到布依族朋友的熱情接待。否則,他們將不理睬你。布依族朋友送你三角粑,你必須收下以示禮貌。農曆二十四則是青年男女對歌的日子,這天熱情好客的布依同胞會邀請親朋好友歡度節日。“布依歌節”是布依族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也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全寨的男女老少都會走出家門聚集在寨子旁邊的河灘上,青年男女以自己優美的歌聲、質樸的情懷、動情地向對方訴說愛意。河邊、山上站滿了人,有近鄰、有遠客,他們笑著、聽著一首首對唱的情歌,自己也逐漸融入到其中。在對歌的過程中雙方相互瞭解,以善良為標準選擇彼此的意中人,中意的女方以拋花包、繡球為信物來傳達情意。如果男女雙方都選中了意中人,就要選定吉日到對方家提親。

非遗丨带你来看盘州非遗《布依歌节》、《海马舞》

肖本歸/攝

盤州市羊場鄉的布依歌節不僅為布依族同胞增添了節日的氣氛,而且也豐富了布依族同胞的精神文化生活。

海馬舞

海馬舞以家傳的形式,傳承到現在。主要道具有動物面具、馬鈴鐺(8串)、鼓、鐃缽、鑼、小釵、嗩吶、海馬、彝族服裝。形式靈活多樣,一般由6人、8人或12人不等組成表演團,入場者或代表神或代表鬼跳舞的動作不固定,整齊就行,可更改創新。他們在表演時要分成2個組,整個表演過程顯得活靈活現。

非遗丨带你来看盘州非遗《布依歌节》、《海马舞》

據說相傳是由於當時敵人來範,孟獲帶領軍隊抗敵來到江邊——“馬飲水”, 渡江抗敵——“奔馬進場”,水流很急緊戰馬 “向前三尺”又被浪打了“向後三尺”,然後通過 與浪花的“高速搶花”和“低速搶花”及“馬搭橋” 的戰略戰術戰勝滾滾江水,渡江後快速將敵人轉圈圍住的戰術將敵人打敗——“高速轉圈”和“低速轉圈”、戰爭勝利後戰馬累了“搖鬃擺尾”、“馬打滾”然後氣勢宣揚地凱旋而歸——“戰馬凱旋”。主要用於祭祀和大型慶典活動中。

非遗丨带你来看盘州非遗《布依歌节》、《海马舞》

海馬舞的道具比較傳統,主要由馬鈴鐺,鼓、鑼、小釵、海馬等組成。海馬舞流傳到雞場坪鄉至今已有

300多年的歷史,它以家傳的形式代代相傳。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