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信用卡启示# 软暴力催收要不得,找第三方“背锅”不再安全

 1

2019年10月21日,51信用卡登上了热搜。

当天,数十辆警车停在“51信用卡”所在杭州西溪的办公大楼下,上百名警察冲进大楼。瞬间,51信用卡股价盘中闪崩,一度跌逾40%,跌至1.58港元,为上市后最低价。下午1点50分,51信用卡发布暂停买卖公告。停牌前报1.77港元,跌34.32%。

一时间,各种猜疑遍布社交网络。我当天外出见了几个朋友,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51信用卡犯什么事了?”

当天晚间,杭州警方在官方微博发布警方通报,终于释疑了各方猜测。警方的通报信息显示,今年9月以来,杭州警方接上级部门线索传递,结合日常工作发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2

51信用卡事件后续的涉案情况还待警方进一步调查,但就目前释放出来的信号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软暴力催收正在被严厉打击。

对于我们的广大企业来说,随着司法体系的健全完善,未来企业发展过程中,有脏活找第三方“背锅”也将不再安全。

#51信用卡启示# 软暴力催收要不得,找第三方“背锅”不再安全

相比之下,以趣店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较早的进行了合规化运营,规避了风险。51信用卡事件发生当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现在看来,趣店能一次次成功避开烂坑,实现相对稳健的发展是有原因滴。今年6月我和几位自媒体人去厦门走访,在趣店总部参观时和相关负责人聊起过烂账催收的话题,趣店方面表示有几家第三方催收公司找到趣店谈合作,买下这些死账烂账的标的,但趣店评估风险后果断拒绝了。我们开玩笑趣店真是“活雷锋”。

3

长期以来,金融、房地产、互联网等热钱涌动的行业一直有一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企业经营过程中,脏活或者不能见光的黑活会找第三方公司或者外包公司完成,以规避各类财税和法务风险,乃至舆论和道德层面的谴责。

比如房地产巨头进军某地,开展项目。会先和当地有“门路”的第三方公司签署合作,由这些第三方公司负责具体的事务,项目进程中产生的各种拆迁纠纷、上下打点等脏活由第三方搞定。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全撇清给第三方公司。

还有互联网行业的相关企业,为了大规模的进行客户营销,会和第三方公司签署协议,由第三方获取用户隐私信息,而相关的营销内容发送、评估等等也由第三方负责。当问题被媒体曝光后,这些公司的回应基本都是“这些不法行为都是合作伙伴所为,我方并不知情。他们的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合同中约定的条款,我方表示谴责”。

4

一切的态势都在显示,这一切终将成为过去时。事实上,即便撇开51信用卡事件不谈,近年来发生的很多事情也都在表明过往相对来说较为安全的“出事第三方背锅”的潜规则,正在被打破。源头事主也将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或者舆论谴责。

我们随手可以举出来很多案例:

2016年4月,链家虚假房源广告事发,链家回应称第三方平台发布端口并非由上海链家掌握,链家全面暂停与搜房、安居客等第三方平台的广告合作。然而,上海市住建委依然对链家进行了包括罚款、取消部分网上签约资格在内的处罚。

2018年7月,一则《盒马生鲜:“你们北京人我们一律不要”!》的文章在朋友圈疯转引发热议,随后盒马回应称“本次被投诉的招聘方是外包公司的兼职员工”。依然有网友不买账,发起#盒马生鲜滚出北京#的微博话题,继续抵制盒马。

2019年9月,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因存在“对外包活动管理存在严重不足”,违反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于9月2日被北京银保监局给予合计8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而在此前,奔驰通过第三方合作方式所开展的违规金融行为,存在很多年,成功的规避了监管。

5

企业脏活找第三方“背锅”将不再安全,这其实是司法体系和营商环境日趋完善的一种体现。可以预计,以后走正道的公司将走的更远。

我们回到51信用卡事件中来。经过此番波折之后,相信包括51信用卡在内的国内主流互联网金融企业,都将全面暂停与不法第三方公司的合作,安全合规的进行公司运营将成为主旋律。

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也表示,在后续的经营活动中,将自觉并认真接受政府的指导,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并确保与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协作。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事件反而倒逼了51信用卡们加速了合规化体系的建设,从长远来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