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儿子意外病故,我想不通很痛苦!怎么才能想通走出来呢?

手机用户53597636042


01、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你的痛苦。丧子之痛,换任何一个人都是痛彻心扉,痛不欲生。如果命运能改写,我们情愿以命换命。然而,纵然再痛,也呼唤不回爱子。看到你愿意去面对,想从痛苦中走出,那么接下来,我就从心理学的角度作一些浅显的分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你儿子意外病故,是人生中的重大生活事件。心理学研究表明,重大生活事件的发生,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压力。人们为了应对这种压力,会从身理和心理上产生应对反应。表现为难以控制的情绪悲伤,伴随有身体免疫力下降,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这些反应,如果时间不长,几个月之内能够走出痛苦,属于急性应激反应。如果时间太长,还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则可能转为慢性应激,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带来更严重的心理和身理疾病。

02、相信你的生活中,还有更需要你健康活着的家人,你肩上也一定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所以,你自已要明白,你需要给自已力量从中走出来。只有你自已想改变了,下面我的建议才会有效,也只有你自已想明白,你才能找到更好的走出痛苦的方法。

1、放下心中的担子,告诉自已,对儿子已尽心尽力了。

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特别是在天灾,病痛方面,很多时候不是人力可为。即便现代医学发展了,但我们也知道,还有很多病症医学是束手无策的。否则就没有那么多的绝症了。

相信在你儿子生病救治期间,你和你的家人绝对不可能袖手旁观,你们一定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去挽救儿子。

至于回天无力,那不是你的原因,你和你的家人已经尽心尽力了。

你只有放下内心的自责悔恨内疚,把眼光从自己的内心往外看,你才可能有往外走的想法和行动。

2、寻找合适的榜样,进行学习,看看别人是如何做的。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丧子之痛,白发人送黑发人,你不是第一个人,也不是最后一个。这种伤痛,稍注意一下,其实也有不少人经历过。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先生,2014年的一天,他小儿子驾车去高铁站接他返家途中,发生意外,出了严重的车祸。儿子当场死亡,73岁的田老身负重伤,头部、颈椎、胸椎多处受损。知道儿子去世的消息,田老痛不欲生。他出院后一年都没能走出失去儿子的悲痛。

后来,是妻子的一番话打开了他的心结,妻子和他讨论了车祸现场的情景,当时作为司机的儿子,如果按自救本能应该把方向盘向左打,可以避开重创。但儿子没那么做,而是选择了保全父亲的做法,甚至在撞车后,还用尽最后一口气,把车开到了路边停好,才伏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妻子说:儿子是用他的命换了你的命,你要为他活着,要不然他不是白救你了吗?

一想到要为儿子而活,田老有了积极活下去的动力。他首先从康复身体做起,接着又继续了他的评书事业,2019年3月,他编写的书《评书表演艺术》出版。

你儿子才29岁就离开了人世,这么年轻的生命,走的时候该有多么不舍,他还来不及为你们尽孝,也来不及享受更美好的生活。如果他真的有在天之灵的话,他最大的心愿一定是希望家人健康幸福地生活。难道你不觉得你应该为儿子的心愿做点什么吗?

03、解铃还需要系铃人,每个人的人生最后注定是一个人的散步,终将在不同的时段,一一告别。哭着过的是一生,笑着过的也是一生。

建议你从现在开始行动,首先从每天固定时间锻炼身体开始。

由于受情绪的影响,你目前的身体状况也不会很好。

人的心理与身理是相辅相成的。

情绪的改善,可以先从锻炼身体开始,当身体健康了,精力就会充沛,而精力充沛了,就可以做更多开心的事,做更多开心的事情,就可以慢慢平复心里的伤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所以,你现在就开始行动,找一个适合自已的锻炼方式,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坚持。

最后用作家毕淑敏女士的一段话与你共勉:

真正幸福的人,不仅仅指的是他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快乐的,而是指他的生命整个状态都是快乐的,即使有经历痛苦的时刻,但他明白这些痛苦的真实意义,他知道这些痛苦过后,依然指向幸福。

薇羽飞飞


没有过不去的事,只有放不下的心


前些日子看到了一个关于前世今生的故事,说在很久以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可是到了那一天,未婚妻竟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只能无奈地看着他奄奄一息,行将远去。

这时,一个云游僧人路过此地。在得知情况后,僧人决定点化一下书生。于是他来到书生的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让他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边,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离开了;又路过一人,看了看,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女尸盖上,但是站了一会儿也离开了;又一位路人走来,挖了一个坑,小心翼翼地将尸体埋葬了。书生正在疑惑间,忽然看到画面切换:洞房花烛夜,自己的未婚妻被她的丈夫掀起盖头。书生不明所以,迷惑地望向僧人。

僧人解释说:“海滩上的那具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她要报答一生一世的,是最后那个把她埋葬了的人,那个人就是她现在的丈夫。”书生大悟,刷地从床上坐起,病竟然痊愈 了!


我们常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但事到临头,我们不是倒向“莫强求”的消极念头,就是倒向“不松手”的顽固心态。

尘世间的一切,都是无数因缘聚合而成,我们既要有追求的勇气,也要有懂得放手的睿智。尼布尔有一句有名的祈祷词:“上帝,请赐给我们胸襟和雅量,让我们平心静气地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力量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智能去区分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缘分这东西很奇妙,拒绝不了,勉强不得,来了挡不住,走了留不住,缘深缘浅,早有安排,缘聚缘散,命中注定!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很对,若无相欠,怎么会相遇?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前世有缘,今生才相遇,前世相欠,今生来还债。


当你碰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如果已成事实,那就坦然、从容地接受它,接受现实,并不等于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机会,我们就应该奋斗。但是,当我们发现情势已不能挽回时,我们最好就不要再思前想后、拒绝面对。只有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

世间的事物变化无常,我们不必执着于心爱的事物而难以割舍,毕竟,我们喜爱一种事物的初衷,并不是因为失去它时要伤心。人生中的有些东西既然已经失去,不妨就坦然地面对,让它失去吧。

佛经上说:“生又何尝生?死又何尝死?”本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都是在同一个循环中的。所以说,死是生的开头,生是死的起点。

人有生就有死,这是很自然的事。在人生的旅途中,许多不尽如人意之事都是必然存在的,遇到了,就该坦然面对。一切事物随我们的诞生而诞生,同样,一切事物也随我们的死亡而消失。因此,我们不必杞人忧天—不必为一百年后我们已不在人世时的事而担忧,正如不必为一百年前我们尚未出世时的事而哭泣一样。

我佛慈悲🙏🙏🙏


慎始如终话人生


白发送黑发人生一大悲,很痛苦!对你这个情况表示衷心的希望你可以走出来,逝者已逝,生者还需要继续,你要想想他在天上看着你这么悲伤,他也会伤悲的,就算为了他和身边还在的亲人,也要努力走出来。

有一些浅薄的建议,希望可以给你的启发:

正面离开的事实

最心爱的儿子离开,去到另外的空间,正面的认可这个事情,没有办法扭转那就为了天上看着的孩子,不要他那么担心,好好的生活,好好的保重自己,让他可以安心,只有活得好才是对孩子最好的负责。

看看祖国大好河山

走出现在的环境,去祖国其他地方看看,去看看山看看水看看人看看物,体验人生百态,改变自己的环境,放下伤悲与痛苦,看看大自然的伟大,欣赏历史的厚重,感受大海的广阔,让心接受洗礼。



去做做公益

去社会上需要公益的地方走走,还有很多需要给予爱的地方,老人院、孤儿院等等,把爱传导一下吧!假如在孤儿院有合缘的小朋友,也可以考虑领养一个,请用心对待生命。


上面这些是我可以想到的,希望对你有一些启发,毕竟本人经历不多,你可以寻找其他更加有经历的朋友咨询求助一下,慢慢的走出来,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加油!

我是“荆棘皇冠1983”,一个迷途中寻找心灵灯光的行者,通过学习让自己成为一道光,点亮自己的同时点亮他人,大家可以多交流学习,共同进步,请点赞加关注,谢谢!


荆棘皇冠1983


仰望天空,看到月球、太阳、星座等,浩瀚无垠的太空,相对于我们人类的渺小,我们每个人真的是卑微如一粒尘埃。

其实,现在科技发展等,人类彷佛是十分强大了,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但是,这其实对单一个体来讲,都是不可能单独实现的,我们跟几亿年前的动物其实并没有进化太多。

痛苦是因为执念。

一个人,所拥有的都将失去。

爱人、家人,只要你活的够久,他们都会先你一步走,那么,离开他们怎么办。

每个人都要上的一节不可或缺的课是死亡课。

你养一只宠物,只能活10多年,你再爱它,它有一天也会离开你。

你的爱人,刨除离婚,也会有死亡把二人分开。

我生了宝宝也后,有时候也会想这个问题,往往想着想着就会泪流满面。

最爱的父母和子女真的是血亲。

其实虽然说我没有信仰,但是相对来说还是信佛。

我相信,人的灵魂不灭,他只是在另一个世界,或者是机缘到了,他转世投胎了。依然活在另一个地方。

面对如此事情,楼主很悲伤,是我们为人父母都能理解却无法完全感同身受。

这个时候,对事件少一点怨恨。

因为恨别人,也是在折磨自己。

第一步:接受。

接受这个事情。

有时候,人不接受一个事情是因为心里害怕,不敢接受,以为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就完蛋了。这个时候是有不合理思维在里面的。自己找出自己的不合理思维。用理性说服自己。

虽然感情商不能接受,但理性上要逐渐说服自己。

第二步:填补。

这个爱的空缺,想办法去填补。

二胎啊、养宠物啊等,就是把自己的爱找到渠道。

放下自己的执念,一个自己爱的人。离开了。

祝他一路走好,在那里没有痛苦永远幸福。

相信,有一天,会天上再见。

以后的生活里,活出精彩,为了自己也为了他。


天使来了少儿才艺大赛


先给您讲一件真人真事,八三版《红楼梦》的扮演者陈晓旭,陈晓旭出生前, 有一天晚上她妈妈做梦,梦里有一个人对她妈妈说,你将来的女儿出生叫陈也芬(因为打不出用这个代替,应是上面草字头下面也,是南方一种小草),是林黛玉的命,陈晓旭爸爸觉得不好给她起了小旭这个名字。

我们每个人因为业力的原因,来这个世界之前,要经历的一切都是自己设计好的,什么时间离开,什么时间遇见什么人,选谁做自己的父母。你的亲人认为29岁离开是她的最佳利益,他才会走的。孟子说:夭寿不贰!其实对走的人都一样的,只是我们看不透。

基督教说神爱世人,教一切爱他的 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就相信你的孩子已经在神的国度里幸福的生活了。

佛法讲肉团身不过是皮囊,灵魂不灭。人走不过是回去换件衣服再来。

道教把睡觉称为“小死”,这就是对人生的一种警示。

希望可以帮到您!



亲爱的sunny


这个问题我看到几次,一直没敢动笔回答。

您好,阿姨,我如同你孩子一般大小。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非当中人无法体会,我明白您很痛苦,思念自己的孩子,难过。

1.伤痛需要一段忘却的过程。

难过,悲伤,就要尽情宣泄,发泄出来,才不会憋在心里,没有人有资格劝您不悲伤,就像是身上十月怀胎刨腹产的伤口,即便愈合了,我们也会记住。他会留在你的记忆里。

2.孩子也会希望你能坚强

孩子不一样妈妈如此悲伤,如果他有感知的话,她会希望你好好活着,好好生活,他会在梦里告诉你说,妈,你要坚强。

3.生活就是一道道坎

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风浪,也总会遇到悲痛,生活的真谛就是如此,孩子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不该是你生活的全部。未来还等着你。





上锁的QQ


这个世界,无论何种意识形态的国家,总会分有主流与非主流的价值观,主流大多指向:乐观、阳光、积极向上、落落大方,非主流自然是狭隘、阴暗、悲观沮丧、畏首畏尾,主流氛围里,无论你遇到天大的事,最后都要相信自己;人定胜天;相信爱的力量;相信明天会更好;相信最终悲哀烟消云散;幸福时光总会到来;而现实,其实是熵。

何谓熵?词条曰:熵,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这世界万事万物无不在熵当中,有熵必会熵增,就好比一个人生长于世,年岁日长,智商、能力最终衰减,生活如无外助,一定走向混乱,无法逆转。熵增:指的就是在一个孤立的系统中,必将从有序走向无序,最终一切趋于混乱、失去秩序。大到宇宙天体,小到个人生命,所有事物都无法逃离这一规律。生命以负熵为食。

我们刚出生,大多快乐幸福的生长,舞台很小,你这个主角加身边配角一般有三到十八人左右,后来,你走的地方多起来,你交游广阔,与你交集的人日渐增多,你去关注的人事物也日积月累,你关注的人越多,快乐与悲伤也会成倍的增长,如果喜悦与悲哀五五分成,那么一天二十四小时,你大概有八小时开心和四小时好梦,而悲哀在生活中的比例与年龄、阅历是成正比的。我常说,人生,喜悦与悲哀,能有个三七分,就是一种可以继续往前走下去的好理由。

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一件无比悲哀的事,谁遇上都会痛不欲生,一定很多人对你说:放下、一切会过去、向前看、会好起来。当然,这是来自各方的好意,但他们不是你,而就算这世界最好的心理师,也无法真正做到百分百的共情同理,即使他们的内心充满同情与悲哀,也是无法完全身同感受的,虽然他们在竭尽全力,也无法真正去感受你内心深处那种绝望与黑暗。

有一部电影叫:海边的曼彻斯特。电影说的是一个男人因为自己的过失,让自己三个年幼的子女丧身火海 ,从此他沉沦痛苦,无法自拔,直到电影结束,那个男人仍无法从黑暗中走出来,他就这样反主流的,永远的,痛苦的活下去。

写那么多,其实并不是要你学习电影这位男主角,而是让你知道,在熵增的世界中,痛苦与绝望,都是生命中的最后指向,你无需急于解脱,这世界总的能量就这么多,有多少所谓的正能量,一定存在着多少负能量,它们势均力敌、此消彼长,一个人如果有愉悦的权力,一定也有悲伤的自由,正能量的筋,让一部分人绷着就好,有一天你内心觉得痛够了,它会开始进行自我修复,而人生不是一定要超脱,痛苦也有它存在的价值,电影《寻梦环游》说:一个人真正的死亡,是这世上没有人再记得你。你要记着他,让他活在你心里,这是你的责任。不是所有的黑暗都能度过,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和苦痛和解,最后,你要学会的,只是如何与自己内心的痛苦悲哀和平共处,能平静的痛苦,也是一种力量、解脱。

是这样。



家里有猫叫纯


只有明白了生死的成因,才会彻底放下对它的执念。在这里,我再简单讲讲个人的看法,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三维世界,所以我们的认知也是三维的认知。我们把0维空间看成一个点,那么一维空间就是两个点连成的一条线,把这条线投影到0维,我们可以得到无数多个点;二维空间是一个平面,把这个平面投影到一维我们又可以得到无数多条线;三维空间是立体的,把立体的事物投影到二维我们又可以得到无数多个面……

由此我们推断出N维和N+1维之间也是投影关系,即:我们在三维的空间看到的一切事物,包括人,其实都是由四维空间投影到三维所形成的像。也就是说,我们在三维世界看到的所有的人、事、物不过是来自高维投影而成的像,我们把这个投影来源的高维空间称为投影源。也就是说,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在三维空间的生命轨迹就注定了。

也就是说,从更高的维度(比如四维)看我们三维的生命过程,我们在什么时候会遇到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会经历什么事,甚至什么时间会得什么病……所有这一切都是注定的,包括生死。

所以高等智慧描述生命的时候,并不说生命的开始或者结束,只讲“缘起”、“缘灭”。“缘起”就是因缘而起,“缘灭”即结束。

用来描述题主这件事,可以这么解释:儿子的到来是因为高维空间的缘起,离去就是高维空间里的缘灭。这只是他众多投影中的一个像而已。这个像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像的开始。

《道德经》里讲到生死时用到两个词:“出生”和“入死”。“出生”是指借助母亲的身体从投影源里形成像,“入死”就是重新回到投影源里去。其实人的一生说明白了就是从哪里来又回到哪里去。

所以,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明白生命的本质意义,也就看透了悲欢离合。缘起的时候好好珍惜,缘灭的时候放下执念,照顾好自己!

希望对题主有帮助,谢谢!


简一心理


中年丧子,人间悲痛之事,节哀顺变!

说太多都不能让你释怀,不过个人还是要说几句

1,这个年纪,上有老,虽然说孩子走了,想想自己在父母眼里何尝不是个孩子呢,为了尽儿女孝道,也要坚强起来。

2,事实已经如此了,自己伤心,难过走不出来,我想这也不是你家孩子想看到的,谁不希望父母安享晚年,共享天伦之乐,

3,内心的难过,可以找亲人或者要好朋友倾诉,有些事情说出来,感觉会好很多。

4,允许的话,想想孩子有什么愿望没有完成,试着做点事,

5,暂时离开,出门长游,环境,情景……容易让你“睹物思人”,

6,关注和帮助小朋友,获得寄托,

7,如果有孙子,帮儿子带好他,血脉浓情,

8,生命在疾病面前,不值一提,,要经常做体检,保重,

怀念逝者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活出逝者所希望的样子,


睡安宝


实话实说,我没有经历过类似事件,我就从心理学、哲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观点吧:

1、死亡是偶然事件

也就是说,死亡不可预知,是一件纯粹的偶然事件。

所以儿子意外病故,希望您不要解读为,“上天对您儿子的惩罚”,或者“上天对您的惩罚”,这都是错误的想法。

2、不要过度自责

很多父母出于“爱”,而将孩子的“疾病”和“亡故”本能地归结为自己的过失。而有些病,现在医疗技术本就是无法治好的,我相信您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所以不需要太过自责和内疚。

3、从您儿子的角度考虑,他一定会希望您快乐

我相信,您儿子肯定不希望您过度悲伤,陷入痛苦不能自拔,所以即使为了您儿子的心愿,您也需要振作起来,继续正常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