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依靠“浮存金”做投資成為世界首付,保險公司這樣做投資

世界首富巴菲特一生酷愛保險行業,其投資平臺伯克希爾哈撒韋集團在全球共擁有11個保險公司,旗下知名的保險公司包括國家僱員保險公司(GEICO)和通用再保險公司(General Re)等。從1965年到2015年的50年裡,伯克希爾公司業績年化增長率高達19.2%,市值增長15982.84倍,成長為一個偉大的保險帝國。可以說,正是保險公司低廉的"浮存金"為巴菲特持續進行股權投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把他推向了世界首富的寶座,那麼保險公司是如何利用投保人繳納的保費進行投資呢?本文和大家交流這個話題。

保險公司投資的特點

我們知道保險行業是先獲得保費收入,再進行賠付支出,保費部分均為保險公司的負債,保險公司收取保費後就承擔賠付的法定義務。所以說保險公司的投資必須首先保證安全性,這個一般的投資不一樣,而且當投保人需要理賠且符合條件的的時候,保險公司必須馬上兌現佩服承諾,所以對於保險公司的投資來說安全性是前提,流動性的基礎,收益性是目標,應當把風險管理放在首位,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高收益率。

其次因為保險行業是一個涉及社會穩定的行業,為了避免保險行業的內部風險其投資是受到政府嚴格監管的,現在的人可能很難想象在1995 年前,我國保險公司的資金只能按規定存入銀行,所得利息全部上交國家財政,保險公司是沒有支配險費權利的,隨後稍有放鬆,但是也僅限於國債等絕對安全的品種,直到1999 年10 月,保險公司才被批准允許以購買證券投資基金的方式間接進入資本市場,但比例不得超過保監會核定的比例。近年來,保險資金監管逐步放開,保險公司可以投資不動產、股權,甚至非標資產,其投資範圍和比例多次放開。

所以說我們討論和評價保險公司的投資必須有具體的背景,否則就是耍流氓,那些質疑中國平安十年期為什麼不購買貴州茅臺股票的觀點可休矣。

當前保險公司投資受到的監管主要有:投資範圍的限制、大類資產投資的比例、單一資產集中度風險監管和風險指標的監控,我這裡舉一個指標,大家感受一下:投資權益類資產的賬面餘額合計占上季末總資產的比例不能高於20%,這就是保險公司投資股票和非上市企業股權的上限了。

保險投資的現狀

隨著經濟發展帶來保險市場需求的變化,保險公司紛紛轉型,其負債端保障性產品的比例逐步增大,部分保單期限較長,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期限也隨之變長,以壽險為例,2013 年壽險業務規模保費1.43 萬億元,佔總規模保費的70%,2018 年壽險業務規模保費為3.55 萬億元,佔總規模保費的77%,這將有利於保險公司合理配置資產。

整體分析,銀行存款、債券、二級權益投資等傳統投資標的依然是保險資金的主要投資方向。銀行協議存款是保險資金最基本的投資方式,銀行存款佔比雖因非標投資比例增加而減少,但一直保持在10%以上。債券具有收益固定且較銀行存款高、期限更長等特點,是保險資金投資的主要標的,2016 年-2019 年7 月佔比一直在34%左右。五家上市險企二級權益投資(股票和基金)的比重差別不大,除2007、2008 年的極端高值和低值外,一直保持10%左右的比例。

我們看一下中國平安在2018年年報中展示的其不同投資品種的比例。

巴菲特依靠“浮存金”做投資成為世界首付,保險公司這樣做投資

與此同時,非標投資包括理財產品、信託產品、保戶質押貸款、不動產、非上市公司股權等,具有久期長、收益較高等特點,與保險公司負債久期較長的特點相匹配,加之近幾年監管逐步放寬,保險公司投資非標資產的比例自2012年投資新政開始逐年增加,2013 年4 月非標資產的比例為11%,此後逐年上升至2019年7 月的38%。

我們這裡要明白一點,不管是什麼投資,保險公司都以安全性為第一原則,而且不必追求過高的收益率,只要能夠超過投資假設就可以錄得營運偏差。

長期看全球都處於降息週期,以存款和國債為主的固收類資產其收益率將長期走低,保險公司降低固收類資產,加大股權類和非標的投資比例也是長期的趨勢,如此才可以對沖利差風險。

儘管如此,固定收益類投資期限穩定、收益固定等特點與保險公司負債的長期性和穩定性相適應,是保險公司投資的主要品種。

巴菲特依靠“浮存金”做投資成為世界首付,保險公司這樣做投資

這裡講個題外話,研究巴菲特的人都知道其手裡常年放著幾百億的美金,很多人說這是永遠留下可以補倉的資金,其實不是的,而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保險行業屬性所必須要求的,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也多次談到這個問題,要留足現金應對任何可能的意外,這真的不是什麼倉位控制。

最後講一下上市公司公司的股票投資,2019 年上半年末的二級權益投資比重,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人保分別為11%、13%、8%、10%、10%。歷史上看,各家公司在配置比例基本同步而且差別不大。

巴菲特依靠“浮存金”做投資成為世界首付,保險公司這樣做投資

在投資保險的股民中,一直有一種說法"新華保險在牛市中的彈性更大,因為其二級市場的投資佔比高"現在用數據看是毫無依據的。

國外保險公司投資的經驗

美國擁有著全球最大的保險市場,是保險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我們以其保險業的資產配置為案例作為參考。

根據負債的特性不同,投資資產被分為一般賬戶和獨立賬戶。一般賬戶主要支持傳統型保險的支出,更注重資金的安全性,因而有較多的投資限制,主要配置債券和抵押貸款,其中債券佔比70%左右。獨立賬戶的資金來自於具有較強的投資屬性的創新型保險產品,賬戶的投資限制較少,主要投資於股票,佔比高達80%左右。20 世紀90 年代以來,投資性壽險發展十分迅速,獨立賬戶資金佔總資產的比重不斷提升,從2002 年的28%增長到2017 年的38%,也增加了獨立賬戶資金運用的重要性。從整體而言,美國壽險業主要配置債券和股票,合併賬戶中債券與股票佔比保持在50%與30%的均衡水平。

我們看到債券在保險業的投資中始終佔據重要位置,這是行業特殊性決定的,不同之處在於美國的經濟中企業融資以直接融資為主,所以美國的保險公司主要配置公司債,2010-2017 年公司債約佔債券總體比重的70%。政府債券與抵押擔保債券約佔餘下的30%,各自的比例相近,且具有一定的替代效應。

由於保險公司的資產配置首先考慮安全性,其次才是流動性和收益性,債券特有的安全屬性為保險所喜愛,當利率較高的時候,保險公司就會加大債券的配置比例,當利率較高的時候就會配置非標資產,甚至海外資產。

我們看美國保險企業的投資過程,美國國債收益率自1980 年以來持續下行,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在2012-2013 年達到低點,約在2%以下。反觀美國壽險業的收益率,雖隨著利率的下行,收益率降低,但下行幅度相對有限。這主要得力於其多元化的配置、結構合理、注重長期投資收益的理念。總體上來看,保險資金具有長週期配置的屬性,在收益上要滿足負債端預定利率的成本要求,同時也要保障賠付支出與退保時流動性的充足,整體配置風格偏向穩健,需要具有跨越週期獲取穩定收益的持續性。

最後我們可以總結,保險公司的資產配置必須在符合監管的條件下進行,以安全性為首要原則,其配置根據利率水平,負債結構和國內經濟形勢的發展進行調整,核心是獲取不低於投資收益假設的收益率,同時考慮資產配置對企業損益波動的影響而實施的一個均衡配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