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張掖的三個民間傳說:大佛寺、甘泉、鐘鼓樓!你知道幾個?

關注我們,給你一個不一樣的甘肅


鐘鼓樓的傳說

甘肅張掖的三個民間傳說:大佛寺、甘泉、鐘鼓樓!你知道幾個?

位於張掖中心的張掖鐘鼓樓,又名鎮遠樓,鐘樓、鼓樓,是甘州有名的八景之一。

相傳,很久以前,祁連山的雪水在這裡匯成了一條金湖,黑水國遭滅頂之災後,難民紛紛來到湖畔定居,一時絲路暢通,馱隊馬車來往不絕,呈現出一幅太平盛世的繁榮景象。

可是好景不長,一天,山發洪水,黑河暴漲,順水游來了一隻黑魚精,他原本就是使黑水國遭殃的黑風怪變得。他毀壞房屋,傷及人畜。

有張家三兄弟,老大是鐵匠,老二是石匠,老三是木匠,都是能工巧匠,正奉命在擴建的馬蹄寺工地上做活,得知在甘州居住的二老被黑魚精所吃後,發誓要為父母報酬。

老大從祁連山上,運來一條降妖石柱,老二鑄造一口大鐵鍋,老三備足了建樓的木料。

一天,在黑魚精再次興風作浪事時,在全城百姓的幫助下,向黑魚精發起進攻,在金湖中心,將黑魚精打得昏死過去,於是老大將它拴在降妖石柱上,老二把大鐵鍋扣在金湖上,老三同其他能工巧匠在鍋上造成三層大樓,樓上懸鐘掛鼓 。

從此,金鐘長鳴,戰鼓不息,讓黑魚精再也不能騷擾百姓。

同時,在早晨敲鐘,傍晚打鼓,使遠遠近近的妖魔鬼怪,再也不能為非作歹,因此人們便把這座樓叫做鎮遠樓,或者叫鐘樓、鼓樓 。

大佛寺的傳說

甘肅張掖的三個民間傳說:大佛寺、甘泉、鐘鼓樓!你知道幾個?

河西走廊有三座大佛:張掖臥佛,山丹坐佛,武威站佛。一臥、一坐、一立,堪稱佛門奇觀。

民間傳說有三位得道的印度高僧為三兄弟,來到張掖,老大被張掖的美景和崇尚佛教的淳樸民風所吸引,就對其他兩位兄弟說:二位賢弟,為兄看這甘州城內半是蘆葦半是廟,瑞氣蒸烝,祥光普照,求神拜佛蔚然成風。

市面上商賈雲集,貿易繁榮,且民風淳樸,市人忠厚,為兄立意在此長住。送走二位兄弟後,便打算在客棧內美美地睡上一覺。

沒想到,這一覺就睡了三天三夜,到得第四天,店家出門,不由大吃一驚:只見一座山一樣的睡佛臥在客棧院內,細一看,睡佛竟和那熟睡的兄長長的一模一樣。店家恍然大悟,知是佛祖下凡,忙跪倒在地,叩拜神佛。

後來甘州的父老鄉親和各寺主持一商議,就向民間捐資,建成了一座寺,名叫伽葉如來寺,又先後叫過什字寺、寶覺寺、宏仁寺,後因大殿內的臥佛為全國最大,遂改名為大佛寺,延續至今。

相傳宋代德佑皇帝趙顯曾在此出家。元代開國皇帝忽必烈就出生於此寺。還有人說,唐三藏去西天取經,過不去流沙河(即黑河),就投宿在大佛寺。

甘泉的傳說

張掖又名甘州,為什麼叫甘州呢?原因是張掖有一眼泉,即甘泉,現在甘州區民族小學院內。

關於甘泉,有這樣一個傳說:兩千年以前,匈奴人每年都要從四面八方聚會三次,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分別在正月、五月、九月,一祭天地,二祭鬼神,三祭祖先。他們祭天處在陝西雲陽甘泉山下,祭祀偶像是一丈多高金人一身。

到了秦朝,秦始皇發兵攻打雲陽,雲陽失守,但匈奴人卻把金人保存了下來。匈奴主幾番派人尋訪安置祭天金人的地方,最後選中了張掖西南80裡處的甘浚山。

為什麼選甘浚山呢?原來,當時這裡是匈奴休屠王駐牧的草場,這裡山高林茂,水肥草美,不失為一塊風水寶地,更巧的是甘浚山下也有一眼泉,泉水甘冽,清澈爽口,這跟雲陽甘泉山的情形一模一樣,所以匈奴人就把祭天金人安放在了張掖甘浚山下,泉水也被稱做甘泉。

後來,漢武帝派霍去病掃蕩了河西匈奴勢力,祭天金人也被繳獲了去,在現在的張掖城址上設立了張掖郡。恰巧,城南角也有一眼泉,這泉可比甘浚山的那眼風光多了。

但苦於沒有一個好的名字,人們便把甘泉山下甘泉的名字移到了這眼泉上,延續至今,據說甘浚山的甘泉與張掖的甘泉還是一脈相通的 。

到了西魏年間,張掖郡設州,州名甘州,就是由甘泉來的。以後又由甘州引出了甘肅,因為甘肅就是取甘州的“甘”和肅州(酒泉)的“肅”組合而成。

甘肅張掖的三個民間傳說:大佛寺、甘泉、鐘鼓樓!你知道幾個?

藏器行教厥功期乎後世

崇文育化福善流於當今

————

來源丨網絡綜合

本頭條號致力分享有價值的內容,轉載引用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聯網,存在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