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支鐵軍”助力薛城脫貧攻堅

山東商報棗莊訊(通訊員 呂海濤 張生)“已走訪100戶了,還有65戶。俺是全區戶數和人數最多的指導員,雖然很辛苦,但感覺很有意義。”10月22日,正忙著入戶訪貧問困的薛城區周營鎮磨莊村第一書記張維營對筆者說道。

張維營是棗莊市薛城區脫貧攻堅戰線一名普通指導員,和其他市、區派第一書記、鄉鎮和扶貧幹部一樣,日常工作中行使軍隊和公安的“指導員”職責,負責貧困戶的思想政治工作。說起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他信心滿滿。

筆者瞭解到,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後,棗莊市薛城區注重整合資源,引導各方面人士參戰,凝聚了全社會關心扶貧、支持扶貧、參與扶貧的良好局面。該區省、市定扶貧工作的37個重點村已於2018年底全部實現“摘帽”,7947戶、1559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仍享受扶貧政策,收入穩定超過省定標準。

“四支鐵軍”助力薛城脫貧攻堅

扶貧幹部:脫貧攻堅戰線上的先鋒部隊

脫貧攻堅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政治任務,扶貧幹部隊伍的建設至關重要。該區著力選好配強扶貧幹部,切實增強幫扶力量,2016年以來先後選派60餘名素質過硬的幹部充實到區扶貧辦和鎮街扶貧辦,180個行政村全部配置了專職扶貧幹部。先後開展30餘場次扶貧幹部集中培訓,開闊了扶貧幹部的視野,提升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這支由由扶貧專幹、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村“兩委”成員組成的扶貧幹部團隊,懂扶貧、善幫扶、作風硬朗,他們頂風冒雨走村入戶,為改善困難群眾生活奔波,他們加班加點整理臺賬、報送材料,長期在高負荷、高壓力下工作的他們衝在脫貧攻堅戰的第一線,成為脫貧攻堅戰的先鋒部隊。

職能部門:脫貧攻堅戰線上的戰略支援部隊

面對脫貧攻堅的嚴峻形勢,該區組織各職能部門結合各自實際,研究制定了行業扶貧救助政策,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實保障。立足做好村級道路暢通、飲水安全、農村電力保障等基礎設施建設,該區協調交通、水利、供電等部門完成了劉橋村、張場村等30個省定貧困重點村及7個市定貧困村的道路硬化提升工程,累計建設農村公路244公里、“戶戶通”道路960公里,治理水系132公里,改善了貧困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夯實了農村產業發展基礎。教育部門對在校貧困家庭學生,中小學生每年補助1000元、高中學生每年補助2000元,並配套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資金,對117名義務教育寄宿貧困家庭學生補助11.01萬元。人社和殘聯等部門先後實施殘疾人企業家、養老護理師、社區社工等培訓項目16個,舉辦陶莊鎮計生家政技能培訓班、鄒塢鎮仁合就業技能培訓班等技能培訓21期,共培訓農村剩餘勞動力1260人次,推薦安排就業786人,就業安置率達到63%。衛健部門先後完成健康扶貧摸底調查26190人,其中錄入國網信息6626人,錄入省網信息7197人,累計為6200餘人次貧困人口一站式報銷2872.46萬元,確保讓貧困家庭“看得起病”,減少因病致貧人數。住建部門以危房改造為突破口,打造行業扶貧亮點,先後完成了3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危房改造工作。團區委等部門聯合愛心企業開展“青春扶貧,益暖薛城”等活動,累計發放慈善救助資金190萬元,為2134名貧困群眾辦理低保、累計發放低保金1300萬元,發放金暉助老金13.85萬元,籌集企業捐款9.2萬元。

“四支鐵軍”助力薛城脫貧攻堅

社會群眾:脫貧攻堅戰線的主力軍

據該區扶貧辦負責人刁文奇介紹,該區不僅通過宣傳和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支持扶貧,還通過孝善養老、鄰里互助等扶貧行動載體,在各鎮街設立扶貧基金,積極匯聚多方力量參與扶貧。愛心企業等社會力量和廣大人民群眾,成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力軍。

棗莊市馬良商貿有限公司利用市級第一書記扶貧資金,在常莊街道泉頭村成立的企業,產品遠銷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我國東南沿海發達省份。該企業以“就業+分紅”模式帶動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就業、保底分紅,2017年以來為貧困家庭帶來務工收入6萬餘元,村內10戶貧困戶累計分紅5萬餘元,有效改善了貧困家庭的生活。

皇冠婚紗攝影、蘇果超市等多家愛心企業,以“扶志”和“扶智”為主題,為文明好家風貧困家庭贈送多項福利措施,為寒門學子捐贈學習和生活用品累計7萬餘元,激勵貧困家庭培塑良好家風以及貧困學子勵志成才。

同時,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國試點區,薛城區將文化扶貧工作納入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體系中。建立了以黨員幹部為主,退休職工、“五老”志願者、道德模範、百姓藝術團員、農村致富能人等新鄉賢為補充的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和義工團體49支,涵蓋各行各業2.9萬人,志願者通過懇談交流、心理疏導、公益幫扶等形式,面向生活困難群眾廣泛開展志願幫扶服務活動200餘場次,惠及困難群眾2600餘人次。面向省定、市定貧困幫扶村,組織開展“一村一年一場戲”“農村廣場舞比賽”等大型文化惠民活動120餘場次。該區鄒塢鎮建立健全了志願服務嘉許回饋激勵機制,為每一名志願者制定志願積分機制,聯合鎮轄區內銀行、超市、餐飲、保險公司等愛心機構,志願者憑積分可以享受保險、醫療、購物等優惠,有力調動了社會力量注入扶貧攻堅工作,新時代文明實踐“誠愛+”志願者成為脫貧攻堅戰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四支鐵軍”助力薛城脫貧攻堅

貧困群體:脫貧攻堅戰線的生力軍

天助人助政策助,不如自助。該區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扶能相結合,強化政策引導、教育引導、典型引導,堅持因村、因戶施策,激發貧困村、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湧現出大量好典型。

周營鎮胡莊村是省定貧困村,該村青年王志國原來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窮小子”,因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就被迫就業謀生,幹過建築隊,到南方打過工。後來,聰明好學的他成為了一名電商經營戶,苦於單打獨鬥,年線上銷售收入僅幾萬元。精準扶貧工作全面啟動後,周營鎮黨委政府幫助他做起了電商。2018年4月,周營鎮在鎮政府西側為王志國提供場所,建設了新農民創業園,創辦了新農民創業培訓學校。同年底,新農民創業園電商戶營業額突破2000萬元,為貧困戶分紅20餘萬元。目前,新農民創業園已發展成為佔地1500餘平方米,在職人員40餘人,學成外出創業百餘人,銷售過10萬元的學員30餘人,集產品設計、研發、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電商平臺創業園區,今年線上收入有望過億。

陶莊鎮奚村是市定貧困村,多年來村集體收入為零,精準扶貧工作啟動以來,該村挖掘奚仲文化、古薛文化等歷史文化要素,依託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村容村貌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的幸福感逐步增強,承辦了國家科技部“三下鄉”等省級以上大型活動20餘場次,該村先後獲得省級傳統村落、齊魯名村志、全省生態文明村等諸多榮譽。“有故事的奚村”已經成為薛城一個響亮的鄉村振興品牌。

沙溝鎮張莊村是省定貧困村,精準扶貧工作強力推進以來,該村巧妙利用漫山遍野的石榴和源遠流長的民間傳說,形成改善環境和脫貧攻堅的重要推動力,開闢一條以石榴種植為基礎,融合文化旅遊、鄉村旅遊和石榴產品深加工為一體三次產業聯動的脫貧攻堅新路徑,帶動了村民致富。富裕起來的張莊人,精神文化生活也豐富多彩,今年大年初一村民自編自導自演自辦“春晚”,歌頌幸福的新時代。

戰鼓聲聲催人奮進,不獲全勝,絕不收兵。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薛城扶貧人永不獨行,因為他們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打贏全面脫貧攻堅戰,攜手全區生活困難群眾共同邁進全面小康社會。

“四支鐵軍”助力薛城脫貧攻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