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山探奇,比《三俠五義》早一百多年,算不算武俠小說的鼻祖?

一說到武俠小說,金庸大俠的名字立即開啟自閃模式

當年“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左手美酒右手美女的柳永先生大可笑傲江湖,但現在流行的說法是:“凡有華人處,皆能談金庸。”要論起知名度,威名遠播三江五湖,甚至蜚聲四夷海外,金庸還是首屈一指。

書山探奇,比《三俠五義》早一百多年,算不算武俠小說的鼻祖?

遙想金庸先生駕鶴西遊,在海上的無名仙山遇見柳永,雙方一揖到地,隨後坐而論道,信手指點江山,出口斐然成章,天風迴盪,花落如雨,比之華山論劍,定是別有一番情趣。

因為對金庸多有偏愛,所以太史叨叨令自認為,是他用十五篇精品力作把武俠小說推上了峰巔(瘋癲?呵!),後世亦將鮮有出其右者。在武俠小說圈裡,要是搞一個投票的話,金庸先生當選“武林盟主”的可能性極大,儘管有一部分古龍先生的擁躉略有微詞。

書山探奇,比《三俠五義》早一百多年,算不算武俠小說的鼻祖?

其實,今天太史叨叨令要談的主角也不是金庸,只是提到他,總免不了想過過嘴癮。好了,本篇的主旨是想把武俠小說的根兒刨一刨,因為近期看到一些宋代筆記,裡面時不時也會冒出一兩位深藏不露的大俠,那武俠小說究竟是不是由此起源呢?

咱們按著時間順序往前推:

金庸、梁羽生和古龍幾位被稱為港臺新派武俠小說的代表,既然有“新”,自然有“舊”,舊派武俠小說也曾經在江湖上一呼百應,風行天下,金庸、古龍和梁羽生的寫作當年也深受其影響和啟迪。

書山探奇,比《三俠五義》早一百多年,算不算武俠小說的鼻祖?

舊派中的代表人物當屬還珠樓主,此公一生作品恐怕要比自己的身高高出不少,煌煌四千多萬字何人敢於小覷,曾被譽為“現代武俠小說之王”,代表作為《蜀山劍俠傳》,妙筆生花,花團錦簇,描摹出一個絢麗奇幻的仙俠世界。這部小說中的一些情節設定,後來幾乎成為武俠小說的套路和規定動作。

也有人認為,近代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是平江不肖生。此公本名向愷然,湖南平江人,為上世紀二十年代俠壇首座,卓立南方武俠潮頭。他本人從小文武兼修,造詣深厚。1922年開始創作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開風氣之先,執武俠小說之牛耳。

書山探奇,比《三俠五義》早一百多年,算不算武俠小說的鼻祖?

與他分庭抗禮的是“南向北趙”的趙煥亭,有《奇俠精忠傳》留世。此公早年宦遊各地,蒐羅俠客軼聞、又善從前人筆記中取材,雖不諳武術,但對各路武家都用心揣摩,還常到古寺實地踏勘,因此寫來生動逼真。另,舊派中白羽、鄭證因、朱貞木和王度廬諸子也各有千秋。

從《虯髯客傳》到《三俠五義》,武俠小說怎樣星火燎原?

如果一錐子扎到底,論及武俠文學的源頭,越過宋代的話本和筆記,再越過魏晉六朝期間盛行的神異和志怪小說,可以追溯到漢初司馬遷《史記》中的遊俠、刺客列傳。這些遊俠與刺客雖然出身草根,但都是“三重”人士,即重仁義、重信諾、重恩仇,而重義輕生者,免不了暴力違章抗法,為社會上各大“名門正派”所不容,正如韓非所言“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在先秦兩漢,遊俠畢竟遊離於主流之外,故武俠篇章尚屬星星之火,可以視之為武俠文學的萌芽。

書山探奇,比《三俠五義》早一百多年,算不算武俠小說的鼻祖?

注意這裡用的是“武俠文學”,還不能正式稱之為“小說”。到唐代傳奇中又湧現出了一批俠義之士,他們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快意恩仇甚至安邦定國。其中,裴鉶所著《傳奇》之《聶隱娘》和《崑崙奴》已具武俠小說雛形。

也有人把袁郊所著的《甘澤謠》之《紅線傳》稱為中國第一部武俠小說。《紅線傳》文辭優雅,燦如珠玉。金庸先生認為結尾極是飄逸有致,既豪邁而又纏綿,明滅隱約,餘韻不盡,是武俠小說的上乘片段。

書山探奇,比《三俠五義》早一百多年,算不算武俠小說的鼻祖?

太史叨叨令則盛讚其中一句——“忽聞曉角吟風,一葉墜露,驚而試問,即紅線回矣。”嗟夫神來之筆,為之絕倒。

個人認為,《紅線傳》偏於玄幻,紅線神乎其技,後世各路大俠們也目瞪口呆,所以仍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而公推的杜光庭《虯髯客傳》,此為唐人傳奇中的名篇,虯髯客武功出神入化,人格卓犖不群,行事高蹈不羈,是否可以稱之為武俠小說的開山之作?

書山探奇,比《三俠五義》早一百多年,算不算武俠小說的鼻祖?

司馬遷《史記》中說:救人危難,賙濟貧困,不失信,不背言,合於仁義,即謂之“俠”;而虯髯客絕不同於一般西風白馬快意恩仇的劍客,他是境界高遠的“俠之大者”,武林盟主在他眼裡也許不值一哂,他要圖謀的是江山社稷,所以《虯髯客傳》也還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武俠小說。

忽發奇想,要是把唐傳奇中的人物組合在一起,倒是一套不錯的武俠班底,可惜這些散落的珍珠沒有串成鏈。

書山探奇,比《三俠五義》早一百多年,算不算武俠小說的鼻祖?

要談真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不能再往前推了,只能再往回看,回到清代的《三俠五義》。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這部從《包公案》生髮出來的小說,算是中國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這書成於清代中後期,作者石玉昆是被後人譽為“單絃之祖”的評話藝術家。

《三俠五義》裡“啟用”的一些武功術語,像什麼點穴、暗器、劍訣、刀法、輕功提縱術,還有一些江湖勾當,比如悶香、百寶囊、千里火、夜行衣靠、用毒、皮臉面具等等,甚至機關埋伏,比如陷空島和沖霄樓等種種武林名目,恰似開了一個武俠百貨鋪,這些都對以後武俠小說裡的各路豪強的流派與身手產生了重大影響。《三俠五義》之後,武俠作品風起雲湧,高潮迭起。

書山探奇,比《三俠五義》早一百多年,算不算武俠小說的鼻祖?

但太史叨叨令認為,《三俠五義》已經是集大成的標準武俠小說,或者說已經是武俠小說的第一座高峰,再說他是開山鼻祖還是不合適的,那麼在《三俠五義》之前,還有沒有成型的武俠小說呢?

應該說,一定有。

“三言二拍”已經呈現出一個波譎雲詭的武俠世界

明末有兩位小說大家聯袂出世,“三言”和“二拍”的作者馮夢龍和凌濛初生死都是前後腳,這兩位小說家要比石玉昆早個一百多年。馮夢龍的“三言”出道即揚名立萬,一時書商趨之若鶩,淩濛初也是看到馮夢龍的書“行世頗捷”,見獵心喜,遂寫“二拍”。

書山探奇,比《三俠五義》早一百多年,算不算武俠小說的鼻祖?

“三言二拍”暢行於世,在這五部小說合集當中,寫到“俠”的達到十三四篇,應該說是一個不小的比重。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要說俠客,這是大家公認的看家招牌,要不,還有臉叫什麼俠客?

此人好結交天下豪傑,任俠任氣,是個“管閒事的祖宗,撞沒頭禍的太歲”,看到美女京娘遇困,便學那關雲長獨行千里護送皇嫂與劉皇叔相會的故事,一個承諾便慨然承當護送的使命。後來,京娘願以身相許,趙公也提出將京娘嫁給他,但均被他義正詞嚴拒絕,不能不說他的俠義氣概達到了十二分的爆表值。要說此人也不是生人,大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便是,此出自《警世通言》卷二十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

書山探奇,比《三俠五義》早一百多年,算不算武俠小說的鼻祖?

還有一位名叫尹宗的好漢也有趙匡胤一樣的英雄事蹟,因為偶遇被人掠去的萬秀娘,決意將其護送回家。尹宗有八十歲的老孃,百般孝順,老孃一句話,他便是火海刀山也敢闖去。老孃讓他不許貪戀秀娘姿色而起歹念,尹宗竟然在秀娘誘惑之下能夠坐懷不亂。後來,因為寡不敵眾,尹宗為一句諾言甚至斷送了性命。這位本來幹些黑道營生的江湖好漢竟然化身成不顧自身安危的俠義之士,也令人肅然起敬,此出自《警世通言》卷三十七《萬秀娘仇報山亭兒》。

來去無蹤,妙手空空。俠盜,當然也是後世武俠小說裡不可或缺的角色。

書山探奇,比《三俠五義》早一百多年,算不算武俠小說的鼻祖?

在《喻世名言》卷三十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描寫了一眾出色的“賊人”,或者也可以稱之為“俠盜”。因為這些人也只跟有錢人和官府作對,剛開始推出來一個宋四公,手段好生了得,以為是個賊王,想不到他還鬥不過他的徒弟——青出於蘭的趙正,這廝算是猴精到了精緻,把個賣人肉包子的侯興賢伉儷捉弄得雲山霧罩,後來又移花接木,把官府的人撩撥得死去活來。

有趣的是,《二刻拍案驚奇》也有一篇寫俠盜,同樣出彩,叫作《神偷寄興一枝梅,俠盜慣行三昧戲》,懶龍“不是俗偷兒”,偷錢、偷鸚鵡、偷錫酒壺、偷道士帽子、偷米為人出氣,番番手段不同,總令人匪夷所思。偶遇困境,意外被人鎖進櫃子,或學老鼠或學貓,一番折騰竟能化險為夷,安然脫身。更妙的是,此人還懂得適時收手,藏身古寺,賣卜度日,竟得個善終。有分教:懶龍事蹟從頭看,豈必穿窬是小人?

書山探奇,比《三俠五義》早一百多年,算不算武俠小說的鼻祖?

曠世高手,遊於化境。武俠小說裡最吸引人的,往往是那些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絕世高人,像風清揚,像掃地僧,總讓人回味無窮。

一身好本事的六扇門高手劉東山,張弓追逃矢無虛發,號稱“連珠箭”,在順城門自誇二十年間不曾遇個對手。後來道上偶遇一位鮮衣怒馬的美少年,少年拿起劉東山的弓,“連放連拽,就如一條軟絹帶”,而劉東山拿起少年的弓,憋得面紅耳赤,“終不能如初八夜月”!少年在談笑間搶走劉東山的百多兩銀子,絕塵而去。

書山探奇,比《三俠五義》早一百多年,算不算武俠小說的鼻祖?

劉東山就此隱姓埋名,開了一家小酒館。三年之後,少年同九位豪客一起出現,個個儀表不俗,食量驚人。少年為當年的事道歉,還他千兩白銀。小說還濃墨重彩描寫了一位“十八兄”,年齡最小,食量卻相當於店中五個人,衣飾華麗,其他豪客也都對他無比恭敬,這位十八兄的功夫究竟達到了何種境界?“十八兄”到底該是位李兄還是木兄呢?呵呵,看官可以小猜一下。這一篇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卷之三,叫做《劉東山誇技順城門,十八兄奇蹤村酒肆》。

書山探奇,比《三俠五義》早一百多年,算不算武俠小說的鼻祖?

有武功深不可測的美少年,更有高蹈世外的女俠,此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卷四《程元玉店肆代償錢,十一娘雲岡縱譚俠》。小說中有一位身懷絕技且勇義剛烈的女俠韋十一娘,客店偶見商人程元玉仗義疏財,心生敬意。後來,程元玉的僕人馬匹財物被劫,十一娘援手相救,不僅令盜賊如數歸還財物,還贈送靈藥。十一孃的高行不盡在此,針孔可度,倏忽千里,其所做作為大都非為私仇,乾的都是剪除貪官、替天行道的事。十年後,程元玉巧遇十一娘弟子青霞,不日間蜀中某官暴卒。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青霞所為也。

書山探奇,比《三俠五義》早一百多年,算不算武俠小說的鼻祖?

“三言二拍”中,另有《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鄭節使立功神臂弓》、《烏將軍一飯必酬,陳大郎三人重會》等篇章,豪士、刺客、遊俠、僧道、捕快各擅勝場,歎為觀止。

各路人馬已然粉墨登場,甲光金鱗,神搖目奪,如此一來,說“三言二拍”是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不知各位看官尊意何如?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