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褚遂良 (596—659),字登善,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 “初唐四大書家”。

近些年,初唐楷書受到書法界廣泛關注,尤其是褚遂良楷書,學習者眾多。相比 《雁塔聖教序》《孟法師碑》《伊闕佛龕碑》《房玄齡碑》等褚遂良書法碑刻, 大字《陰符經》為墨跡,更有利清晰、準確的臨習。儘管大字《陰符經》是否為褚遂良真跡存在爭議,但其書法水平足夠高且能體現褚遂良書法風格,這是公認的,因此它依然可作為學習褚遂良楷書的範本。

關於褚遂良書法,古代先賢多有評述,現當代書家、學者也多有研究,作了較為完整、全面的論述。本文則具體針對大字《陰符經》進行解析,旨在把褚遂良書法研究進一步細化,為同仁學習《陰符經》和褚遂良楷書提供參考。

本文為第一部分,先解析筆法;第二部分再解析字法、章法。


#1

筆 法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起筆: 露鋒與藏鋒、側鋒與中鋒並用,巧妙轉換。凌空而下,側鋒露尖,落紙後順勢藏頭,轉為中鋒,乾淨利索,生動而不拖泥帶水。

褚遂良巧妙地把“二王”行書筆意融入到銘石楷書之中,因而其字多牽絲引帶,且起筆處的露鋒較明顯,而往往又藏、露並用,在藏和露之間巧妙轉換,自然、落落大方的露鋒之後往往能迅速藏住。

這和他的“凌空起筆”有很大的關係,清·梁巘《評書帖》雲:“褚書提筆‘空’,運筆 ‘靈’。瘦硬清挺,自是絕品。然輕浮少沉著,故昔人有浮薄後學之議。”關於梁巘後句提到褚書少沉著是否客觀、準確,姑且不論,但前句指出了褚書起筆凌空的特點。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王虛舟形象地指出了這一點: “(褚遂良) 運筆都在空中,突然一落,偶然及紙,而字外之力,筆間之意,不可窮其端倪。”如 “行”“易”二字瞬間露鋒後能藏住,雖露鋒芒,但筆畫厚實有力;“晝”“春”二字數橫的起筆則在藏、 露之間自然轉換,豐富多趣。


行筆: 大字《陰符經》的線條較細、瘦,卻不失圓勁,挺拔有力。

這需要仔細體會和把握其中鋒、裹鋒的運筆原理,尋求錐畫沙的筆意,這樣的線條方能瘦硬,細而不弱,婉轉靈動,如屈鐵盤絲。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如“國”“道”二字的線條顯得纖細而又韌性,頗有鐵線篆的意味。張懷瓘說顏真卿的書法得到褚遂良的“筋”,由此可見。

大字《陰符經》用筆的提按變化也比較豐富,振動的節奏較為明顯、輕快,誠如孫過庭《書譜》所言:“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衂挫於毫芒。”


大字《陰符經》中既有瘦硬的筆畫,也有厚重、豐腴的筆畫,因而通篇顯得既有筋骨,又有血肉。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這需要體會鋪毫運筆的技巧,筆毫鋪開,中鋒為主,帶有側鋒,遲澀緩行,如屋漏痕,同時毛筆按的不能死板,宜按中有提,提中有按,一波三折,曲中求直。這樣線條厚實且不失靈動,豐腴而不失骨感,總之,用筆忌臃腫、疆滯,也忌浮華、輕飄。


大字《陰符經》的行筆還應注意筆畫之間的連帶、筆斷意連、首尾呼應的問題。褚遂良以“二王”行草書融入楷書的筆意不僅體現在起筆處的露鋒,也體現在行筆中的若斷若連、牽絲映帶。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這樣的用筆特點典型地體現在王羲之《蘭亭序》中,可以推測,褚遂良正是把《蘭亭》的這種筆意運用到楷書中,“以虛運實,化實入虛,形成既饒骨力,又丰神韻,瘦潤華逸之風韻。”

因此,褚書充滿了空靈、飄逸的氣息,富有韻致。大字《陰符經》為墨跡,更清晰地體現了字裡行間的這種映帶關係和風神。


收筆: 大字《陰符經》收放自如,其精細的用筆也體現在收筆處。

《陰符經》起筆較空靈、輕快,而收筆則相對遲澀、含蓄、厚重,筆畫重心往往在後,可以說是虛起實收。 收筆方、圓並用,其橫畫的收筆多圓意,頓得也恰到好處,不像歐陽詢、顏真卿那樣明顯。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其捺畫的收筆形態豐富,或凝重,或飄逸,或明顯,或含蓄,或圓或方。並且,褚體並非一味地“藏頭護尾”,收筆處不刻意藏住,也不刻意地劍拔弩張,而是自然的恰到好處,所以雖姿態活潑、奔放而不流於粗野,比虞世南鋒芒外露,而比北碑、歐陽詢以及後來的《靈飛經》要含蓄。

當然,以上只是大字《陰符經》用筆的一般規律,雖作了細化、具體的分析,但並不是 “公式”。相對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楷書的法度森嚴,褚遂良楷書要自然、無法一些。

徐無聞論褚遂良用筆的特點:“有法而又無法,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他的橫畫、直畫、點、鉤、撇、捺,不同的形態,比歐、虞、顏、柳諸家都多;各種點畫的輕重、長短、粗細、正斜、曲直、方圓,都隨手取勢配合,沒有固定的程式,這是後人最難學到家的所在。”

#2

字 法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由於用筆灑脫、迭逸,結構也就較為舒展、開闊,變化多端,姿態豐富。和虞世南的平正、含蓄相比,褚體較為活潑、奇險。

歐陽詢的結構也較為奇險、峻拔,但中宮收斂,顯得緊湊、森嚴,褚體與之相比,同樣險絕,但自然、輕鬆得多。以下就具有代表性的字試作結構解析。

中心與重心: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兩個“天”字,左邊的撇畫居中,相對平穩;右邊的撇畫左移,中心向左調整,則峭拔。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兩個“其”字,兩“點”都有重心傾斜變化,並非一味的平正,左邊的重心在右 “點”,右邊的重心在左“點”。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再觀察兩個“者”字的重心不同,原理也是一樣的。

因此,學習大字《陰符經》和褚體書法, 如果不觀察這些細節,則可能因一點而“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得不到褚體書法的多姿,而顯得平板。觀察中心與重心也是觀察結體的首要所在。


平正與欹側

對稱與參差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兩個“動”字,左邊的平正,右邊的欹側,但“重”和“力”都上下錯落,既對稱又參差。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兩個“於”字,左邊的欹側,右邊的平正,但左邊的“於”字上方錯開,下方對齊,右邊的“於”字上方對齊,下方錯開。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兩個“靜”字,左邊的平正且對稱,右邊的欹側且錯落。


疏密與輕重

有的外密內疏,如“起”;有的外疏內密,如“機”。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有的整個字密不透風,如“基”;有的整個字疏可走馬,如“身”。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的筆法、字法、章法


此外,輕重關係也是書法中常常處理的關係,孫過庭《書譜》雲:“重若崩雲,輕若蟬翼。”輕重關係不僅體現在用筆上,也體現在結構中。有左重右輕或右重左輕,有上重下輕或上輕下重。


#3

章 法

章法的原理與結構原理相通,結構處理的是筆畫間的關係,章法處理的是字與字之間的關係。

唐楷的章法較為整飭,但變化豐富,忌布如算子,千篇一律。王羲之《書論》中關於章法提到:“字字意別,一氣貫通。”大字《陰符經》的章法相對較為空靈、疏朗,不像顏體那麼滿和密。

此外,由於大字《陰符經》用筆融合了不少行、 草筆意,用筆也較為凌厲、連貫,因此雖是楷書章法,但上下、左右字的聯繫卻較為密切,不少字第一筆起筆處露的鋒芒,實際上是由於上一個的用筆較為迅捷,順勢映帶,上下自然連貫、呼應。總之,寫楷書的章法尤其是大字《陰符經》,也要注意變而貫,通篇一氣呵成。

【結語】

褚遂良書法由歐陽詢、虞世南直溯王羲之,最終形成自己個性,瘦硬挺拔、儒雅瀟灑,富有晉韻。大字《陰符經》是否為褚遂良真跡存在爭議,但卻充分體現了褚遂良的書法風格,且為墨跡。

因此,通過對大字《陰符經》豐富多變的用筆、結構、章法進行解析,更能充分、具體地瞭解褚遂良的書法藝術,有助於學習褚體書法時對細緻技法的把握。當然,褚遂良書法的精髓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