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为何纷纷来越州?你知道吗?


唐朝诗人为何纷纷来越州?你知道吗?


除了感受山水人文之韵,也为“求饮越酒”

■谢云飞

“探究浙东唐诗之路的成因,概括起来不外乎这几个方面:其一为会稽、剡溪、天台等地山水、景色之美而来;其二为深厚丰富的人文积淀而来;其三为追慕‘六朝’情结和宗教因素;还有则为求饮越酒而来。”绍兴文理学院教授钱茂竹认为。

“醉乡”之名始于唐

钱茂竹介绍,绍兴有“醉乡”之称,是从唐代元稹的诗开始的。他在《酬乐天喜邻郡》诗云:“老大那能更争竞,任君投募醉乡人。”元稹在唐穆宗长庆年间任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历时七年,对越州山水、风物了如指掌。另一位唐朝诗人白居易,亦称越州为“醉乡”,在他的《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云:“醉乡虽咫尺,乐事亦须臾。”从此,越州被称为“醉乡”并传播开来。

《新唐书·宋之问传》云:“穷历剡溪山,置酒赋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可见,唐朝诗人热衷浙东走唐诗之路,“求饮越酒”是有依据的。从宋之问开始,包括李白、杜甫在内有400多人都来过越州,他们一路游览胜迹,一路吟咏醉酒,与“醉乡”合二为一。

求饮越州美酒

山水何处优?《世说新语》载:“顾长康(恺之)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元稹亦有诗云:“东南山水越为首,天下风光数会稽。”可见,南方的山水以浙东为最佳,风景以越州为最美。

美酒何处醇?却不说《饮中八仙歌》中,领头人物越州名贤贺知章(深知家乡美酒香醇),就说大名鼎鼎的孟浩然、王勃、白居易、元稹,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都十分喜欢越州的美酒。

诗人(包括艺术家)既能从酒中获得灵感,也能从中获得消遣、安慰,还可以用酒精麻醉自己。一边饮酒,一边游山玩水,这是唐朝诗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

李白在《月下酌四首》中云:“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认为爱酒是天经地义的事,李白的这一看法,能够代表唐朝诗人对酒的看法。在他们的眼里,酒在生活中最为重要:“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韦庄《春晓》)”;“平生唯酒乐,作性不能无(王绩《回家三首》)”,既然以酒为乐,以酒会诗,那寻觅美酒,求饮浙东唐诗路上的美酒,就成为文人们纷纷到以越州为中心的浙东的动力。

饮酒赋“美篇”

王勃不但写越州,还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在游越州时,为了纪念王献之,在会稽云门献之山亭,仿效王羲之曲水流觞,举行了一次修禊雅聚。几杯越酒下肚,一气呵成,写下了《修禊云门献之山亭序》。

元稹和白居易,史称“元白”。史载,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二年在杭州任刺史,元稹则出任越州剌史兼浙东观察使。白居易常来越州与元稹一起相聚饮酒、作诗;不在一起时,两人常隔江唱和,每逢有诗作,便用竹筒贮之,交付渡船递送,这便是“竹筒传韵”的风雅趣事。

唐朝爱酒诗人中,除“元白”之外,当数贺知章和李白了。贺知章在京城为官时,曾与李白结为“忘年交”,在文坛上留下“金龟换酒、识拔才俊”的佳话。贺知章后经皇上恩准,告老还乡,回越州道士庄。李白深怀知遇之恩,特来浙东越州。三次到越中,写下了《送贺宾客归越》《对酒忆贺监二首》《访贺监不遇》《重忆》等诗篇怀念贺知章。

钱茂竹认为,唐代诗人们常选择在景色宜人的鉴水之畔,白云飘飘的稽山之麓,携酒唱和,把杯行令;或对酌,或群饮,或花间戏乐,或对月独酌,无不以酒为乐,凭酒联谊,饮酒赋诗,写下了千余首沁人心脾、荡气回肠的上乘诗作。这是越酒的一个功绩,也是绍兴酒文化史上的一笔巨大财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