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功底和包袱都好,但是真有多年后能流传的相声段子吗?

老蒋的马来西亚生活


听着《思念是种病》来回答流传问题,这本身就有病。

老郭的相声段子很少其他相声演员改编,大部分都是德云社内部改编演出,很多相声迷说其他谁谁拿他的包袱用,这其实有误解,很多包袱都是网络上的段子改编过来,只是改编的时间早晚罢了。

其实关于流传问题,如果大家知道一个书就明白了--《传统相声大全》,如果大家有相声演员的台词剧本,对比一下就知道,其实很多表演都出自这些流传下来的经典相声框架,大家都是从事花匠职业,在这些相声上修修剪剪让它们符合现代人的观念。

最后,其他相声演员肯定找《传统相声大全》里面的相声来改编了,可见历史来看,传统相声最后流传下来的还是这本《传统相声大全》,毕竟老郭很多相声都是改编的这些经典作品!

(个人观点,不喜末喷)


剪辑开心师


一段相声想要流传于世,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一是相声作品本身具备强大的语言魅力,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在时代不断变迁时依然能够在相声观众之间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马三立先生的《逗你玩》,侯宝林先生的《关公战秦琼》等就具备这样的魅力,虽然距今已几十年时间,但是每每听来依然能够让喜欢相声的观众,甚至是不怎么听相声的路人会心一笑。


此类作品的精华在于纯语言的魅力,与时代背景关联度小,所以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听起来都没有隔阂,没有门槛,这是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


郭德纲的经典原创作品中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无论是你字系列还是我字系列,都有着本世纪初期小人物在底层摸爬滚打的深刻印迹;如果脱离了这个时代背景,恐怕其魅力就要大打折扣。

等到00后甚至10后成长为社会中坚,他们恐怕很难对郭德纲的奋斗史感同身受,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那个社会环境,所以也很难体会郭德纲早期经典相声的魅力。


郭德纲真正脱离了时代背景,并具有强大魅力的作品,我认为只有太平歌词。郭德纲通过自己的整理和推广,将太平歌词这门传统艺术的分支从消亡的边缘拯救回来,并不断发扬光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郭德纲在老调太平歌词的基础上,借鉴了京评梆曲等传统戏曲的唱法,创造了太平歌词的新式唱法,使得太平歌词的韵味和美感得到大幅度提升,这对于太平歌词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必将在相声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是相声的结构稳定,内容可以不断翻新,通过同行不断的改编,持续保持生命力。

我们现在听到的传统相声之所以被翻来覆去表演,就因为其结构稳定完整,每个相声演员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在保持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填充进具有自我特色的内容,就可以令观众百听不厌,这是传统相声的魅力所在。

比较经典的传统相声《卖吊票》《大保镖》《文章会》《黄鹤楼》《论捧逗》等等都被不同的演员改编成了若干版本,创作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比如郭德纲在《卖吊票》中创造的“一锅年糕”,岳云鹏的“岳不群”等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令观众记忆犹新。


郭德纲的相声大都具有非常深的个人烙印,除了他个人以外,其他人很难把握,更难改编,所以这十几年来,真正能将郭德纲的相声作品二次演绎并得到观众认可的少之又少,仅有岳云鹏改编的《我要幸福》值得一听。


这也是限制郭德纲的相声在更广阔范围内得到流传的一个劣势。郭德纲的相声影响了70-90后这一时间段的年轻人,但是当这批人老去,郭德纲的相声影响力将不断减弱,这也是令广大相声迷感到特别遗憾的地方。


结语

郭德纲说过“长江后浪催前浪,后浪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前浪说你为什么要把我拍死在沙滩上,后浪说我就要把你拍死在沙滩上,沙滩说你们真浪”;郭德纲这个拍死了无数前辈的后浪,总有一天也会变成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难以改变。

不过和前辈相比,郭德纲应该感到欣慰,因为把自己拍死在沙滩上的后浪,大都是自己悉心教导的徒子徒孙,最起码没有“死”在敌人手里,此生无憾!


孙破天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有百听不厌的,也有一听就烦的。

听众观众有自己的选择权,百花齐放也是文艺的原则,目前一枝独秀的局面让有的人不舒服,批评影射演出者的同时,也在抱怨观众听众的鉴赏力,所以才有众多的人鸣不平。

流不流传下去,应该是若干年后听众的选择,现在下定论,貌似主观了些。

相声这种曲艺形式,复活并繁荣的这十几年,肯定是有道理的,适者生存。

不知是不是有些人觉得相声就不该复活,更不该如此红红火火?这就奇怪了,都消声匿迹了就心安理得了吗?

干出点名堂就是庸俗低俗媚俗,什么也不干的就清高技高高雅了?有点娱乐精神好不好?

开心一笑值千金,古语说: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

相声就一说一乐的事,犯不着较真儿。爱听的听,爱看的去看;不爱听不听,不爱看不看,不就完了吗?多大点儿事儿呀,是吧?


品茗回甘1


我知道,这位老兄的意思是郭德纲的相声比较俗,能不能保留。

能不能作为相声作品有一个完整的传承。

说白了就是适不适合以后他死了以后还有人看录像,听录音。

我认为是可以的。

因为现在的网络就像一个大服务器。

这上面保留了很多的东西,不都是有教育意义的。

也不都是教育人的。

其中就有郭德纲的俗不可耐的相声作品。

很多人提起郭德纲的作品,都说他的作品是陪着我入睡的。

的确,有很多人是听着郭德纲的相声入睡的。

这也说明了他的作品很适合一个人默默的听。

不吵,至少一个人听的时候,能发现其中的笑点,一个人会心的笑。

不是像很多电视相声似的,您试一试,这种电视相声,您甭说听着入睡了。

您就是走路用耳机听您都嫌吵。

听不了一整段。

那还真的就适合在电视上看。

电视您可以看字幕。

关于内容的传承呢,我是这样认为的。

说郭德纲的相声俗,我不抬杠。

说他的相声有荤笑话,我也不抬杠。

但是,说他的相声流传不下去,我就不同意了。

他有高雅的呀,比如传统的八扇屏,改行,扒马褂,报菜名,地理图。。

这些他都有啊。

您要是说俗的不能往下一辈儿传,这高雅的总可以吧。

其实,郭德纲的作品,您就是在网上听,

就是资深的钢丝也不见得都听的全。

一段都没落下过。

因为他的作品太多了。

所以啊,他的作品就是再过几十年,网上依然会有。

为什么?

不说名气,不是还逗乐呢嘛。

好作品有吧,有研究价值的有吧。

就得了呗。

万一哪天有人想给郭德纲立传。

那么肯定会收录他的高雅的作品啊。

有关什么裤衩啊,菊花啊啥的人家不收录不就完了。

这叫去其糟泊取其精华嘛。

再过一百年,很多老艺术家的作品估计也就是在博物馆里了。

或者各种资料里了。

而郭德纲的作品还会在网上流传。

不同意?

那就一百年后再看呗。

有什么不同见解期待您的交流。


礼部尚殳


当然可以了,喜欢郭德纲或者岳云鹏等德云社的相声演员的粉丝是非常多的,大家为什么喜欢,是因为德云社在郭德纲的带领下,改编出了适合这个社会年轻人消磨时间,找个乐子的地方,而且所有相声都越来越流行化,现在什么流行,什么有乐子,人家就改变什么,变成自己相声里的包袱。

要是说他的相声源远流长,在相声届流传变成什么相声大师那是不可能的,毕竟他跟侯宝林老师和马三立老师这种相声演员是比不了的,但是听他相声的人是比她们多得多的,所以不管多少年以后,大家还是会把郭德纲的相声翻出来会心一笑。

相声演绎形式多种多样,郭德纲把他商业化了,适应时代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德云社的演员门票贵的几千到上万,让演员能在台上逗乐打趣,和粉丝们给演员们送礼物,这就代表了他的相声是成功的,肯定是会流传的,虽然不是传统相声那样的有意义,但毕竟能给大家带来一笑。就是很OK了。

以上为个人观点,我们在评论区互喷接着聊😁


王冠烟酒


郭德纲的实力毋庸置疑,但是有时候也是时势造英雄。05年巅峰时期创作的各种系列在当时是轰动全国。可是现在也没有其他人说他的相声,最多拿部分用一用,反而是前辈们创作的传统相声依然有生命力,不断被翻新再创作。当然,我说的前辈是上古前辈了。在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啥东西又能长久的流传呢?


奇奇58590381


这个不好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郭德纲对相声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个差点死掉的行业,被老郭以一人之力带成了流行。并且广受大众欢迎。说一句郭德纲会成为一代宗师我相信很多人会认可。至于作品流传度,这毕竟是属于逗人一乐的快餐文化,吃瓜群众应该不太会记得。流传度估计仅限于相声圈和电台


用户3717113442849


至少若干年后提起郭德刚,就会提起商演相声的盛况,1亿人抢二千七百张票及将死气沉沉的相声深入人心。不管将来批评也好称赞也好,他都在相声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至少当下很多很多人喜欢郭德刚及其德云社的相声,用现在的话讲,他做到了相声的复兴,评介他为相声大师一点不为过。相声本身来自群众,来自街头茶馆,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给群众,高雅不过是统治阶层为和百姓脱离开搞出的代名词。从群众中来,回群众当中去才有发展。


穆斯保尔


说句不恰当的粗鲁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现今若论对于传统相声的传承,还没有谁能比郭德纲更执着,更有建树的。别说像郭德纲这个年龄层次的同辈人,就是比他更年长的也不免相形见绌,只有少马爷更在其上之外,像姜昆等时代烙印很深的所谓“大腕”,以纯相声艺术角度来看,从新作品到表演水平,这辈子也就顶这儿了。


手机用户13818408005


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 这一段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