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交流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重要意義

本報記者 劉慧

“國家主席習近平專門發來賀信,‘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恆追求’,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重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發來賀信。來自國際組織、各國政府等各界代表齊聚北京,就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行深入交流,對於凝聚國際共識、提振合作信心、推進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具有重要意義。”10月24日,在由外交部指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聯合國駐華系統、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年可持續發展論壇上,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作出上述表示。

馬朝旭表示,2015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開啟了全球發展事業的新篇章。四年來,各國為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不懈的努力,採取了務實舉措,也取得積極的成果。但要看到,全球發展合作仍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全球減貧的進度放緩,環境汙染、氣候變化對人類的生存發展構成嚴重的威脅,發展失衡嚴重地制約著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進一步惡化全球發展環境,如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依然任重道遠。“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是一份藍圖,更是一張答卷。我們必須認真落實,不讓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人掉隊。”

“發展是各國人民的福祉所繫,廣大民眾的獲得感是檢驗成果落實的最重要標準。”馬朝旭認為,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必須以發展為導向,以人民為中心,重點關注減貧、基礎設施、教育、衛生等發展中國家最需要和普通民眾最關心的領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對於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馬朝旭表示,首先,要對標聯合國議程的要求,把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核心位置,協同推進經濟、環境、社會發展,努力削減發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為全球共同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其次,要優化全球發展夥伴關係,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深化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增強各國的發展能力。發達國家要按時足額履行官方發展援助的承諾,為發展中國家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穩定和充足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再次,要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旗幟鮮明地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合作關係,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基本國策,全面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率先發布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國別方案和進展報告,將落實工作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等中長期發展戰略有機結合,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內落實,在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上實現“早期收穫”。

馬朝旭表示,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累計超過70%,將於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提前十年實現第一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堅定地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內行動,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8%,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長45.6億立方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基本實現全民醫保覆蓋,小學和初中教育完成率接近100%。認真履行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上作出的莊嚴承諾,加大南南合作投入,設立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為發展中國家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有力的資金和智力支持。

馬朝旭還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高度契合,是中國為世界提供的國際公共產品,為全球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注入了強大的動力。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將繼續同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為促進人類發展事業、推動國際發展合作作出應有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