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縣道首次採用I-Pave灌入式抗車轍路面技術

10月23日,縣道洋海線20K+600紅綠燈路口處正在有條不紊施工中。這是海門市縣道首次採用I-Pave灌入式高性能複合抗車轍路面技術對路面進行修復處理。

海門縣道首次採用I-Pave灌入式抗車轍路面技術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大型載重車輛越來越多,路面車轍病害日趨嚴重,成為困擾公路養護部門的一大難題。為此,公路部門一直在不斷探索,積極採用新工藝、新技術以提高路面使用性能。本次採用的I-Pave灌入式高性能複合抗車轍路面是一種新型的路面結構形式,是以大空隙瀝青混合料為基礎(空隙率25%-30%),填充水泥砂漿而形成的兼具瀝青、水泥路面性能的剛柔並濟的複合型路面。由於有剛性的水泥砂漿填充,整個路面具備超強抗車轍性能,以及抗滑、耐久、美觀等性能,非常適用於重載交通、渠化交通及交叉口路段。

據瞭解,傳統灌入式複合路面存在灌注效率差、養生時間長、收縮大、易開裂、表面不美觀、不抗滑等缺點。而I-Pave灌入式高性能複合抗車轍路面技術完美解決了上述難題,並且兼具超強坑車轍能力,安全抗滑。其施工工藝主要包括:舊路面銑刨、大空隙瀝青混合料攤鋪、封邊、特種製漿、灌漿抹面、養護開放交通幾個流程。值得一提的是,灌入式高性能抗車轍路面只要2小時即可開放交通,大大縮短了封路時間,減少了封路造成的影響。(海門分中心 趙梓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