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来到刘备阵营的是郭嘉而不是诸葛亮,蜀汉阵营能走得更远吗?

刘欢吉


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一点个人拙见,请大家多多指正。


首先这个问题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郭嘉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来到刘备身边的。是从一开始就跟着刘备?还是把诸葛亮换成郭嘉?然后郭嘉的寿命又假定多少?(史实中郭嘉卒于207年,英年早逝)



这些因素不同,那么得到的答案也会完全不同。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郭嘉是在196年受荀彧之推举来到曹操帐下的,这时候的刘皇叔在干嘛呢?

恰好在两年前,刘备从陶谦手中接管了徐州,成为徐州牧,手下武有关羽张飞,文有陈登陈珪父子,可以说具备了一定的势力。不过此时刘备已经失去了徐州,依附于吕布,因此就算郭嘉来了,也难成大事。

不过,郭嘉在191年的时候就已经在袁绍阵营中出现,对袁绍做出了“能聚人而不能用”的评价。因此郭嘉是可以在195年吕布夺取徐州之前来到刘备帐下的。


因此我们假定一个“完美”的情况:郭嘉对刘备忠心耿耿,在194年刘备就任徐州牧时便来到刘备帐下(再早一点刘备还没有自己的地盘,郭嘉肯定会被曹操看上的= =、)。

此时刘备所缺乏的正是这等一流谋士,有郭嘉相助,辅以关羽张飞,拿下袁术吕布之流还是不在话下的,接着在稳住阵脚扩大势力之后与袁绍结盟共同对抗曹操,那么三国的历史就会被完全改写,刘备完全有击败曹操的可能。

那么,如果把诸葛亮换成郭嘉,情况又会怎样呢?首先郭嘉的军事谋略去诸葛亮是不相上下的(正史中比诸葛亮更强),因此帮助刘备夺取荆州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此时的曹操势力已经扩张到无论是谁都难以击败的程度,纵使郭嘉谋略再强,也难以彻底将曹操击败,因此不能改变蜀汉的命运。


综上所述,郭嘉只有在194年刘备接任徐州牧以后到195年袁术、吕布攻徐州之前的这段时间来到刘备身边,才有较大可能让蜀汉走的更远甚至一统天下。


皮皮的历史课堂


三国中的刘备你不管是谁都不能发挥其最佳作用,这是水镜先生司马徽早已给他定论。刘备见他谈吐自如要请他出山,帮助争夺江山,司马回答说:吾山野村夫,不懂治国之道,你去找伏龙,凤雉两中得一,可按天下。备听了要他推荐一人。司马又推脱说:这两人飘忽不定,来去无踪,那里去寻。司马见备缠兆不清,接着说:我给你介绍亇贤才,他叫徐庶,住某地,此人最尽孝涕有一老母。你自已去邀请。就此罢休,司马喊童儿送客。

。司马徽是脱俗髙人,有点先见之明,刘备马跃壇溪有难他求了刘备一名,他久闻刘备之名,但未见其人,所以对童儿说:外面有客去请他进来。两人在一段時间的交谈中,司马见剂备有点厌恶,一听见高人就想要,你要他,他肯跟你吗?他就看出刘备不是干大事的人,一见面就吹奉自已,什么王亲国戚,什么自已是当今的王叔,刘备能满别人,你想满司马不可能,所以连伏龙,凤雉的住处也没告所他,给他介绍了徐庶即下逐客令。

。另外他有个侄儿司马懿也是才髙北斗,照理刘备求贤若喝,应该介绍给刘备,他就是不为,如果侄儿给了刘备将来天下的问题就大了三国之乱不是六十年,不知要闹到何時才能重新统一。所以他要侄儿投奔了曹操,另走对他说:第一要做到深藏不露见机行事。第二统一江山有二亇可能。如曹操能统一的,你当魏臣,如曹操无力统一的你组建自己的实力,收买人心,将三国逐一并呑求得一统天下。东汉天数已尽,开劈新朝责任由你,切记切记。所以司马懿投奔了曹,司马懿认为,曹操是可以统一天下。失察在有赤壁,真因叔父告戒深藏不露,他只为一般性谋士,也没有得到曹操重用,为什么?曹操已察觉司马是奇才并有野心。想互妒忌。赤壁如经司马懿策划一下,也不超之有败到如此地步。过后曹操说:郭嘉不死没有此败,他只说对了一半,还不如说司马一策,曹操是赢家。比如说庞统献连环斗,司马在暗处看很明白。曹操赤壁一败,司马懿就转变策略,估计操寿命有限,统一要靠自已了,从此开始在曹坯前离间曹真,曹坯真的上钩,撤了曹真,见手下无能人,曹坯始终过忌司马,万不得已让他顶替曹真。司马懿深藏了二十多年,才真式出头,奠定开晋的基础。有乱必有治,六十多年的三国战乱得到全国一统,这冲份说明曹操非真名天子,眼看统一在望,被无主小子庞统破坏。


老龚166916589


能……能个头啊!

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处于迷茫状态,就如同当今的很多年轻人一样,前路茫茫,看不到希望(没错,说的就是笑谈君本人)。

此时的刘备,需要的是一个能给他指明道路的导师,能进行长远规划的战略型人才,而不是一个单纯的谋士。

诸葛亮的加盟,对刘备集团起的重要作用,大概如下:

1、战略规划

谈起战略,曹操有荀彧,孙权有鲁肃,此二人都是顶级的战略天才,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

正是由于具备战略眼光,所以在关键时刻,他们总能做出正确的抉择,比如,官渡之战,到最后关头,是坚持还是后退,曹操就要征求荀彧的意见;赤壁之战,是战是降,孙权主要征求鲁肃的意见。

刘备在群雄逐鹿时代,没有一个能统筹全盘的人物,虽然关羽、张飞都是万人敌的猛将,但是充其量能取得局部战斗的优势,却无法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其实刘备的开局还算不错,占有富饶的徐州,但是并没有发挥出实力来。

直到一路跑到荆州,请诸葛亮出山,刘备才终于看到了一丝光明,不再是走一步看一步。

诸葛亮的《隆中对》,虽然后人对它争论比较大,但是不可否认,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就是一个极其伟大的战略规划。此后的10多年,刘备集团依照《隆中对》的指导思想,从区区新野小县城,到跨有荆州、益州,实现了三分天下。

2、促成孙刘联盟

联吴抗曹,本来也算是《隆中对》的一环,这个是成大业的根本,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单独列出来。

刘备之前,和很多人合作过,比如吕布、袁绍、曹操、刘表,但基本上都是作为附庸,而不是同盟关系。

刘备当阳战败以后,形势已经十分危急,这种情况下,孙刘双方能以平等地位结成联盟,诸葛亮功不可没,口才不逊于苏秦、张仪之辈。

孙刘联军在赤壁击退曹操,刘备随后向南攻取荆南四郡,从此开始起飞了。

三方博弈,弱小的两国必须联手,诸葛亮、鲁肃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这两人无论施展什么谋略,都以联盟整体利益为基础,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联盟稳定。可惜,鲁肃只活了46岁,他一死,吴国的战略就单纯偏向自身利益,最终导致孙刘大战,削弱了整体实力,进入慢性死亡。


3、镇守后方,足兵足食

刘备在争霸天下过程中,总是亲自带兵上前线,历史上的刘备,并不是一个爱哭鬼,他打仗本领一流。但是前方打仗时,后方也不能不管,刘备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保证后方无忧,起到萧何的作用。

这个人自然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既然最后能担任丞相,证明他治国理政是绝对一流的。有诸葛亮在,什么制定律法、抽调税赋、补充粮草之类的,统统交给诸葛亮就好了,刘备在前线才能放开手脚。刘备入益州,诸葛亮镇守荆州;刘备攻打汉中,诸葛亮守成都,二人一前一后,配合的很好。

以上这三点,是诸葛亮的最大价值,也是刘备得诸葛亮“如鱼得水”得原因。如果换成郭嘉,这三点都不是郭嘉擅长的,虽然郭嘉思维天马行空,擅长奇计,常常有出人意料之举,但是争霸天下不能一味用奇,偶尔的一次出奇制胜,只能带来局部优势,却没有长期效应,最终肯定无法形成鼎足天下的大场面。


历史都付笑谈中


诸葛亮和郭嘉都是三国时,以至于用现代人眼光来看,来衡量,来评论二人在智商上都是超一流的智慧者,郭嘉帮三国最大的军阀集团,此军阀即是地方军阀又是中央军阀这样双重军阀曹操。出谋划策,献计献策,打败北方那些不可一世军阀,让曹操由一个地方小军阀,跳跃式的飞速发展成为天下唯一的中央集权的超大形的中央军阀。曹操致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郭嘉,郭嘉是曹操超谋士……

刘备前半辈子一生流离失所,到了无居住之地,有时靠别人施舍过日子,有时靠骗点别人军马,想打造一片属于自己旅所和家产。由于智商不夠强,在三国强食弱肉大背景下,刘备生存都问题,打造地盘从何处而谈。巧遇诸葛亮指出远近规划,指明康庄大道。取得了荆州第一捅金,得到了荆州地盘,真正有自已扩军建军条件。

好事接连二三,又遇上笨货刘障,典形引狠入室,继而侵占四川,取汉中,这时刘备势力到达顶点,称王于世,形成三国。这一切离不开诸葛亮。

那么是郭嘉行吗?本人认为达不到,因为郭嘉只是个战术谋士,到时拫据具体情况,给曹操提出建议而已,从沒有给曹操规划全面性的如何建国和治国,更沒有亲自调兵将,指挥打仗,郭嘉只是个谋士而已,才能单纯,单调。

反观诸葛亮,是全才,是战略家,诸葛亮即能给刘备规划末来全图,又能调兵将指挥打战,又能安帮治国,安定民心,发展生产,搞发明创造,相比而言郭嘉差太远了。

如果刘备没有诸葛亮,而是郭嘉,不可能立国,也可能一事无成,根本不会有蜀国,三国历史将会改写,更没有流传后世的名著三国志,三国演义……


徐老大


如果刘备的得到的是郭嘉,蜀汉可能会更艰难。

刘备的诉求

  1. 前期:对于刘备来说,前期最大的诉求是需要一个明确的奋斗计划。刘备的奋斗目标是明确的——当皇帝,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缺少明确的生涯规划。他能做的只能是收拢人才,在确立明确计划前,走一步看一步。

  2. 中期:在收取荆州之后,刘备的下一步很明确,西取巴蜀。这个时候最大的诉求是给他一个稳固的后方保障。

  3. 后期:在攻克巴蜀之地后,刘备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提升自身的实力

诸葛亮的优点

  1. 战略家:隆中对替刘备完成了几乎完美的生涯规划,从宏观上给刘备指明了后续的奋斗道路,避免了刘备像之前一样走一步算一步的局面。

  2. 军事能力很强:诸葛亮基本上主导了从隆中对开始到刘备入川期间全部的战役,期间击败夏侯惇、曹仁等,又占据了荆州,军事能力不可谓不强。更何况后续六出祁山,虽然没有成功,也每次让魏国心惊胆战。

  3. 后勤保障:诸葛亮最大的优点,其实是民政方面,在他的努力下,蜀汉才能从失荆州、刘备败亡的重大打击中逐渐恢复元气。

郭嘉的优点

  1. 战术鬼才:郭嘉在两军对阵中,可以敏锐地发现战机,某些时候可以决定胜负,甚至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2. 看人的眼光:刘备投降曹操,郭嘉以虎狼喻之,劝曹操杀掉刘备;孙策应用,郭嘉却说他是匹夫之勇,会被刺客所趁;袁氏兄弟逃亡,郭嘉在即将病死的情况下还能预料到辽东会送回他们的人头。这些,都是对人心的揣摩。

  3. 劝谏的技巧:郭嘉未必是曹营智谋最高的,但是应该是最会劝谏的。曹操本身是一个很有能力,又很强势的人,正是因为郭嘉摸清了曹操的脾性,才能让曹操听得进他的建议。

由此可见,诸葛亮和郭嘉各有优势,但无疑诸葛亮是更适合刘备的那个人。另外把诸葛亮和郭嘉对比并不合适,应该对比的是荀彧。


墨念的杂货店


我打击郭吹这么多年,论坛贴吧头条里还是如雨后春笋,奈何奈何。

口口声声说郭嘉“十胜十败”的,知不知道荀彧的“四胜四败”?知不知道贾诩的“四胜论”?

十大于四,所以“十胜十败”更牛逼吗?

口口声声说郭嘉“十胜十败”的,知不知道这段记载出自《傅子》?知不知道荀彧“四胜四败”出自《三国志•荀彧传》本传?

《傅子》这种野史,所以真实性更高吗?

口口声声说郭嘉“十胜十败”的,知不知道郭嘉官渡之战全程隐身,未起半点作用?知不知道荀攸画策斩颜良文丑?知不知道荀攸贾诩劝曹操纳策袭乌巢?

曹操人生最关键的战役,全程隐身的谋士,所以更厉害吗?

各位郭吹,是否读完了《三国志•郭嘉传》《裴松之注》?是否读完了《武帝纪》《二荀贾传》?

到底哪里来的自信吹郭嘉呢?


九尾读正史


不能,虽然郭嘉和诸葛亮都是三国中顶尖的谋士,但是他们的擅长方向却是不一样的,郭嘉最擅长的便是谋略,而且他只是谋略非常厉害,然而治国治军却是很一般,而诸葛亮恰似相反,诸葛亮的谋略却不是他的能力最出众的,他的能力最出众的是内政治理国家,可以说郭嘉和诸葛亮虽说都是谋士可他们却不是同一类型的人。郭嘉偏向于军师类型的人,而诸葛亮则更倾向于丞相这样一类型的人。



所以如果当郭嘉换成诸葛亮的话蜀汉会不会走得更远?如果想要知道蜀汉能不能走得更远?则必先要了解蜀汉的建立,我们都知道蜀汉的建立是在诸葛亮三分天下,师出茅庐时为刘备制定的战略发展,所以说蜀汉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诸葛亮的战略目光,如果这时候把诸葛亮换成郭嘉的话,郭嘉有没有诸葛亮一样的战略目光?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我们不妨大胆的猜测一下,以郭嘉的军事能力来说,这一点是毫无质疑的,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郭嘉也能指出这一战略目标,帮助刘备建立奇蜀汉政权。



但是我们都知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彼时若是郭嘉能够帮助刘备建立起蜀汉政权,但是他有没有能力辅佐好刘备管理好这个国家和把蜀汉政权治理的稳定有序?这个显而易见是不能的,也就是说郭嘉虽然有能力帮助刘备打下江山,但是他却没有能力帮助刘备管理好江山这一个才能,我们都知道郭嘉是非常擅长谋略的但是内政治理这一方面他确实不在行的,而且刘备除了诸葛亮之外,却没有第二个能够帮助他管理好和治理好这个国家的人,也就是说当时刘备手下的人当中,能够治理好蜀汉政权的非诸葛亮不可,我们都知道如果蜀汉政权想要更进一步发展的话,那么蜀汉政权必须在稳定的情况下才能更进一步,但是当时战乱纷飞,而刘备又刚刚从刘璋手中夺得益州,蜀中人心不稳,然而郭嘉却又没有治国之能,所以如果把诸葛亮换成郭嘉的话,刘备的蜀汉政权也很难更进一步。我想这也是受郭嘉治国才能的限制吧。



中流击楫


若果当时来到刘备阵营的不是诸葛亮而是郭嘉的话,蜀汉阵营不光不能走得更远,或许会提前灭亡。因为郭嘉并不比诸葛亮强。

一,刘备不是曹操,郭嘉是曹操的翅膀,却未必能成未必能成为蜀汉的共同创始者。

纵观郭嘉短暂的一生,几乎是算无遗策,然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与曹操是互相成就对方的,曹操自己也是一个著名的军事家。一生带兵打仗积累了无数的作战经验,并亲自为《孙子兵法》做过注释。且自身也是及其强大的军阀,本身就是一只猛虎,郭嘉的到来对于曹操来说是如虎添翼。老虎没有了翅膀依旧是老虎,况且除了郭嘉以外曹操还有荀彧等众多的谋臣。



反观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是一个四处寄人篱下的小军阀。除了关羽张飞等少数猛将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资源。而且一生中作战几乎都在战败,刘备的早期生涯可以说就是顶着一块汉室宗亲法招牌带着自己的团队四处流浪,连块革命根据地都没有。搞得四十多岁看到自己髀肉复生还伤心的痛哭流涕,可见早期的刘备是多么的不堪,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一直遇到了孔明之后才确立了夺取益州,三分天下的明确目标。之后又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建立了蜀汉帝国。正如刘备自己说法那样:“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鱼儿离开了水是无法生存的,如果没有孔明法隆中对策略,刘备的后半生或许就的继续流浪,直到被消灭。所以,诸葛亮是蜀汉的开创者之一,这一点是无可质疑的。假如把诸葛亮换成郭嘉的话,恐怕没这么高的格局。

二,刘备得到郭嘉后,四处颠沛流离。或许能够占据一部分的根据地,但绝对不会有历史上三分天下的格局。

郭嘉最擅长的是根据对敌人的性格分析敌人的行事风格,从而找出弱点建议刘备战胜敌人。但是史料中没有提到郭嘉是否具备对天下大势走向的敏锐洞察力。所以郭嘉未必能提出隆中对一般的战略方案。刘备在他的辅佐下,可能攻占一些城池据守,与其他大大小小的军阀抢夺地盘。然而郭嘉只是提供谋略,以刘备败多胜少的军事水平,应该会出现今日夺取,明日又被夺回的局面。即便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根据地,但一旦遇到资本雄厚的大军阀还是要继续流亡。就像吕布的局面一样,边站边丢,时间一长仍然被打回原形。


并且实力一步步损耗,最后暗淡的退出历史舞台。并且刘备手下的关羽张飞都不会服从郭嘉。郭嘉在刘备阵营中未必能获得诸葛亮一般的崇高地位。本小利微的刘皇叔带着他的少量的武将和士兵,在郭嘉的谋划下,成为一个四处打游击战的军阀。最后被曹操或者孙权吞并。由于是假设,这种情况的出现极有可能。有的朋友或许会说这样太贬低郭嘉了,万一郭嘉依旧辅佐刘备夺取了益州,建立了蜀汉王朝呢。好,我们就假定郭嘉也是一个与诸葛亮一样级别的政治家,他仍旧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并且刘备也成功的攻占了益州,鼎足而三。那么在刘备死后,蜀汉名将凋敝的情况下,又会出现下一种情况了。

三,刘备死后,蜀汉出现分裂和无力出兵北伐的局面,很快被魏国和吴国灭亡。

郭嘉是一个出色的谋士,但说白了,他自己不会带兵打仗。而因为遇到了曹操这样的实干家,他才能做出许多名垂青史的功绩。蜀汉帝国在刘备死后其实内部矛盾很尖锐。我们知道蜀汉内部有早期随刘备打天下的荆州势力和益州本土势力还有刘璋留下的旧部势力。这三大势力从蜀汉坚果就一直互相加量着,这三大势力一直在刘备和诸葛亮的压制平衡下才大体上相安无事。并且刘备死后南方出现了叛乱,是诸葛亮亲自率军平定。若果换成只能出谋划策的郭嘉的话,主公死了,他再好的谋虑也无法进行实践。我们看看诸葛亮的后世评价是什么: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



他是一个既能研究理论也能实际操作的实干家。而郭嘉单纯的只是一个谋虑家,能够很好的辅佐有能力的主公,但自己单独干是不行的。这样的差别也就注定了他不如诸葛亮。在后主刘禅的领导下,在蜀汉名将凋零的基础上,郭嘉无力阻挡来自蜀国内部矛盾所带来的分裂和毁灭的局面。刘备死后,蜀汉逐渐分裂,或者被其他的政治势力取代,而只能提供理论贡献的郭嘉,也无力做出诸葛亮那样亲自出师北伐的军师行动,维系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内部混乱,外有强敌的局面下,曹魏和东吴绝对会趁机出兵灭亡蜀国。蜀国政权从刘备死后迅速灭亡。因为已经没有了能够平定内乱与抵御外敌的实干家。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理论不能进行实践的情况下就等同于废话。郭嘉是优秀的理论家,但不是一个能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实干家。

总结:

刘备之所以能够在汉末群星中崛起,诸葛亮的功劳不可忽视,曹操之所以能傲视北方,郭嘉的功劳也不能抹杀。诸葛亮与刘备,曹操与郭嘉,其实都是互相成就才书写了史书上光彩的篇章。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假如把无力实践的理论家郭嘉取代诸葛亮的话,今天的历史或许看不到三分天下的精彩格局了。一个只精通理论的人是比不过一个能说也能干的人的。这就是从零倒一的转变能力。这种能力是否具备,其造成的差异是根本性的。所以,我认为郭嘉不能使蜀汉走的更远,而是会加速其覆灭的速度。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点看法,希望大家不吝赐教。大家又是如何觉得的呢?


闰土看历史


我承认,郭嘉很牛! 曹操极力称赞他 “平定天下,谋功为高”。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三国志》的也把郭嘉夸成算无遗策, 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

在曹操兵败张绣的时候,郭嘉提出“十胜十败”的说法,重振了曹操的士气;在刘备被吕布击败投奔曹操的时候,郭嘉准确的看出了刘备将来会以“得人心”而成为一方霸主;在曹操攻打吕布下邳长达半年之久而不得时,又是郭嘉给曹操出奇谋,很快攻克了下邳等等。

郭嘉最牛的地方,是他能准确的根据局势揣度人心,从而屡出奇谋,且算无遗策。

但如果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不是诸葛亮而是郭嘉,蜀国真的能走得更远吗?我看未必。

首先我们假设真有诸葛亮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虽然被神话,但诸葛亮更多的是偏向一个军事家,谋略家,而郭嘉换句现在的话说,更像一个有智慧的心理学家。

郭嘉当年离开袁绍,是因为他觉得袁绍没有容人之量,且任人唯亲,难成霸业,但袁绍当时好歹是四世三公出身,且已经霸占了冀、青、幽、并四州。而刘备当时只有新野县,手下兵士不足3000,将寥寥数人(新野还是刘表借给他的..),郭嘉真的会看好刘备,出仕为其效力吗?

即便刘备请动了郭嘉,我相信郭嘉也会向诸葛亮一样,在茅庐内就为刘备分析了三分天下的未来走向。但郭嘉不一定能帮刘备在博望坡火烧夏侯敦,又在新野一把火烧的曹仁夺路而逃。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因为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描述,郭嘉虽然屡为曹操出奇谋,但多以揣度人心为基础,且是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最典型的案例:官渡之战后,众人皆劝曹操趁胜追击,攻击袁绍的两个儿子,唯独郭嘉劝曹操到:袁绍新亡,袁谭、袁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

果然曹操佯装退兵之后,二袁就自己掐了起来,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仗赢得既轻松又顺利。

郭嘉给曹操出的谋略里,没有以少胜多的案例,当然,有人可以认为曹操一路势大,郭嘉没有机会。但郭嘉追随曹操之时,曹操也是四面环敌,张绣,吕布,袁术,当时势力最大的袁绍,也对曹操虎视眈眈,难道曹操真的是靠运气一直化险为夷的吗?我想不尽然吧。

所以我妄自猜测,郭嘉很有可能在夏侯惇率铁骑扑向新野的时候,就力劝刘备逃往江陵或者江夏了。

为什么我要特别说明新野之战呢?

大家还记得诸葛亮到东吴舌战群儒的时候,是怎么夸刘备的吗?

诸葛亮先是怼张昭道: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意思是刘备吞并江夏,是别有良图,并非苟延残喘。

当张昭嘲笑刘备在新野被曹军追的狼狈时,他又怼道:“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大概意思是说刘备之所以兵败,不过是因为兵力太过薄弱,且新野城池不固,没有办法拒收,但我们就这点兵力,还烧的曹仁心惊胆战。

看到这里,我相信大家能明白火烧新野的重要性了吧。它是刘备能和孙权联盟的资本,是诸葛亮可以舌战群儒的资本。火烧新野证明,刘备失败不是因为将士们无能,而是因为兵力悬殊实在太大。孙权有兵,所以孙权敢和刘备联盟。如果没有火烧新野,联盟之事必然不会达成。谁会为了一个棒槌诸侯,去得罪当时实力最强的曹操呢?

如果郭嘉没有能力施行火烧新野,直接陪着刘备逃往江夏,那我猜后面的剧情就不是三国鼎立了,即便是三国,可能蜀川之主也不是刘备,而是刘表甚至是刘璋了。

这里我们不妨开另一个脑洞。

假设郭嘉帮助刘备平稳过度,并且舌战群儒(这个郭嘉的才智应该是没问题的),联吴抗曹,而且庞统也顺利投入刘备麾下并没有在落凤坡一命呜呼,我相信,蜀国的路会走的更远。

首先,刘备入主蜀川的过程会更加平稳。郭嘉善于揣度人心,更善于打心理战。利用刘备代替刘表接管荆州为噱头,强调同是皇室宗亲,刘备又刚刚打赢了赤壁之战(虽然主力是孙权,但为了宣传需要,肯定会把功劳按在刘备身上),又与孙权联盟,势如破竹。对刘璋所统辖的士官百姓进行心理战,再加上张松这个里应外合的角色,很有可能不会出现雒城拉锯战,用很小的代价刃入主成都。

其次,汉中之战的主要智囊,变成了庞统。别忘了,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庞统可是和诸葛亮齐名的人物。如果不是罗贯中太神话诸葛亮,知道一山不容二虎,把庞统这个倒霉蛋直接给写死了。我认为庞统绝对有资格指挥汉中之战。这时的郭嘉在干嘛?郭嘉一定会在汉中大胜之后,力劝刘备给关羽写信,告诫关羽:国力空虚,暂时忍耐。关羽是个谁?武圣,那可是个心高气傲的主。你们都打胜仗,立了军功。我堂堂五虎将之首,怎么能坐守荆州?我不甘心!(这句话纯属个人意淫)

郭嘉会猜到关羽可能趁此机会出兵襄樊,毕竟当时孙刘表面上还是盟友。他肯定会让刘备给关羽写一封信,信的大概内容就是先肯定关羽坐守荆州对汉中之战的重要性,同时,以兄长的口吻告诉关羽,现在咱家国库空虚,粮也打光了,兵也所剩不多了,汉中局势刚定,需要重兵防范曹操,所以你可得给我盯住了,好好守住荆州,别冒近,等国力恢复之后,有的是让你大展神威的机会....之类的巴拉巴拉一堆。

是不是打了预防针之后,就不会发生襄樊之战了?关羽也不会就这么早领盒饭了?关羽不领盒饭,张飞的性格也不会变的更加暴躁,就不会发生动不动鞭笞下属的情况,也不会被下属割了脑袋,更不会发生刘备倾全国之力为关张二人报仇的冲动行为了吧。

当然,最后刘备,孙权还是会被曹魏军团灭亡。

为啥?因为历史啊。过程可以开脑洞,但历史就是历史。


始终先生


如果郭嘉跟了刘备,刘备得到徐州以后,就能识破曹操的奸计,不会去讨伐袁术,和吕布反目成仇的机会就会降低。刘备如果这个时候有郭嘉这样的谋士,徐州就可以成为他的根据地,各方矛盾就能化解,相反曹操的力量就会弱一些。如果有郭嘉这样的谋臣为刘备谋划,牢牢守住徐州,情况肯定会不一样。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