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員的黃金期已過,你做好財務規劃了嗎?

我以前寫過很多文章,有的人看了,有的人沒看,都是關於飛行員生活、理財、保險的。今天再寫寫。如果懶得看細節,文章最後有建議,覺得對的可以參考,覺得不對的,大可不必在意。

和房地產一樣,雖然飛行員的黃金時期過了,但還處於白銀期,也就是至少工資收入目前還算很高,也比較穩定。

但是未來飛行員收入會迴歸理性,目前中國的飛行員收入在全球都算很高的。未來2年左右可能外籍基本上就陸陸續續離開中國,而中國的飛行員收入也會在3-5年就會迴歸全球平均水平,機長全球的基準線是1萬~1.2萬美金,副駕駛6000~8000美金左右。

很多人很反感聽這樣的話,認為我是替航空公司說。你們錯了,我既不是航空公司高管,更不是航空公司股東,我沒有義務和必要替他們說話。

飞行员的黄金期已过,你做好财务规划了吗?

財務規劃

飛行圈做過很多期資產管理講座,講過資產管理、講過保險、講過財務規劃。在講座上沒有推過任何一家理財產品和保險產品。飛行員保險是在講座之後才和保險公司合作的。

為什麼要說財務規劃?很多人都在講美國大媽老了還清住房貸款的故事,而很多人都是按照自己未來收入不斷增長的預想進行投資的,比如買豪車、買房、買商鋪。但是有沒有誰考慮過以下幾種情況:

  • 收入減少

  • 房屋和商鋪貶值

  • 意外

收入減少

對於收入減少這個問題,很多人根本沒有想過,因為大部分人認為自己的收入會一直增加,不可能會減少。生二胎、買大house、買豪車。當這些都提前預支之後,作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飛行員就承擔了一切的風險,一旦收入減少了,不能承擔這些負擔的時候就會給自己造成很大的生活質量的改變。

原本用來改變生活質量的提前消費就變成了沉重的負擔。

飞行员的黄金期已过,你做好财务规划了吗?

量力而行

無論消費還是投資來說,量力而行最重要,而且要考慮未來可能的面臨的財務風險。

說到這些不得不說到保險,保險確實是轉嫁風險的一個辦法,尤其是大病醫療保險,我們不推任何公司的大病醫療保險,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哪家的好。

我自己每年投保的費用是差不多30萬,也投了好幾家公司,安X的、友X的、平X的,太X的,哪家的產品方便好就投哪家。基本上涵蓋了我全家的高額商業醫療保險(3萬多),子女教育儲蓄(15萬)、大人壽險重疾(10萬)、失去執照的保險(1.6萬),還有一些短期旅遊、房屋災害等等。不在同一家公司投的,境內境外都有。

傻子才買保險

有的人說,傻子才買保險,我身體好好的為啥要花那個冤枉錢?

如果平常不願意花一點所謂的冤枉錢,如果真的遭遇大的不幸,那很大程度上只能自己承擔風險了,有的人願意去這個籌那個籌的,畢竟那些都是轉移自己的責任,不如保險理賠來的理直氣壯些。

前一段時間一個飛行員發短信給我,他買了重疾和失去執照的,不幸罹患重症,直接就理賠了30萬重疾,加上停飛的補償,目前已恢復差不多,估計很快就能復飛了。

而這正是他自己的傻,幫他輕鬆度過了難關,不是別人。

飞行员的黄金期已过,你做好财务规划了吗?飞行员的黄金期已过,你做好财务规划了吗?

建議

對於未來,收入減少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對於未來做正向預期的可能需要調整一下規劃,本來今天要寫一個“哪家航空公司會破產”的文章,留到過幾天再寫吧。

對於投資,除了適量外匯、子女教育、移民之外,個人認為當下幾乎沒什麼好投的低風險領域,尤其是大部分飛行員都不是專業的投資理財人員,絕大多數人在股票、債券、期貨、古董、藝術品、數字幣等等領域都是Chives,被人收割的對象。

對於保險來說,最好家裡的所有人都適當投保一些商業醫療保險,畢竟現在大部分中高收入家庭是承受不起家裡任何重症的花費,這個很多保險公司都在做,可以選擇有支付門檻的,這樣保費便宜一些。在選擇儲蓄型還是消費性的時候,我個人傾向於消費型的,可以減輕當下的負擔。

飞行员的黄金期已过,你做好财务规划了吗?

飛行圈~~~業界良心!

飛行圈推薦精品禮品、精美手冊↑

新的認證號碼(air_league)和飛行員保險↓

飛行圈推薦精品書目:

《直升機飛行手冊》---(11月底推出)學習直升機的首選教材

《航空知識手冊》---適合飛行基礎知識學習和加強

《機長之路~從零開始學飛行》--從零開始學開飛機

《精通波音737》---對737知識的更進一步理解和提高

《精飛波音737之MRG》---輔助和理解QRH,模擬機飛行好幫手

《精飛空客A320》---輔助和理解QRH,模擬機飛行好幫手

《熟練掌握大飛機運行與性能》---適合空客、EMB、波音飛行、性能、籤派、空管使用

《航空信息手冊》---適合所有航空業內外瞭解航空知識和規則規章

《風險管理手冊》---對飛行風險深層次的研究和理解

《精通大飛機運行與性能》已售罄,絕版)---熟悉日常航班運行和性能的知識

《疲勞風險管理》---對自身疲勞的認識和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