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歷史故事③丨記憶中的黃興路老商鋪

天心歷史故事③丨記憶中的黃興路老商鋪

今年,突然在全國聲名鵲起的文和友小龍蝦海信店,以它獨一無二的視覺設計,觸摸到很多人關於八十年代舊時光的共同記憶。其實,就在文和友周邊數百米範圍內,天心區許許多多看似普通的紅磚房、石板路,也承載著、經歷著獨屬於它們的年代回憶。

近年來,隨著長沙老城區更新改造的推進,天心不少老建築均以“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修復保護。它們的面目在保護過程中漸漸清晰,它們的故事也在吱呀吱呀的窗欞聲中、泥土氣息濃厚的青苔上慢慢浮現……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陳先樞供圖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如今的黃興路步行街就是過去的南門正街基礎上拓建而成,南門正街和北門正街都是過去的講法,現在都叫黃興路了(分別為黃興南路、黃興北路的一部分)。前面我寫過北門口的老商鋪(記憶中的北正街老商鋪)。這裡,我想講講老黃興路上,從南門口到五一廣場一帶的老商鋪。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當年的黃興路是可以騎自行車的。柳建球供圖

現在的南門口到五一廣場的道路,舊時分為南正街、黃道街、紅牌樓、司門口、端履街、八角亭幾段,全長約3華里,是長沙老城的中心,是長沙最繁華和熱鬧的地方,也是舊長沙的金融中心、政治中心、商業中心。老街兩邊集中了長沙過去的王府、官衙。

民國時期,這一帶更是集中了長沙著名的大銀行、食品店、飲食店、飯店、酒店和綢布店等。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陳先樞供圖

1933年,南正街被擴建為南正路,次年為紀念革命元勳黃興,該路正式更名為黃興路。至1948年,在程潛的主持下,從南門口至先鋒廳的道路被打通,修成了全新的黃興路,而原來的南正街一段的黃興路則被稱為“黃興南路”。

現在長沙有人說,長沙是南富北丐,話雖糙理卻不糙。我是北門人,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解放後,南門正街一帶還是保持了長沙商業中心的絕對地位,坡子街、八角亭、司門口、南門口,都是長沙人耳熟能詳、經常要去的地方。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現在的黃興路步行街外,解放路到五一路的這段,從解放路向北拍攝。柳建球於2018。

以我古稀的年紀來說,太遠的事我也不夠清楚,只詳細說說我經歷過的吧。上世紀五十年代,從南門口到司門口是黃興南路,從司門口到五一路是黃興中路,從五一路到中山路是黃興北路。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黃興南路步行街坡子街段。柳建球攝於2018年。

當時長沙的大路都是這樣的,比如,中山路也有三段,小吳門到水風井是中山東路,水風井到北正街口是中山中路,北正街口到沿江大道是中山西路。又比如蔡鍔路也是分三段,從柑子園到五一路是蔡鍔南路,從五一路到中山路是蔡鍔中路,從中山路到留芳嶺是蔡鍔北路。現在的湘雅醫院那一段原來叫新湘路,後來才併到蔡鍔北路的。還有湘春路和五一路也是這樣分三段的。

五一廣場東南角:有當時長沙最大的照相館

從五一路向南看,老五一廣場東南角是長沙最大最著名的照相館叫凱旋門。文化大革命中改名叫人民照相館,是我文化大革命中照相最多的地方。後來修建平和堂大廈,才被搬遷。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陳先樞供圖

凱旋門照相館的東邊是一家有名的印染店,西邊是長沙有名的飯店奇珍閣,長沙好多有名的大廚都在這裡工作過。我的同學劉桂雲從商業學校畢業時,曾在這裡實習過,當時這裡叫實驗餐廳,他實習完後,還特地大展廚藝,做了一桌菜請我們同學吃了一頓。不過後來奇珍閣變成了奇峰閣,成了長沙有名的餐飲店。

奇珍閣再往南,便是長沙有名的銀星電影院,銀星旁邊是長沙有名的銀苑茶館。這兩處都有不少故事,這裡不展開說。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在凱旋門照相館、玉樓東飯店、銀星電影院和銀苑茶廳的原址建的平和堂商廈。柳建球攝於2018年。

可是這些長沙著名的老店因為修建平和堂商廈全部拆了。

五一廣場西南角:獨一無二的湘繡大樓

老五一廣場西南角,即奇珍閣對面,是長沙最著名的獨一無二的湘繡大樓。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這是現在的湘繡大樓原址修建的大廈。柳建球攝於2018。

說起湘繡大樓,在長沙可是大名鼎鼎,湘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湘繡源於長沙鄉間的民間刺繡。清代末年,老藝人胡蓮仙、袁魏氏等將蘇繡、粵繡的針法揉合於長沙民間刺繡針法中,使繡品既不同於原有的民間傳統刺繡,又不同於蘇繡、粵繡,形成獨具風格的湘繡。

當時只有這個大樓能以湘繡命名,就是外國友人來到長沙,也是要到湘繡大樓來買幾幅湘繡回國送人的。文化大革命搞武鬥時,湘繡大樓曾被造反派一把大火燒了,造成了震動全國的“火燒湘繡大樓事件”。湘繡大樓也是長沙人氣最旺的商場。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這是在原八角亭商場原址上修建的春天百貨,原為中山商廈。柳建球攝於2018年。

湘繡大樓再往南就是八角亭商場,後來建成中山商廈,再後來變成了春天百貨。可以說,光是黃興南路這個北口就是一個極其熱鬧的地方。

從五一廣場到藥王街:不準開當鋪,開了家寄賣商行

從五一路口到藥王街口,當然還有藥王街口對面的東牌樓路口。這一段黃興路東邊有長沙著名的、獨一無二的撈刀河刀剪廠門市部,還有和雙燕餛飩店齊名的桂香齋餛飩店、武漢豆皮店,及與楊裕興麵館齊名的甘長順麵館。甘長順麵館左邊是走馬樓,右邊是東牌樓。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翻拍自《長沙老街》(陳先樞著)

過東牌樓口便是長沙獨一無二的長沙體育用品商店。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東牌樓口已拓寬了,甘長順麵館當然被拆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而這一段黃興路西邊藥王街口還有長沙獨一無二的寄賣商行。因為解放後不準開當鋪,所以,政府開一家寄賣商行來幫老百姓解決一些困難。別人是怎麼搞的我不清楚,可我家是受惠者,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我曾幾次陪媽媽去這裡寄賣過家裡過去留下的銅器、衣物等,換幾元錢回家買米。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現在的藥王街口。柳建球攝於2018年。

買新東西都是要付實價,寄賣商品卻不值錢了,曾有人在寄賣商行不遠的五一路商店買了一塊120元的上海表,過五一路走不多遠到寄賣商行來寄賣,就只能當98元了,你拿發票出來看也是空的。

從藥王街到福源巷:長沙人都知道九如齋

過了藥王街口,便是長沙有名的介昌綢布店。介昌是麻石門框門楣,近三米高的黑漆大門,門上嵌著一副拍門的銅環,煞是氣派,店內綾羅綢緞布匹耀眼奪目。長沙過去的有錢人家的太太要是想買綢緞,大都會來介昌,這裡的貨好花色多,價錢公道。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陳先樞供圖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介昌綢布店地原址建了這個廟街。柳建球攝於2018年。

再往南走不遠便是長沙最著名的南貨店九如齋了。資料說,由八角亭日新昌綢布店老闆饒菊生始創於1915年,始址在八角亭、三尊裡,名號“九如”,取《詩·小雅·天保》中“天保九如”,為祝頌福壽綿延之意。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陳先樞供圖

1931年,成立股份有限公司。1938年“文夕大火”前,已成為擁有三個分公司,員工達300多人、高峰期達500多人的大企業。“文夕大火”中,九如齋店鋪付之一炬。翌年下半年,在中山路三分公司舊址因陋就簡重新開張。

1951年,由省百貨公司接管,改為國營食品店,1955年劃歸長沙市糖業糕點公司管轄。“文革”中,曾改名“東方紅食品店”,1971年才恢復“九如齋”店名。

1984年7月,九如齋食品店一分為三,將五一廣場的門市部設為九如齋二食品店,走馬樓糕點作坊設為“九如齋食品廠”,八角亭本店則為九如齋一食品店。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陳先樞供圖

1996年,為支持長沙市五一廣場商業特區建設,拆除了九如齋二店和食品廠。2002年,為支持黃興南路步行商業街建設,九如齋被全部拆除八角亭的門店和藥王街的作坊,遷至獅子山南湖路2號。由於南湖路的擴建,九如齋於2004年6月搬遷至中山路357號。

長沙人都知道九如齋的大名,逢年過節,都以能到九如齋購南貨食品為榮。就是長沙周邊的縣市,年節之時,有錢人也會專程來九如齋購南貨食品。

從福源巷到臬后街:兒童們最嚮往的地方

九如齋南邊是一條小巷叫福源巷,再往南就是長沙獨一無二的兒童用品商店。我在這篇文章裡已是多次用獨一無二這個詞,後面還會用到的,因為只有在這條街上才會有如此之多的、長沙獨一無二的各種專門商店,這就是當時黃興南路的引人入勝之處。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九如齋和兒童商店等商店的原址建成了王府井商廈。柳建球攝於2018年。

長沙兒童用品商店是當時長沙兒童們最嚮往的地方。父母們都會用:只要你學習成績好,星期天就帶你到兒童用品商店去玩,小同學一聽就會乖乖地做作業。

那時,長沙只有這一家商店有最齊的兒童玩具和用品及學習工具買,而且商店二樓還在個兒童遊樂區,有許多大型兒童遊樂設施。我讀小學時,曾有幸來玩過一次,還買了一個文具盒,那可是我小學六年唯一用錢買的文具。連我的書包都是媽媽用舊布做的。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陳先樞供圖

過了兒童商店還有太平洋百貨商店,太平洋旁邊臬后街口還有一家皮鞋店。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這棟大樓位於原解放路西口,就是在原太平洋商場和皮鞋店的原址建成的。柳建球攝於2018年。

九如齋對面的魚塘街口北有著名的沁芳水果店,街口南有長沙攝影社,這也是黃興南路的三大攝影社之一,還有一個是南門口的南方攝影社。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陳先樞供圖

長沙五大攝影社,這裡就佔了三個,另外兩個是中山路的廬山攝影社和蔡鍔路的東方紅攝影社。而魚塘街口沁芳水果店進街隔壁便是原長沙最有名的瀟湘酒家。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魚塘街和兩邊的商店全部拆了,建成了國金中心。柳建球攝於2018年。

1952年,我祖母做七十歲生日,便是在瀟湘酒家做的酒席。祖母生日是冬天,那裡沒有空調,酒樓上生了幾大盆白炭火,因為煙子大,我被嗆得直哭,舅舅給我一個棒棒糖才止住我的淚水。那時才解放不久,長沙人裡能年到古稀的老人很少,就象現在百歲老人一樣稀罕。

解放路附近(司門口):婦女用品店,男人不敢進

過了魚塘街,便是解放路了。解放路在舊社會叫中正路,是以蔣介石的字為路名的,新社會了,便改成解放路。那時的解放路只有黃興路到蔡鍔路的長度。解放路口東北是長沙輕工業產品門市部和解放路臘味店,對面東南口是長沙獨一無二的婦女用品商店,又一個獨一無二了。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對面大樓就是原婦女商店原址。柳建球攝於2018年。

那時的人對婦女用品二字有點敏感,一般男人是不進去的,我除了讀小學時姐姐帶我進去過一回,後來就再也沒有進去過,其實,那時就是進去也見不到現在這些時髦而性感的婦女用品。一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的知青朋友張建武在改革開放後的婦女用品商店三樓租了個櫃檯做服裝生意,我才再次進去,那時已不是專賣婦女用品的專店了。

婦女用品商店過去是長沙獨一無二的鐘錶店寸陰金。古人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個鐘錶店用寸陰金為店名,真是難為他們老闆利害了。

解放路和黃興路交匯的地方就是長沙有名的司門口,也叫八角亭。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現在的八角亭,比過去熱鬧多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解放路西口正對著臬后街,後來修解放西路拆了這個臬后街,臬后街得名這裡曾有湘省主管刑名的臬臺衙門,這一拆,使長沙用省級司法單位為街名的街就此消失。

而解放路的東口卻正對湖南原藩臺衙門所在的藩正街,藩臺衙門是一省主管官員任免和財政的副省級單位,相當於現在的省組織部和財政廳。打通這解放路時拆掉了藩正街,只留下藩院的後門所對的藩后街,藩臺衙門遺址曾經建立了長沙市政府,現在是市公安局。這裡就不多說。

從臬后街到坡子街:家庭主婦愛去“吳大茂”

過臬后街往南便是改革開放後,長沙第一家個體百貨店:中華百貨店,這家店的興起和沒落,長沙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大都知道,我就不多說。中華百貨店旁邊還有一家工商銀行司門口辦事處,我們叫它工行司處。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這棟大樓便是中華百貨店,銀行和公安局的原址。柳建球攝於2018年。

再過去便是長沙最威風的單位市公安局了。後來修解放西路,公安局才搬到剛才說的府正街那裡去了。

過了婦女用品商店不遠便是長沙比較特殊的育嬰街,現在雅化為育英街。育嬰街在舊社會時,這裡曾有個外國人辦的育嬰堂,專門收養被遺棄的嬰幼兒。當然還有許多嚇人的傳說 ,我不瞭解情況就不多說了。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現在的育嬰街好熱鬧。柳建球攝於2018年。

育嬰街口南有長沙江東糧貿大廈,過去這裡並不熱鬧,不過現在長沙一號地鐵線的黃興廣場站開在這裡,育嬰街口應該是整條步行街最熱鬧的地方了,育嬰街裡全部開滿了各種小吃店。江東糧貿大廈也租給大小商鋪做生意了。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陳先樞供圖

育嬰街斜對面便是長沙最有名的商業街坡子街了。坡子街舊社會便是長沙最有名的金融一條街,也是藥材一條街,街上還有長沙古老的火宮殿、九芝堂藥鋪和長沙歷史最悠久的玉和醬園。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現在的坡子街口,是步行街人氣最盛的地方。柳建球攝於2018年。

現在卻成了長沙著名食品一條街,包括德園包子鋪、楊裕興麵館、友誼鍋餃店、雙燕餛飩店、新華樓刀削麵店等長沙大小著名吃食店都集中在這裡了,這也不多說了。

這一段黃興路還有吳大茂針釦店。這個“吳大茂”又是長沙獨一無二的專業店,長沙婦女們都知道,吳大茂的針、線、扣品種特別齊全,她們只要到了黃興路,一般都要到吳大茂轉轉。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陳先樞供圖

記得外地有個人,需要一種特殊釦子,別的店都沒有,他專門到長沙吳大茂尋到了需要的扣子,還專門向長沙晚報寫了封表揚信。

坡子街樊西巷:唯一的2路車站

過了坡子街,黃興路東邊是蘇家巷和織機街,西邊是樊西巷和道門口。

先說樊西巷,樊西巷是長沙鞋業一條街,生意做得火熱。可我記得的是,這一帶只有一個公交車站,那就是2路車的樊西巷站。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陳先樞供圖

修建步行街以前,公交2路車是先過蔡鍔路,再從解放路經過黃興路,走勞動路到東塘的。只有文化大革命那段時間,長沙的公交公司改名為人民汽車公司,簡稱“人汽”,把1路公交改為環城線,從東塘發車,向東西雙向發車,向西開經勞動路、黃興路,轉中山路,再到韶山路回東塘的叫內環;從東塘發車向韶山路,到八一路、中山路,再轉黃興路,轉勞動路回東塘叫外環。

2路車卻過樊西巷走南門口右轉到市中醫院,左轉書院路到老南站。我叔伯哥哥那時就是開2路車的,我文化大革命回長沙當逍遙派,沒事做,就天天坐他的2路車到南站玩。這個環城線沒過幾年就取消了,可能是不合乘客的要求吧?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黃興廣場是在樊西巷和道門口及織機街這一段黃興路的原址建成的。柳建球攝於2018年。

樊西巷和黃興路交匯處修建了現在的黃興廣場,是步行街舉行各種慶祝集會的地方。道門口一帶,還有長沙著名的德園包子店和長沙獨一無二的水產海鮮店。

德園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初為一唐姓業主在八角亭附近開的一家夫妻店,取《左傳》中“有德則樂,樂則能久”之意,名之“德園”。民國初年,幾位失業官廚集資入夥,盤下幾經易手卻無建樹的德園,遷店於黃興路樊西巷口,以官府菜、點招徠食客。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黃興南路的德園包點 翻拍自《坡子街史話》(陳先樞著)

因菜餚製作總有海味鮮貨等上乘餘料留下,為免浪費,故將其剁碎,拌入包點餡芯,誰知這竟使他們的包點風味異人,倍受垂青。從此,德園包子大振名聲,遂有“出籠熱噴噴,白色皮喧松,玫瑰甜香美,香茹爽鮮嫩”的民謠之贊。

我一個知青女同學文化大革命回長沙時,曾在德園一次吃了十個包子,嚇得旁邊的長沙人一大跳:我的天,這個妹子肚子也太大了吧?他們哪知道農村知青是多麼會吃的,勞動累,油水少,剛吃過飯就餓了,越吃肚量越大,吃十個包子算什麼厲害?何況德園的包子實在好吃。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道門口舊影 翻拍自《老照片中的長沙》(陳先樞、梁小進著)

德園旁邊就是長沙有名的道門口,這裡開了幾個賣魚和肉的店,是長沙肉食公司的最生意好的地方。所謂道門口,其實這條巷子就叫糧道街,也是一條官衙名做街名的街。糧道相當於現在的省糧食廳,當時叫糧道衙門,糧道街的口子當然叫道門口了。

從蘇家巷到大古道巷:有長沙五大醬園之一的恆康醬園

再說蘇家巷那邊,也有不少長沙有名的鋪子。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蘇家巷簡介圖。柳建球攝

蘇家巷口的愛群茶館就蠻有名,這個店的包子也蠻好呷。還有長沙市建設銀行也在這一段。記得那時建設銀行沒有現在重要,我只知道建設銀行這一個營業部,其他地方是不是還有建行的營業部,我就不知道了。

這一線還有李合盛牛肉店,也是長沙獨一無二的。因為牛肉是清真食品,是回人最愛的,長沙也有些回人,這個店主要的顧客便是這些回人。可因為這裡的牛肉麵好吃,所以長沙人也經常光顧。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黃興南路李合盛餐館舊影 翻拍自《坡子街史話》(陳先樞著)

道門口對面,也就是建設銀行旁邊,是長沙的恆康醬園,長沙的大醬園都是前店後廠的,恆康也不例外,是長沙五大醬園之一,曾在那裡當過經理的周光國是我的好朋友。長沙解放後的五大醬園是德茂隆醬園、玉和醬園、恆康醬園、協昌裕醬園和吳恆泰醬園。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現在的蘇家巷口,比過去漂亮多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恆康醬園不遠一個新華書店,新華書店的斜對面還一個書店,專賣古舊書,不過門面不大。長沙那時除了五一路的新華書店外,就這裡和王家巷有新華書店,不過王家巷的是縣新華書店。雖然不是獨一無二,也是長沙僅有的幾個書店。

織機街往南還有長沙一大南食店稻香村,不知後來為何這個店沒有蹤影了。新華書店南邊是長沙服裝四廠的門市部,那是後來的事了。

從樊西巷到學院街:最有名的是南北特食品店

過了樊西巷和織機街,這一段黃興路一直到學院街,也有不少著名商鋪。最有名的是南北特食品店,看店名就知道,這個店專賣中國南方和北方著名特產南貨食品的專店。我沒有來買過這裡的南貨,不過據說這裡的各地特產南貨品種多,如果想吃南北方的各種好吃的糕點,來這裡一定沒錯。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學院街老街,柳建球攝於2005年

長沙人都知道長沙有個南北特,就象知道九如齋一樣。長沙南北特食品的前身是南一門食品,南一門是在民國結束,解放初期更名為南北特的,長沙南北特是在1995年黃興路步行街拆遷的時候搬到長沙市裕南街的,現在好像又恢復了以前的名字:南一門食品。

這一段路上還有長沙獨一無二的強民龜羊狗肉店。長沙那時專賣龜羊狗肉的小吃店特別受一部分人歡迎,這種獨殊風味的小吃真有一部分人吃不習慣,可喜歡吃的人那是吃得非常過癮。但我沒吃過,當時最主要是吃不起。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強民龜羊狗肉店即強民小吃,圖為2005年坡子街的強民小吃店 翻拍自《坡子街史話》(陳先樞著)

過了強民小吃店不遠便是學院街,學院街是長沙學宮坪、學宮街的又一條以學院、學宮命名的文化氣息濃烈的街,這裡有長沙最著名的長郡中學,也就是當時的二中,在南北特南不遠處。還有一個文化電影院,我在這裡看過電影,記得好像是文化大革命中,有次樣榜戲拍的電影《奇襲白虎團》在這裡上演,我一個熟人送我一張開後門來的票,我便不管七里的距離,跑到這裡來看了場電影,來去都是走路,也不嫌遠。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學院街老街,柳建球攝於2005年

學院街對面是長沙又一大南貨食品店國風南食店。這條黃興路的著名南食店真不少,我還沒有寫得完全。

從學院街到南門口:長沙最大的醬園德茂隆

過了學院街,就是長沙最著名的餛飩店雙燕了。我早就聞名雙燕的餛飩好吃,可一直沒有機會,有機會時沒有錢。還是後來和愛人談戀愛時,兩人遊馬路不覺路遠,一走走到南門口,從雙燕經過時,她提議要吃餛飩,我才第一次進去過了一回癮。

雙燕再過去便長沙最大的醬園德茂隆。建立於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的德茂隆醬園,園址設在南門口繁華碼頭,初由晚清富商魏鶴林創辦,取名“魏德茂”。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陳先樞供圖

魏鶴林系長沙東鄉大賢鎮人,有祖遺田產4000餘石,開設有“德格鹽號”和‘德裕茶莊”,生意之餘著《鹽法小志》6卷、《茶法小志》4卷,開長沙商人著書之先河。魏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曾捐銀1000兩辦慈善公所。“魏德隆”後幾易其主,至1887年由張子林獨資經營,改牌為“德茂隆”。

民國時期,德茂隆得到在賀耀祖部下任軍需處長的宗族張炳生的資助,實力雄厚,曾先後開設48個支店。1921年張子林病死,德茂隆由原支店經理謝菊生集銀元2萬接頂,主營醬園,兼營酒、香乾、麻油、豆鼓等6個作坊。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謝東祺的爺爺謝菊生的像。柳建球攝於2010年。

謝菊生的孫子謝東祺是江永知青,2010年我採訪過他,他在農村的別墅裡還掛著他爺爺謝菊生的老照片。也因為這張照片,我才知道謝東祺是德茂隆醬園主人的後代。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謝菊生的孫子謝東祺是個畫家。柳建球攝於2010年。

謝菊生系學徒出身,經驗豐富,1945年以後,他精心策劃,以特產優質“德”字香乾為競爭手段,擠垮本街的德馨長醬園。德茂隆的香乾製作,從選料、浸泡、淘洗、磨豆、擺漿、煮漿、凝固、成片、造色、甕色直到配滷等各道工序,層層把關,一絲不苟。“恆泰南”、“協昌裕”曾試圖與其抗衡,均難以匹敵。從此,“德茂隆”獨佔鰲頭,信譽日增,年盈利萬餘。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此德茂隆非彼德茂隆。這是後來搬遷到沙河街上的新店。柳建球攝於2010年。

文化大革命中,德茂隆一度改名為人民醬園,隸屬長沙市蔬菜公司,後蔬菜公司一分為二,變成蔬菜公司和調料食品公司,德茂隆劃歸調料食品公司管。再後來,長沙成立蔬菜局,專門管理蔬菜公司和調料食品公司,又把德茂隆單獨從調料食品公司劃出,成立單獨的德茂隆公司。幹部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差,終於被市場淘汰。

從大古道巷到南門口:長沙最著名的商業中心

黃興路東邊過了織機街,便是大古道巷和小古道巷,以及晏家塘。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晏家塘小商品一條街是長沙最大的小商品市場。柳建球攝於2008年。

大古道巷是箱包一條街,小古道巷裡有眾多的長沙著名的歷史老街,晏家塘是改革開放後的長沙最有名的小百貨日用電一條街。這一段便是長沙最著名的南門口商業中心,就不多說了。

這一段還有長沙有名的黃春和粉店。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黃春和三個字還在,可粉店還在不在?柳建球攝於2018年。

南門口是南門正街的南端起點,也是長沙熱鬧的一個城門口,它也是黃興路步行街的南頭起點。我記得上世紀六十年代長沙曲藝大師曾編了一個快板,就叫“新舊南門口”,不知老人們還記不記得:提起過去的南門口,窮人莫往那裡走。人又多,街又窄,一天擠得到斷黑。前頭汽車壓死了狗,後頭又喊抓扒手……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陳先樞供圖

他們不會知道,如今的南門口可比過去還要熱鬧多了。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現在的南門口,是步行街南口。柳建球攝於2018年。

老黃興路的商鋪不知多少,我這裡寫的是掛一漏萬,許多沒有寫到的,請各們老師朋友幫我補充。總之,過去的南門正街,後來的黃興南路,現在的黃興路步行街,一直是長沙的商業中心,是長沙最繁華的地方,也是長沙人氣最旺的一條街。黃興路步行街是長沙蓬勃發展的見證和象徵,這是長沙人和湖南人的共識,也是長沙人和湖南人的驕傲。

附:記憶中80年代以前的黃興路部分商鋪分佈示意圖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圖中僅標註作者記憶中的部分,更多商鋪還請讀者們一起留言補充。此圖為示意圖,非標準地圖,故圖中街道、商鋪的位置距離並非代表實際距離的絕對遠近。繪圖/柳建球、莫詩云、明鵬。

END

天心历史故事③丨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