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人”的背後:解析孫傳庭經略陝西舉措

導語:孫傳庭上任的準確時間,是崇禎九年(1636年)三月,他全殲高迎祥的時間,是崇禎九年七月。 從開始到結束,從一無所有,到所向披靡,我說過,四個月。 他到底是怎麼完成的,到今天,也沒人想明白。 ——摘自《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末年土地兼併嚴重、黨爭加劇,內有農民起義爆發,外有遼東滿洲不斷侵襲,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勢下,腐朽的明王朝儘管江河日下,卻也從中誕生了無數的能臣與猛將!

從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到盧象升、楊嗣昌、洪承疇、孫傳庭,一個個能臣猛將在這個波瀾壯闊的年代揮灑出一幅幅驚心動魄的畫面,然而由於黨爭加劇、皇帝昏聵,這一個個能臣猛將卻也陷入各自悲劇的命運無法自拔。

個人的悲劇與王朝的悲劇交織在一起,留給後人無限的遐思與悲嘆!

假如(__)不死,明朝不亡!

今天來看,這個填空題的答案可以是前面的任何人,但最符合這一命題答案的無疑是孫傳庭!

因為《明史》中就是這麼記載的。

“傳庭死而明亡矣!”


孫傳庭,字博雅,山西代縣人,生於萬曆二十一年,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及第,年僅二十七歲,之後的履歷很簡單,初授永城知縣,因政績卓越調至商丘,後升任吏部驗封主事,再升遷至吏部稽勳司郎中,因不滿魏忠賢專權憤而辭官。

“猛人”的背後:解析孫傳庭經略陝西舉措

孫傳庭

辭官後久居家中不出,這一呆就是十幾年。

直到崇禎八年,農民起義軍十三家七十二營齊聚滎陽大會,進而攻克鳳陽後,孫傳庭再也隱居不下去,毅然出山。

崇禎八年秋,孫傳庭出任吏部驗封郎中,後越級提拔為順天府丞。崇禎九年陝西巡撫甘學闊因剿匪不力被罷職,孫傳庭接任陝西巡撫。

崇禎九年三月接到陝西巡撫的任命,到七月十七日於陝西周至縣剿滅起義軍中聲勢最大的高迎祥部,時間僅僅過去了四個月。

究竟怎麼做到的?

對這場戰爭如何取勝已有無數人做過研究,我們就不在贅述了,今天我們就從孫傳庭接任陝西巡撫後究竟做了哪些事分析為什麼說“傳庭死而明亡矣!”


從崇禎繼位到明亡十七年間,陝西巡撫共換了十八任,平均一任不到一年,其中孫傳庭從九年三月到十一年秋進京赴援,不到三年的時間卻完成了其他十七任都沒完成的壯舉。

“猛人”的背後:解析孫傳庭經略陝西舉措

崇禎

孫傳庭接任陝西巡撫時面臨十分窘迫的局面,一方面崇禎當時僅僅從太僕寺撥出六萬兩銀子作為軍費,面對陝西境內數十股義軍,這顯然是杯水車薪。另一方面雖然身為陝西巡撫,手下卻無一兵一將,手上既沒錢又沒兵,這個位子自然不好坐。

然而,孫傳庭卻在擔任陝西巡撫的三年內,針對陝西地方弊政實施了一系列清屯練兵、舒緩民力、修築工事的措施,最終練成了一支天下聞名的精兵,秦軍,從而才取得了對義軍的節節勝利。

陝西巡撫職責

攜帶六萬兩軍餉的孫傳庭隻身來到陝西,面對陝西地方財政枯竭,軍屯盡失、連年災荒、官員效率低下、百姓流離失所、流寇四竄的局面,對自己擔任陝西巡撫的職責卻十分的清晰。

“臣職任鎮撫,奉皇上分防協擊之命,東西皆當兼顧,勢不容鶩東而遺西。理臣,剿賊於東也,如理臣追賊近陝西,臣即應分防協擊於潼關。督臣,剿賊於西也,如督臣追賊過隴,臣即應分防協擊於鳳翔。”摘自:《孫傳庭疏牘》

當時,義軍的主要活動範圍在河南、南京(南直隸)陝西(含甘肅)、四川等地,盧象升任直隸、河南、山東、四川、湖廣五省軍務總理,洪承疇任陝西三邊總督,朝廷明確的劃分了職權範圍:“洪承疇督剿西北,盧象升督剿東南”

“猛人”的背後:解析孫傳庭經略陝西舉措

潼關、鳳翔的位置

孫傳庭對自己擔任陝西巡撫的職責十分明確,就是剿滅流竄至陝西境內的義軍,假如盧象升追擊義軍進入陝西,就在潼關協守,假如洪承疇追擊義軍進入甘肅就在鳳翔協守,看似職責很簡單,但對於手上既沒錢又沒兵的孫傳庭來說無疑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於是,孫傳庭想來想去還是要靠自己,最終確定下了“以秦兵衛秦地,以秦餉養秦兵”的方針。

整頓吏治、舒緩民力

崇禎雖然只撥給孫傳庭六萬兩軍餉,卻也給了“聽若自行設處,不中制”的權力,有了崇禎的保證之後,孫傳庭開始了貫徹自己“秦兵衛秦地,秦餉養秦兵”的方針。

貫徹這一方針的第一步就是——整治吏治、安撫地方。

孫傳庭認為“剿寇必先安民,而安民尤在察吏”,以此作為穩定地方的根本,因為甫一赴任就積極同陝西巡按御史合作整肅了一批不作為、侵佔稅糧、橫行鄉里的貪官墨吏。

歷朝歷代以來在徵稅一事上就存在一弊端,就是耗羨,所謂耗羨就是官府在徵收稅銀時為了彌補損耗多徵收的部分,這在當時十分普遍。但許多官吏藉此橫徵暴斂,激發起很大的民怨,如慶陽府推官加收耗羨每兩達五分,任內共徵收耗羨銀一千多兩,還指使衙役定秤每兩比民間重三分,秤的時候又高抬六七分,大約每兩重一錢,大肆貪汙,孫傳庭會同巡按將其緝拿審問。

經過雷厲風行的整肅,使得陝西地方頹廢的官場迎來一陣新風,為之後的清屯練兵、安撫流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步、賑濟災民、減緩民運

陝西境內共有五位藩王、四個邊鎮,連年徵輸,不僅地方存留早已枯竭,百姓更是困苦不堪,加上明末陝西天災不斷,流民四起,對此孫傳庭數次上疏請求朝廷賑災,最終崇禎十年二月朝廷撥付六萬兩白銀賑災,孫傳庭將賑災銀按各地災荒程度給與賑濟,總共賑濟貧民九萬八千餘人。

然而對於整個陝西受災的情形,這些賑濟無疑是杯水車薪,到崇禎十一年時鬥米價已漲至一兩,而且無處可買。

為此,孫傳庭決定從漢中買糧,漢中地處秦嶺以南,受災較淺,但漢中通往關中的道路艱難,只有棧道可供同行,而且由於年久失修,棧道早已廢棄。

於是孫傳庭下令先修葺棧道,派官兵兩千人疏通棧道,在撥一定數目的銀兩給官兵作為買兩的成本,鼓勵官兵修棧買糧,同時鼓勵棧道附近的百姓也參與轉賣糧食,與官兵一起往來販運,為了鼓勵運糧,留出一定的利潤給百姓和士兵,大大激發了士兵與百姓運糧的積極性,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災荒嚴重地區百姓的糧食問題。

清屯充餉

陝西境內共有四處軍鎮,其軍餉原本全靠陝西境內軍屯供給,但到了明朝末年這些軍屯用地早已被地方豪強侵佔,例如陝西巡撫管轄下的西安四衛“舊有額設軍屯計二萬四千頃,軍二萬四千餘名,廢弛既久,地歸豪右.......”

為了籌集軍餉、招募士兵,孫傳庭開始清理屯田以充實軍餉。為了能更好的推進清屯政策,孫傳庭採用先禮後兵的手段,首先出示詔示傳諭陝西豪右,希望在朝廷內憂外患之下能體恤朝廷的難處,希望得到地方士紳豪強的支持,以“忠義”來呼喚起當地士紳家國一體的意識,從倫理大義、家國大義、士人責任出發使自己的清屯政策處於不容置疑的位置,在以大義通曉士紳的同時,又強硬的表現出自己清理屯田的決心。

“猛人”的背後:解析孫傳庭經略陝西舉措

孫傳庭

孫傳庭命令西安府推官將官府存留的檔案中從頭查起,從“國初原額軍地即額徵糧草,一一查出,地不容失一畝,糧不容失一粒。”對那些不合作、持觀望態度的豪強進行嚴厲警告。

但陝西屯田被侵佔的積弊由來以及,如果從頭查起那麼引起極大的摩擦,為了避免引起反抗,也為了取得部分人的支持,孫傳庭只能根據實際狀況進行變通,制定了“通融祖制,設立新規”的政策。

所謂“通融祖制”就是承認屯田的現狀,允許照舊耕種,從各個衛所調取原來的存檔,每塊地原來屬哪個衛所哪個人都要查清楚,現在歸什麼人耕種皆要到官府稟告清楚,更名登記之後照舊耕種。

“設立新規”則是重新登記之後的屯田要照舊繳納稅糧,並限期徵收,根據屯田的肥瘠劃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納稅,其中“上地每頃十八石,中地每頃十五石,下地每頃十二石,每糧一石折銀七錢。”

經過這一系列的措施實施之後,清屯政策取得卓有成效的結果,

到崇禎十年四月的時候就清理出課銀三萬五千餘兩,崇禎十年九月時在西安前、後、左三護衛清出課銀145242兩。在西安右護衛清出本色麥米豆15356萬石,應納丁條草馬等銀4581兩。

到崇禎十二年時,僅清理屯田一項,三年共計徵收折色銀450000兩,本色米麥豆約50000石,崇禎皇帝對孫傳庭在陝西的清屯十分支持,並要求其他地方巡撫以孫傳庭為榜樣“今後各撫務以秦撫真心實事為法,不得自狃匱麴,徒煩仰請。”

但縱觀整個崇禎一朝,能將清理屯田這一政策真正實施下去的也僅孫傳庭一人而已。

清軍練兵

由於明代的軍屯是每頃地對應一名士兵,於是孫傳庭在清理屯田的時候也在整頓官兵,從西安前、後、左三衛中共清出營兵9338名,從右護衛清出2517名,全部是年輕力壯者。

這些清理出的營兵分成六營團練,但這些營兵久疏戰陣,難以禦敵,原本屬於陝西巡撫節制的固原、臨洮二鎮的官兵又在洪承疇統領,而延綏、寧夏等鎮的官兵,由於距離較遠又不方便調用,於是朝廷經過商議允許孫傳庭再行招募一萬新兵。

“猛人”的背後:解析孫傳庭經略陝西舉措

洪承疇

陝西自古以來就有尚武的風氣,“秦人之俗,大抵尚氣概,先勇力,忘生輕死。”秦兵素來驍勇善戰,如鳳翔府風俗“修習戰備,高尚力氣,以射獵為先。”延安府“藩漢互居,人性勇直,好尚武力,守望相助。”

孫傳庭認為“用兵莫善於土著,莫不善於遠調。”清理屯兵和招募僱兵都以陝西人為主,從中選取弓馬嫻熟、精通劍戟者數千人嚴加訓練。

孫傳庭對親手招募的這支秦軍格外重視,從武器的好壞親自試用,行軍佈陣親力親為,如何進剿,如何佈陣,如何接應,如何收營,都要窮思極慮,對官兵耳提面命,三令五申,最終成就一支天下聞名的精兵。

結語

孫傳庭十年蟄居,甫一出世,天下皆聞,然而卻也未能全身而退,最終落下悲慘的結局,崇禎的十七年犯下無數的錯誤,然而我認為他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在崇禎十一年時將洪承疇與孫傳庭全都調離陝西,假如留下一人......

然而,歷史並沒有假如。


參考文獻:

1.《明史》卷二百六十二,列傳一百五十

2.《明熹宗實錄》卷三十二

3.《崇禎長編》

4.孫傳庭:《孫傳庭疏牘》

5.《萬曆會計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