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故里,冲锋的旗帜高高飘扬

——中江县军民同心大力弘扬传承黄继光精神见闻

●胡国栋 邱红琳 本报记者 周 庆

“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67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毅然扑向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将一腔热血洒在异国的战场上。67年后,当人们再次诵读黄继光给母亲邓芳芝的最后一封来信,依然被他“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继光精神深深打动。

英雄故里,冲锋的旗帜高高飘扬

黄继光烈士雕像

英雄是一个时代高高耸立的精神丰碑,蕴含着激励人们前行的伟力。今年10月20日是黄继光牺牲67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以各种方式缅怀英雄,传颂英雄。纪念日当天,记者走进英雄故里中江县,挖掘英雄名字所蕴藏的精神矿藏,近距离感受英雄精神在广大军民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地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不断注入奋进的力量。

英雄故里,冲锋的旗帜高高飘扬

中江民兵在黄继光塑像前重温入党誓词

他的名字,后来人从未遗忘——

15名后人参军守护精神高地

英雄故里,冲锋的旗帜高高飘扬

2019年新兵入伍仪式

一年一度秋风劲,建功立业正当时。9月11日,随着2019年役前训练结束,200余名预定新兵在中江县人武部的组织下来到黄继光纪念馆开展宣誓活动,面对塑像,预定新兵们许下不忘初心、矢志报国的铿锵誓言。预定新兵唐凯告诉记者,这场宣誓仪式他盼了十多年,他的心情也许比其他人更为激动,因为他是黄继光的亲侄孙、也是第15个参军的黄继光后人。

英雄故里,冲锋的旗帜高高飘扬

黄继光后人、2019年入伍新兵唐凯

“从三爸黄继光开始,我们家里就有了送孩子参军入伍的传统。”黄继光的亲侄子黄拥军向记者介绍说,黄继光牺牲后,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又送小儿子黄继恕也就是黄拥军的父亲参军去了朝鲜,主要进行清理战场,构筑工事,帮助朝鲜人民恢复战后重建等工作。1958年,黄继恕所在的部队最后一批撤离朝鲜。回国前,父亲曾到黄继光牺牲的597.9高地祭奠:“哥哥,我明天就要回祖国了,家里一切有我照顾,你安息吧!”随后,邓芳芝又相继送三个孙子、一个孙女等黄氏后人参军入伍。“这是我的奶奶邓芳芝在三爸牺牲后定下的家规:凡黄氏子孙,不论男女都必须参军!从三爸算起,加上今年新入伍的唐凯,我们家里至今已有16个人参军了!”黄拥军显得十分激动和自豪。

英雄故里,冲锋的旗帜高高飘扬

黄继光的侄子黄拥军(左)向参观者介绍英雄事迹

“我的名字是奶奶取的,按照传统,我们都应该按照字辈取名。但因为我们觉得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共产党带来的,因此我们家族都喜欢取蕴含有红色基因的名字。”黄拥军说,受三爸精神鼓舞,自己于1989年参军到了北京武警总队,并于3年后光荣复员回到中江。2001年,黄拥军毅然放弃了前往德阳市电力局工作的机会,在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做了一名普通的讲解员。转眼间18年过去,如今的黄拥军主要负责馆里的陈列、布展工作,但无论工作内容怎么变化,他都没有离开过中江县,没有离开过黄继光的故里。“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作为黄继光后人,应该守护好这个精神高地。”黄拥军说。

英雄故里,冲锋的旗帜高高飘扬

武警四川总队新兵训练基地营学习黄继光精神

同样是为了守护好黄继光精神高地的还有黄拥军的姐姐黄晓兰和侄女顾凌。“我的姐姐是1982年参军,一直到2017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退休,是大校军衔。侄女顾凌2000年放弃了成都医学院的入学机会,参军到部队,2002年7月,她以优异成绩考入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后被分到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7医院(现空降兵军医院)。今年国庆大阅兵,她还负责了医疗工作。”黄拥军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道,“我的女儿今年15岁,因为受到三爸和家族的影响,她从小也立下了参军志!”

他的事迹,老百姓耳熟能详——

英雄元素融入城市大街小巷

一个名字就是一个精神标杆,一座城市就是一部红色历史。

漫步中江县继光大道,记者看见,这条街道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在中江县,以黄继光名字命名的地方多达10余处,包括继光大道、继光水库、继光桥、继光实验学校等。多年来,黄继光英雄事迹已在中江县家喻户晓,继光精神更是根植当地140余万百姓心中。“英雄的名字与精神是永难磨灭的历史记忆,将英雄的名字和事迹融入城市景观,可以让群众时时感受到强烈的英雄精神和英雄文化。”同行的县领导感慨地说。

一条英雄街、一座红色城。岁月流逝,这些街道早已不是曾经的模样,但无论城市如何变化,英雄的名字都永远不会磨去,这些街道自冠名之日起,就承载着这座城市对英雄的追思与怀念。

铭记英雄,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更是为了传承英雄的精神品格。沿着继光大道往西走,就来到了黄继光纪念馆。当天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络绎不绝。陈列室内,导游深情朗读黄继光牺牲前夕写给母亲的家书,大家静静聆听,眼神里满是感动。据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每天都有群众自发前来祭扫,每逢清明节、国家公祭日、黄继光牺牲纪念日等,各界群众、广大青少年和部队官兵都要来此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

英雄故里,冲锋的旗帜高高飘扬

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

“沿着英雄的足迹,140余万中江人从红色的土地上走来,13亿中华儿女从英雄的故事中走来。母亲请坚信,祖国请坚信,我们都是继光人……‘继光精神’永不改变,‘继光精神’薪火相传!”黄继光塑像前,来自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的学生们满怀深情地献上了一首为祭奠英雄黄继光而作的诗歌《信中国·敬英雄·争做继光好儿郎》。一句句饱含感染力的语言,把对英雄黄继光的崇敬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英雄故里,冲锋的旗帜高高飘扬

朗诵诗歌缅怀英雄

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副校长唐盛花是这首原创诗歌的作者,她介绍说,“我们学校创建于2004年,是以黄继光的名字命名的学校之一。”中江县这边的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知晓黄继光的故事,英雄黄继光的精神也一直浸润到学校的各项德育活动当中,很多活动都是围绕弘扬黄继光精神来进行的。“我们学校设立了专门介绍黄继光生平事迹的宣传栏。每年的入队、入团仪式,我们都选择在黄继光纪念馆举行,目的就是为了给新少先队员、新团员们传递黄继光的精神。”

英雄故里,冲锋的旗帜高高飘扬

朗诵诗歌缅怀英雄

朗诵结束后,一名少先队员兴奋不已地告诉记者,“黄继光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他勇敢地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争取战争的胜利光荣牺牲,我要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做继光精神的传承人!”

英雄故里,冲锋的旗帜高高飘扬

少先队员入队仪式

他的精神,鼓舞大家迎难而上——

英雄精神激励官兵奋勇担当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22日上午,中江县人武部组织全县专武干部和县民兵应急连在黄继光纪念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黄继光塑像前,全体专武干部和民兵精神饱满,斗志昂扬,铿锵誓言回荡长空。跟随讲解员,全体人员重温英雄光辉事迹、倾听革命传统故事,近距离感受英雄先烈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英烈遗志,时刻牢记职责,强化担当、不辱使命,“不立功,不下战场”。

英雄故里,冲锋的旗帜高高飘扬

民兵抗洪抢险

“结合黄继光烈士牺牲67周年纪念日,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强化大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该人武部政委郑雷告诉记者,人武部自建部以来,始终继承和发扬继光精神,大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聚焦备战打仗核心职能,加快完善应急力量建设,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现如今,每年主动要求参军的适龄青年逐年增长,参军入伍在当地也成了一种荣耀。

“当年,黄继光烈士为了人民的利益,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牺牲。现在,我们弘扬他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精神,建好民兵应急力量,也是为了给群众筑起一道安全屏障。”该人武部部长汤健告诉记者,中江县位于川中丘陵地带,降雨较丰沛而季节分配不均,全县河流沟渠纵横交错,塘库堰渠星罗棋布,洪涝灾害相对较多,民兵应急救援任务繁重。为此,他们每年结合辖区内自然灾害特点和民兵可能担负的任务,组织专武干部和民兵开展水上救援、防火灭火、防暴维稳等课目训练,有效提高了民兵抢险救灾和应急能力。在完成战备、训练等各项任务的同时,全力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抢险救灾。

英雄故里,冲锋的旗帜高高飘扬

转运物资

人们不会忘记——“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江县“党员民兵突击队”迅速投入到保卫家乡的战斗之中。当得知比邻的绵竹灾情十分严重后,他们听从命令,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第一时间赶赴绵竹灾区抗震救灾;当建兴水库大坝出现重大险情时,他们又不顾疲劳、连续作战,用身体托起保护大堤的人墙。

人们也不会忘记——在中江县悦来镇潘山村和鲇桂村,县人武部派出第一书记驻扎帮扶村,与村民朝夕相处;帮扶干部职工不论寒暑走村入户,精准识别贫困户致贫原因,一户一策,制定有效帮扶措施;扶助集体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形成脱贫致富长效机制。

英雄故里,冲锋的旗帜高高飘扬

转移受灾群众

人们更不会忘记——2018年7月11日,中江境内因连续暴雨,导致河水暴涨,山体滑坡稻田被淹,房屋倒塌,城区部分路段和个别城镇出现内涝,群众受困。危机时刻,县人武部迅速集结民兵350余人,不分昼夜奋战在抗洪一线,救出被困群众440余人,转移群众2000余人,加固河堤1500余米,抢修道路3800余米,有效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冲锋的旗帜依旧高高飘扬!”仰望黄继光烈士的塑像,他依然像67年前那般保持着壮烈扑堡的姿势,目光如炬地守护着和平。阳光下,邓小平为黄继光塑像基座所题“特级英雄黄继光”七个大字熠熠生辉,仿佛正在指引着广大军民向着胜利的前方继续冲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