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懒得争论、所以沉默…

聪明人、懒得争论、所以沉默…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什么道理,是聪明人才懂得?有人回答说,不要和傻瓜争论。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争论。菜市场,老太太能和商贩争论一早上,关于买的菜到底新鲜不新鲜的问题;批发市场,有些人能和老板争论一个小时,就为了衣服到底值不值这些钱。

最后的结果,胜利者洋洋自得,觉得自己掌握了自己的人生,更掌握了别人的人生,似乎通过争论的方式,就能证明孰胜孰非。

只是聪明人,从不争论,就像一句话所说,不和傻子论长短,也是因为他们懒得争论,所以聪明人,总是沉默不语的。

聪明人、懒得争论、所以沉默…

很多时候,争论一开始,你就已经输了。

争论的意义在哪?无非是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每个人各执一词,说着对自己有利的观点,活生生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了一场辩论赛。

古时候刚好就有这样一个人,只是他自以为是的聪明,却害死了自己。

当初诸葛亮带兵出祁山的时候,王朗想要凭借自己的口才,说服诸葛亮主动投降,于是就天下形势进行一顿点评,并且对诸葛亮说了一句:“你如此聪明,那你自然明白该怎么做吧?”

聪明人、懒得争论、所以沉默…

没想到的是,诸葛亮完全不为所动,权当自己没听见,并且大骂一通,大有一种我才不和你讲道理的架势。

最后的王朗,看似是被诸葛亮骂死的,但其实是被自己气死的。因为争论这件事,谁当真,谁先开始,其实谁就已经输了。

你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想要证明自己优秀,但真正的聪明人,才不和你在一起攀比,他们不把你当成陪衬,也不需要你把他们当成陪衬。

聪明人,大多心态好,因为他们选择的路,有自己的道理,不会因为你的三言两语,就改变自己,更不会因为你的挑衅,就和你在一起浪费时间。

聪明人、懒得争论、所以沉默…

不是所有的争论都有输赢,最有可能的情况,便是你们都有道理。

俗话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看待的事情自然不同,你觉得你有道理,只是你不明白别人的道理而已。

之前上大学的时候,两个女生在一起争论,争论的话题是到底应不应该买贵的衣服。家境好的女生,觉得不能委屈自己,女人就得对自己好,但是家境一般的女生,觉得能穿就好,何必生活的那么奢侈。

这件事上,本身就没有对错,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不同,生活层次不同,自然看到的事情就不同。就像两个人在爬山,有些人说树多,有些人说草多,难道还要数一下,分一个谁对谁错吗?

聪明人、懒得争论、所以沉默…

聪明人,从不争论,也懒得争论,鸡同鸭讲,最后不是鸭被烦死了,而是鸡被累死了。所以那个能在人群中沉默的人,往往是最聪明的一个,不耽误自己的时间,也不让别人心烦自己。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本身就是在说,人和人之间一定会有差异,但是你要做的,就是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的地方,改掉自己的不足之处。

只是,有些人往往只看到了别人的不足,却忽略了自己的不足,于是总喜欢在别人身上找问题,好争论者,容易一事无成,毕竟时间都浪费在评判对错之上,哪有力气去改变自己。

聪明人、懒得争论、所以沉默…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你的话很宝贵,说给了错的人,白费了口舌不说,还浪费了自己的感情,但是一旦你遇到对的人,每句话才有存在的意义。

因此,聪明人,懒得争论,不会和无关紧要的人浪费力气,所以他们才总是沉默,毕竟沉默是金,有些时候不说话,比乱说话更起作用。

聪明人、懒得争论、所以沉默…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