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初心惹“塵埃”

莫讓初心惹“塵埃”

現實中,有些年輕幹部經常苦惱煩悶:有的覺得自己沒白沒黑、拼死拼活地加班,結果卻不盡如意、事與願違;有的徘徊在自認為“兩邊不討好”的借調路上,過著糾結不定生活;有的整天沉浸在精緻的“自我設計”和別人的“八卦傳說”中無法自拔,戒不掉、理還亂。“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則心淨無塵”。縱觀這些年輕幹部的“眾生相”,根源就在於信念不定、心態不正、夢想不明。

勤學善思,掃盡塵埃守本心。“修其心治其身,而後可以為政於天下”。理想信念大廈的壘築豈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堅持不懈的學習和鍥而不捨的修正。年輕幹部思想活躍、精力充沛表現欲強,更應始終保持平常心、上進心、好學心,在精神境界、道德素養、理論政策等方面日日有進、久久為功。習近平總書記年輕時在梁家河插隊,什麼都不帶,就帶一箱書,“白天勞動、晚上看書”成為他知青生活的常態。年輕幹部無論如何都要時刻上緊勤學苦練的“發條”,在系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中去掌握本領、求得真知,在日學日行、博聞強識中增強人生的“厚度”。如果不搶在光陰的前面勤學善思、掌握本領,必然就會因頭腦空虛、本領恐慌而辜負青春;假若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滑坡,就可能由於把握不好“度”,一葉障目而誤入歧途,抱憾終身。

心靜不亂,褪去浮華歸本真。“洗盡鉛華也從容,年少都有凌雲志”。有的年輕幹部平時躊躇滿志,卻因為錯失一些機遇而心灰意冷、鬱鬱寡歡;有的年輕幹部工作“上下不對稱”,一心討領導歡喜,對群眾卻漠視不見,偏離了為官從政的初心。太多私心雜念只會讓名利的“枷鎖”更緊更重,健康向上的處世心態才是取信於民、成長進步的關鍵。晚清名臣曾國藩一生樸實諳練、摒棄亂習、謹言慎行,注重自我修煉和沉澱,為後人樹立了立功立德立言的表率。褪去浮華不是“佛系”無為、看淡人生、無慾無求,而是保持務實嚴謹的作風,擺脫物慾名利的“枷鎖”。越是在人生失意之時,越不能一蹶不振、蹉跎歲月,理應保持清醒、燃起鬥志、愈挫愈勇;越是在人生得意歡暢之時,越要常存憂患意識、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要堅信這都是成長的磨練,人生的考驗。

登高望遠,腳踏實地固本位。宋代呂本中在《官箴》指出:“處事不以聰明為先,而以盡心為急”。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年輕幹部也擺出一副“老油條”的架勢,講起話來“假模假樣”,對待工作“敷衍塞責”,對人情世故倒是研究得“爐火純青”。凡事不實幹、不付出,總想著依靠別人不勞而獲;遇事不冷靜、慌忙亂,總想躲在別人後面怕受牽連……然而這些正是阻礙年輕幹部成長成才最大的隱患。“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年輕幹部既要志存高遠、豪情滿懷,更要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絕不要妄想有什麼捷徑法寶,也不要總是這山看著那山高,更不要想著攀龍附鳳,一朝飛上枝頭變鳳凰。唯有從零做起、謙虛好學,把前進的“臺階”踩實踩穩,才能在強筋健骨中收穫“真本事”,學到“真本領”。

俗話說“功到自然成”。只有經受一番寒徹骨,練就紮實的“基本功”,才能挑得起“急難險重”的大梁;只有經風見雨、飽受歷練,才能練就強大的內心,做到“臨大事而不亂,臨利害之際不失故常”,經得起任何困難風險的挑戰;只有涵養“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高境界”,常思己之不足,常患德之不崇,才能收穫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為官從政的路上,每一名年輕幹部都要拭去思想塵埃、堅守不變初心,在奉獻青春年華中收穫成長。

作者:邢椿琰 單位:山東費縣縣委組織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