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公司关停潮升级,11月底前或有大规模清退,企业该何去何从?


离岸公司关停潮升级,11月底前或有大规模清退,企业该何去何从?

离岸账户因其调拨资金自由、无外汇管制等优势成为外贸人收款地最佳选择。但现如今,离岸账户开立的门槛却越来越高,埋怨离岸账户被冻结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近期,不少投资者表示接到银行通知,离岸账户将被关闭,更有传闻说“11月底之前,离岸账户关停潮将会来袭,绝大部分离岸公司账户将被清退”。

其实今年以来,随着审查的严格,已经有不少企业遭遇了离岸账户的核查。更有甚者,没有收到任何通知就直接被关停了账户,直到买家汇钱被退回时,外贸企业才发现,账户竟然已被封!

离岸公司关停潮升级,11月底前或有大规模清退,企业该何去何从?

让外贸人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正常贸易的离岸账户也会被封?有些企业甚至按照香港的要求做了年审。

归根结底,各国对离岸账户的监管愈加严苛是离岸账户减少的重要原因。而监管严苛也得力于CRS政策的落地。

CRS是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的英文缩写,中文翻译为“统一报告标准”,它是一个对税收居民金融账户信息进行交换的指导准则,目的就是加强全球税收合作,提高税收透明度,打击利用跨境金融账户逃避税。


根据OECD(经合组织)的统计,在过去的十年间,全球离岸账户数目平均下跌了34%,资产规模达5551亿美元。其中,超过2/3账户数目的减少主要归功于OECD推行的CRS金融账户涉税信息交换的实施。

CRS在2017年9月开始第一次交换和2018年9月第二批配对国家之间的涉税信息交换,共有90多个税务管辖区之间互换了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其中根据OECD的统计,这90多个税务管辖区的国家和地区共获取了4700万个离岸金融账户的信息,涉及资产价值达49000亿欧元的账户。

离岸公司关停潮升级,11月底前或有大规模清退,企业该何去何从?

根据2019年5月OECD世界经合组织官网公布的最新消息,目前加入CRS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93个与中国CRS“配对”成功,几乎涵括中国高净值人群心中所有“税务天堂”,如开曼群岛、英属维京群岛、百慕大、巴拿马、瑞士以及香港、新加坡。

与中国“配对”之后,会互换税务信息。

在CRS机制下,通过一层层的识别,你设在“配对”国的金融账户,包括个人境外银行账户、离岸公司账户、离岸信托账户,余额和收入信息几乎全部传回中国。两地税务机关能够交换并且获取相关信息,金融账户信息逐渐走向透明化。

随着2018年-2019年全球范围内加强反洗钱查处和打击逃避税行为,银行对于离岸账户的每笔交易的审核会更加严格。

离岸公司关停潮升级,11月底前或有大规模清退,企业该何去何从?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一些有离岸账户的外贸人收到海外汇款(特别是从敏感国汇出),需要提交一大堆材料证明交易真实。而银行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审核每一笔这样的汇款,使得效率降低,出口商迟迟拿不到货款。

首先,银行审查力度的提升势必会使其运营成本上涨,这时,银行需要更多能为其盈利的大型外贸企业来承担上涨的运营成本,而非中小微企业。

有些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也不愿意付出这样的审核成本,于是干脆关停了一大批中小客户的离岸账户。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以汇丰领头的众多香港银行,为了吸储取消了很多杂费,比如年费等收费项目,但另一方面仍然在高度监管。

另外,随着信息壁垒逐渐被打破,中小型外贸企业数量急剧上升。而作为外贸企业的跨境收款地最佳拍档—离岸账户,其需求量必将持续增长。但境外银行(包括香港)在一个政策紧缩的大环境下,结合本身利益与风险的综合考量,又不得不对开户客户进行进一步筛选。

离岸公司关停潮升级,11月底前或有大规模清退,企业该何去何从?

从2017年开始,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内地银行已经开始清查离岸账户。

而去年,恒生银行清理关停的离岸账户甚至超过了1万个,从这几年香港银行清理账户的规律来看,通常持续时间约为4个月左右,从8月底开始到12月底结束。

离岸公司关停潮升级,11月底前或有大规模清退,企业该何去何从?

全球反避税加强后,国家对离岸账户的监管越来越严是肯定的,更严重的是,离岸账户关停潮不是银行“一时兴起”,而是大势所趋。

但离岸账户的设立有其商业上的需求,对于国际化的投资、贸易等交易,离岸账户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已拥有或未拥有香港银行账户的朋友们真的建议多开几个账户备用,

在将来3-5个月内这些银行的审查都会非常严厉,即使账户未被关闭,也会有非常多的使用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