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到底该怎么减?

基层减负,到底该怎么减?

监督检查组开展工作。李海球 摄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申正勇

近日,湖南湘西州永顺县桃子溪村教师李田田在网上发表一篇题为《一群正被毁掉的乡村孩子》的文章,引起热议。她在文中说,教学期间频繁有上级前来检查卫生,几乎每周都有,严重影响教学。

一篇发在个人公众号上的短文为啥引爆网络?根本原因是这篇文章反映的事实是近年来广受诟病的形式主义和基层减负问题。

今年3月,中央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通知发出后,各级各地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和办法。这些措施让形式主义有一定“低头”,基层负担也有一定减轻。但实事求是地说,离中央要求和基层期盼还有很大差距。

那到底我们要怎样才能彻底解决形式主义问题?真正为基层减轻工作负担?

要“解剖麻雀”,就得由表及里下刀,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也得由表及里地剖析。减少会议、文件等做法,只是形式上减了负,只解决了“表”的问题;如果会风文风不改,仍然开长会写长文,效率和质量提不高,“里”的问题仍然存在。

批评了几十年的形式主义,喊了多少年的基层“减负”,但似乎形式主义越演越烈,基层“减负”越减越重。

为什么会走入这样的怪圈?因为没有真正明确减负的目的和标准。以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由此产生了新的形式主义;为了“减负”而“减负”,由此增加了新的负担。

力戒形式主义,不是说不要“形式”。任何一项工作,形式和内容相辅相成,但形式得服从内容,如果为了形式而形式,那就是形式主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切不以促进工作为目的的做法,就是形式主义。

为此,基层减负,起码应该实现两个效果、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实现为“身”减负,让干部从那些可有可无、无关痛痒的杂事中抽身,去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实现为“心”减负,让干部从那些繁文缛节、杞人忧天的心事中收心,去思考大事要事。

会议少了、文件减了,但是如果各种检查、考评还是那么繁多,基层干部还是“五加二”“白加黑”地没日没夜地干,能说减负了吗?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身体累垮,纵有为民服务的思想,纵有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都只能望洋兴叹。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基层减负,到底该怎么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