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宾馆”鼓起贫困户“钱袋子”

为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生猪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在省委组织部的关心帮助下,2017年6月,武定县委、县政府与正邦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30万头生猪养殖循环农业生态园项目投资协议书》,通过科学规划选址,整合财政扶贫资金扶持贫困村合作社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探索建成了武定正邦生猪养殖“扶贫工厂”,实现了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协作共赢的同时,让以往的农舍猪住上了犹如宾馆般舒适的现代化养殖厂房。

强整合,资金变资产。武定县与民企上市公司江西正邦集团合作,通过财政扶贫资金扶持贫困村合作社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形成固定资产量化到贫困村集体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租赁给正邦集团进行生猪养殖,建立“资产收益+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整合沪滇扶贫协作、大唐集团、中烟公司等扶贫资金3582.65万元,在 6个乡镇建设1000头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单元24个,养殖规模2.4万头、年出栏生猪4.8万头。目前完成高桥镇和插甸镇8个养殖单元建设,投放养殖仔猪8000头。

固联结,村企现双赢。武定正邦生猪养殖“扶贫工厂”模式,实现了生猪养殖业由传统的小而散、脏乱差的养殖状态向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企业化、生态化发展,提高了养殖效益;节约了投资成本,实现轻资产经营,使企业更具有原生动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同时,通过发展规模化养殖,正邦集团减少了饲料、兽药等销售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经营效益;破解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无胆量“五无”突出问题,村集体和贫困户获得稳定的租金收益,达到了财政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目前,完成建设投放养殖8个养殖单元,年底将相继出栏第一批肥猪8000头,实现带动10个贫困村集体和2133户、714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获得第一笔分红收益80万元,每出栏1头肥猪,由正邦集团支付贫困村合作社“住宿费”100元。项目全面建成后,武定县第一期建设的24个养殖单元,每年可养殖生猪2批次,出栏育肥猪4.8万头,带动项目区28个贫困村集体和54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9887名贫困人口获得分红收益480万元,户均分红880元。

建机制,激活内生动力。为加强对贫困村合作社获得租金收益分配的指导和管理,武定县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和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和《乡村公共服务岗位管理办法》,严格要求项目受益村坚决杜绝“坐等分红”、“一分了之”、“平均分配”现象,把收益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10%的收益可以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性事业等;90%的收益量化到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村级组织设立乡村公共服务岗位,贫困户通过有偿服务的方式获取分红收益,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缺乏号召力的问题,促进了村集体经济与党组织凝聚力“互促互强”良性循环。

武定正邦生猪养殖“扶贫工厂”资产收益扶贫模式,通过明晰产权、完善机制,转变了财政支农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式,将原来的“资金到户”变为“分红到户”,把扶贫资金变成了带动贫困村、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猪宾馆”,培植壮大了当地生猪养殖产业,鼓起了贫困户的“钱袋子”,突破了产业直接扶贫瓶颈,走出一条“真扶贫、扶真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段敏 陈世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