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搬家”銀行怎麼辦

存款“搬家”銀行怎麼辦

“存款放活期裡利息才0.35%,放在餘額寶、貨幣基金裡能達到3%以上,放在銀行理財產品裡也能達到3%以上……”似乎一夜之間,街頭巷尾都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有錢放在活期存款裡太不划算了!事實似乎也是如此——

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在財政性存款增加6284億元的同時,人民幣存款整體減少了4027億元,住戶存款減少8967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2068億元。一個月內,住戶存款流失近9000億元,引發市場關於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分流存款、“錢荒”再襲、央行收緊銀根等的諸多猜測。

存款搬往何處

對於存款流失的原因,有專家指出主要是季節性因素。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存款對高收益理財的增值訴求有增無減,單純放在銀行定期或活期存款賬戶上已經滿足不了企業和家庭理財的需要。近期,互聯網金融發展也愈發蓬勃,與貨幣基金聯手近5%的收益率和高流動性讓不少閒錢紛紛加入。面對這些多元化短期高收益理財渠道的分流,銀行留住存款顯得愈發困難。筆者認為“存款搬家”主要有四個方向。

高收益銀行理財分流。由於銀行存款利率並未完全實現市場化,許多銀行都把發行高收益理財產品作為主要的競爭方式。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更貼近投資者需求,這導致大量的銀行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向銀行理財產品“搬家”。據普益數據統計,2013年10月份,共有130家銀行發行了3179款個人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環比增加0.6%。

外資行不再“隔火相望”。央行將存款利率上浮幅度擴大至基準利率的1.1倍後,各大城商行、股份制銀行、國有銀行先後對各期限的存款利率進行了不同調整。最近獲悉,一直“靜坐觀火”的外資行也加入到存款利率上浮隊列中。日前,南洋商業銀行已將人民幣大額定期存款利率上浮。而匯豐銀行主頁打出了2年定存4.125%的廣告,上浮幅度均達到了10%。毫無疑問,提價的原因之一是衝著存款去的。

互聯網理財爭相分羹。隨著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不斷推出,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迅速推進。貨幣基金的收益超出活期存款十幾倍,在實現T+0後更是擁有與活期存款無異的流動性,無疑這也衝擊著銀行的活期存款業務。“餘額寶”來勢洶洶,截至9月末,對接餘額寶的貨幣基金“天弘增利寶”用戶數突破1300萬,規模已經達到556.53億元。

貨基出新招截流存款。有消息稱,國投瑞銀基金已在公司內部試行以貨幣基金份額的形式發放員工部分工資。在員工自願的基礎上,約定每月工資的一定數額直接以貨幣基金份額髮放。此外,11月1日起,長城基金也和其控股股東華能集團合作推出“工資寶”,集團員工可以選擇以貨幣基金份額代替現金髮放。採取貨幣基金份額髮工資,基金公司繞過銀行,直接從企業終端搬走銀行活期存款。

銀行如何接招

面對利率市場化下的存款業務分流,銀行該如何應對?

首先,銀行應提升利率定價能力,完善利率定價管理政策和程序,建立包含宏觀經濟運行指標、市場流動性、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等各種變量在內的內部資金定價系統。

其次,應加強對利率風險的管控能力。參照合理的成本收益方法,綜合考慮風險補償、費用分攤、客戶讓利幅度、產品收益相關性等因素確定價格水平,防範價格不匹配帶來的損失;借鑑西方經驗,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對利率風險進行分拆、捆綁、組合和轉移。

最後,應加強傳統負債業務的管理運營水平,根據市場需求不斷研發個人負債衍生產品,以客戶剛性需求鞏固和擴大市場份額。

而利率市場化下的銀行理財又該何去何從?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銀行理財產品不僅是利率市場化先行的試驗品,也是利率市場化之後存款市場價格的特有體現形式。受到制約的基準利率低於市場需求的回報率,銀行理財產品把投資者的需求與市場的需求回報率相結合,使自己的收益反映出市場真實的投資收益,各銀行大量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高於同期基準利率,在一定程度上真實地反映了市場各方對通脹水平以及貨幣政策調整的預期,也反映出市場資金的供求關係。

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對銀行理財而言,除了不斷完善自身、積極適應市場環境外,當前更為重要的是重新進行角色定位,逐步從“利率市場化的替代品”迴歸到“代客理財”的本位中。

銀行需發揮渠道、信用、客戶基礎優勢,研發更為多樣的具有競爭力的理財產品集群,建立期限、收益率、流動性要素組合更加豐富的產品體系,創新特色型理財產品,重點發展具備活期存款或通知存款特點的開放式或滾動型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需建立快速響應的產品研發體系,提升客戶體驗和市場響應能力。優化流程、提升服務,不斷提高客戶認知度、滿意度;充分利用利率市場化的靈活定價機制,優先發展高價值人群的資產管理業務;還需實現信息技術和銀行理財創新發展的聯姻,尋求與新興第三方機構的合作,嘗試推出互聯網銀行理財產品。

利率市場化下,利率處於一種不確定的狀態,金融市場會隨著利率的變化而起伏不定。股市、樓市以及其他的金融產品的漲跌和利率之間有著極大的關係,而利率市場化下所形成的利率能夠把股市、樓市以及利率之間的關係充分反映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時,利率的參考作用會大大增加。

從國際經驗來看,利率市場化後,銀行存款利率一般會提高,貸款利率則會下降,居民存、貸款將會得到更多的實惠。

利率市場化給百姓帶來的好處就是理財選擇更為多樣。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將倒逼銀行的存款業務、理財產品有更多差異性,老百姓理財也可以有更多選擇。

當然,利率市場化後,居民理財有了更多選擇的同時也面臨著風險多樣化。“收益與風險相匹配”、“流動性和盈利性負相關”是不變的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