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战机能击落大型隐形轰炸机吗?

红龙军团长


歼20作为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重型四代机之一,拥有超机动、超音速巡航、超隐身、超信息化战场感知等四大强悍的4S能力!其性能绝对是世界顶尖,得益于后发的高起点技术优势,歼20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美军引以为傲的F22。而全世界目前唯一的大型隐身轰炸机只有美国B2,作为一款二十多年前的产品,其外形虽然看起来仍旧十分科幻,但是在很多方面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更重要的是轰炸机主要执行的是轰炸任务,一旦被雷达发现,以B2的机动和自卫能力,完全就是一个活靶子,别说是歼20,就算是二代机也照样分分钟将其击落!


(B2隐身战略轰炸机)

我们先看看B2被发现了歼20有没有把握将其击落?首先从速度上看,B2和其前任B1B的超音速突防策略不同,完全依赖于雷达和红外隐身进行暗夜突防。由于飞翼布局对气动的影响,以及GE F118-110非加力涡扇发动机的限制,B2轰炸机最高速度只能达到0.95马赫,这不仅比不上B1B的1.25马赫,和歼20的2.5马赫最高速度相比更是相差甚远。歼20虽然目前只是装备了涡扇10B发动机,但是依旧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即使不开加力,也能够在短时间内追上B2轰炸机。
(B2轰炸机眼花缭乱的隐身设计)

那追上了B2以后,歼20怎么攻击?先来看看B2的自卫能力,B2轰炸机的杀手锏就是隐身能力,因此在执行任务时,一般是不会额外配置护航战斗机来增加其暴露的危险,所以在应对攻击时,B2只能自力更生,完全依仗自身,不能指望外界援助。B2最主要的的保命手段就是APQ-50型和ZSR-62型电子对抗系统,这两个系统能够为其提供短距离的雷达预警,并且在遭遇攻击时可以进行电子压制和干扰弹迷惑。在遭遇非隐身战斗机时,B2能够在敌方还未发现自身时,提前得到预警,并改变航向和高度,释放干扰弹进行逃离,成功率非常之高。
(释放干扰弹)

而歼20自身也是高度隐身战斗机,B2的电子对抗系统即使能够发现,那时候歼20也早已经进入攻击阵位,B2已经回天乏术。歼20在制空作战时能够携带6枚空空导弹,其中腹部弹舱4枚霹雳15,两侧弹舱装备两枚霹雳12或者霹雳10,其中霹雳10采用了特殊的红外凝视导引头,能够有效的分别B2和其释放的红外诱饵弹,做到一击必杀!而霹雳12和霹雳15属于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虽然B2隐身轰炸机由于雷达波反射信号弱,不可逃逸距离通常不到15千米,但是只要拉近了打,以B2的机动性,绝对逃不出霹雳15的4马赫致命一击!
(歼20弹舱)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也能看出,歼20对B2轰炸机能够做到追的上、打的下,但是这一切必须建立在一个先决条件之下,那就是找得到!那么我们是否能够有效发现B2轰炸机呢?首先从歼20本身来看,歼20装备了发射功率在24千瓦的全球最强战斗机有源相控阵雷达以及先进的光电分布式孔径传感器系统,能够在较远距离上发现处于静默状态的B2轰炸机。但是以歼20的自身战场感知能力,如果不是预知B2的突袭路线和活动空域,发现B2依旧有不小难度,所以这就必须其他节点的支持!
(歼20的分布式孔径传感器分布位置)

除了歼20本身的雷达之外,在我军拥有完整空中作战体系的前提下,各种空中预警机、舰载和地面雷达也可以为歼20提供目标指引,并且通过数据链系统实时更新并分享目标的各种参数变化!就目前来看,米波雷达和无源雷达是遏制和发现隐身飞机的主要手段,米波雷达主要是利用B2本身隐身涂料只能对特定的微波段有较好吸收能力的空挡,采用米波段雷达波对B2进行探测。不过米波雷达虽远,但是精度不高,需要多点架设,运用三角函数原理进行计算推断才能得出隐形目标的准确位置,有一定延迟性,很容易被B2逃脱,因此米波雷达还必须配合无源雷达使用。


(国产米波反隐身雷达)(米波雷达阵列布置,才可能高精度探测隐身飞机)

无源雷达其实就是被动雷达,它自身不主动向外发射雷达波,只接收其他目标向外散发的电磁波信号,以此来侦查目标。B2轰炸机主要依靠其机载的AN/APQ-181有源相控阵雷达进行地形扫描和目标寻找,这种雷达作用距离远,但是功率也大,向外散发的雷达波信号也很强,一旦米波雷达发现其电磁波信号,无源雷达便可以在百公里之外的距离对其进行准确的跟踪定位。
(无源雷达依靠接收其他装备的电磁波信号进行探测)

我国目前的反隐身雷达技术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在去年还曾经公开发布过反隐身雷达全程跟踪并识别F22的消息,对于雷达反射截面积比F22更大的B2来说,完全不成问题。既然能够远距离发现B2,以歼20的攻击能力,击落B2自然也不在话下!


军武吐槽君


发现意味着摧毁,尤其是对待像歼-20这样的战机,别说是对付轰炸机了,就是对付三代、三代半战机都是优势明显。在我军的对抗演习中我们的歼-20战机做到了10:0的战绩,足以见到歼-20战机的突出优势。



以歼-20战机装配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根据军事专家的推测,由于歼-20机身较大,机头尺寸较大,其有源相控阵雷达直径应该超过1.0m,至少配备2000以上的T/R模块,其探测战斗机大小的目标应该超过200公里以上。我们在借鉴一下世界上优秀的隐身战机的雷达数据。


以F-35为例,搭载了AN/APG-81相控阵雷达,但是该雷达阵面较小,只拥有1580个多个发射/接收(T/R)模块,而F-22使用的是APG-77雷达,发射/接收模块高达1900个,探测距离也比F-35远了三分之一。据国内中电科14所雷达研制单位指出,歼-20得益于拥有充足的头部空间,发射/接收模块在2000到2200之间,突破功率高出了F-22百分之五十,完全能保证在F22战斗机探测范围外首先发现其踪迹。虽然,没有透露具体探测数据,但是相对于F22的200公里探测距离,显然要高出一些。

那上述的相关信息,我们就比较容易的来判断,歼-20战机对于隐身目标的探测,肯定要远强于其他隐身战机。那么在针对隐身目标探测方面并不是等于发现不了,而只是等于压缩了发现距离。对于像B-2这样的大型隐身目标来说,其雷达反射截面只有0.1平方米以下,只会让歼20的探测雷达,在探测距离上打折。比如,歼-20拥有200公里的探测距离,但是探测隐身目标可能就会缩短到100公里,但是同样的道理,歼20战机也是隐身战机,同样无法对被对方所发现。

那么本文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虽然像大型隐身轰炸机拥有很难发现的优势,但是它同样无法发现歼-20这样的隐身战机。那么歼-20利用其隐身性能就能发现像B-2这样的大型战略轰炸机。对于现代战争而言,发现就意味着摧毁,更何况还是针对没有战斗力的大型隐身战略轰炸机呢?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淡然小司


目前大型轰炸机只有B2隐身轰炸机了,对于这款没有任何防御力的隐身轰炸机,只要被发现,别说歼20了,就是其他战机那是稳妥妥的将他击落!

要对付B2轰炸机,主要还是解决“发现”这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宣布B2已经死了,根本没有跑的机会了。B2的各个方向对雷达波的隐身性都非常强,这种自身价值24亿,加上保养维护其服役生涯可能花个100亿左右的战机,没有100%的把握恐怕宁愿远远的发射2000~3000公里的导弹,绝对不会轻易的去冒险,这可是输不起了。



一旦B2被发现,那会被集中一切力量,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将其击落,因为太有价值了,击落一架相当于击沉一艘航母的价值,这可比击沉航母简单多了。而且B2无论是机动性还是速度,都是非常差的,为了保持隐身性,B2牺牲非常大,就他那个弯弯曲曲的进气道、发动机,能量的损失都不知道有多大,更别提机动性了。

B2玩的就是隐身性,所以一旦被发现就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了,歼20当然是对付B2最好的战机了,因为远程预警机肯定为B2盯紧这战场,一旦发现战机靠近就会通知幽灵赶快跑路,而其他空域战机先其考虑支援,而歼20同样玩的是神不知鬼不觉的摸到你身边,都被攻击了才知道原来已经被摸哨了!


狼烟火燎


歼20简介

歼-20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五代战斗机中唯一使用鸭翼设计的机型,而且是一款采用全动V型垂尾设计的机型,通过鸭翼和全动垂尾的设计可以保证了歼-20良好的机动能力,在众多气动舵面控制之下的歼-20就具备了其他战斗机所不具备的机动性能。歼-20战斗机的气动舵面非常的多,通过这些气动舵面的和飞控软件保证了歼-20的灵活性。歼-20战斗机是一款飞行阻力非常小的机型,该型号可以轻松实现超音速飞行,而这个与本身大量使用复合材料也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来看歼20所有技术数据都是绝密的,不过从很多公开的资料我们可以做出一些分析歼-20的战力,理论上说歼20完全具备4S标准,应该运用了大量的新材料减轻自重,用来弥补发动机动力不足的问题,达到超音速巡航,鸭翼主要是提高机动性能,其机动性不能低于F22,才能更好地应对。 至于空中感知能力,以现代中国的科技水平应该高于F22,机身大雷达可以做的更大。机载武器应该是射程大于F22的机载武器,其航程远大于F22,其隐身功能据说也不错,有人曾透露中国的隐身涂层先进美国一代,薄,轻,坚固,使用时间长,迎面隐身功能大于F22,尾部隐身处理比F22差一点,这倒无所谓,胜利返回了说明对方雷达已经被我们干掉了。 综合这些功能,应该说能和F22玩上几把是没问题的,如果再换上大推力发动机就更是天下无敌了,当然,这需要相当数量的歼20服役以后,再通过严格训练才见成效,歼-20战斗机是我国最新科技集大成,也是世界上第二个拥有相同机型的国家,它的意义完全不亚于当年的两弹一星,无论怎样说,都是不为过的。对于统一祖国,抗抵世界强权的欺辱,维护我国主权和世界和平,都有着巨大的国防意义。

歼20能击落大型轰炸机吗?答案是肯定是。

可以肯定的说,不管是否隐身战斗机只要能探测到并且能追上隐身轰炸机,那就能将它击落。

简单来说一般的非隐身的大型轰炸机,一般现代化三代机都能击落。如果遇上像美国B2隐身轰炸机的会很难击落,那么我们分析下B2被发现了歼20有没有把握将其击落?

(美国B2隐身轰炸机)

首先从速度上看,B2和其前任B1B的超音速突防策略不同,完全依赖于雷达和红外隐身进行暗夜突防。由于飞翼布局对气动的影响,以及GE F118-110非加力涡扇发动机的限制,B2轰炸机最高速度只能达到0.95马赫,这不仅比不上B1B的1.25马赫,和歼20的2.5马赫最高速度相比更是相差甚远。歼20虽然目前只是装备了涡扇10B发动机,但是依旧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即使不开加力,也能够在短时间内追上B2轰炸机。



(B2轰炸机的隐身设计)

那追上了B2以后,歼20怎么攻击?先来看看B2的自卫能力,B2轰炸机的杀手锏就是隐身能力,因此在执行任务时,一般是不会额外配置护航战斗机来增加其暴露的危险,所以在应对攻击时,B2只能自力更生,完全依仗自身,不能指望外界援助。B2最主要的的保命手段就是APQ-50型和ZSR-62型电子对抗系统,这两个系统能够为其提供短距离的雷达预警,并且在遭遇攻击时可以进行电子压制和干扰弹迷惑。在遭遇非隐身战斗机时,B2能够在敌方还未发现自身时,提前得到预警,并改变航向和高度,释放干扰弹进行逃离,成功率非常之高。

(我国歼20)

而歼20自身也是高度隐身战斗机,B2的电子对抗系统即使能够发现,那时候歼20也早已经进入攻击阵位,B2已经回天乏术。歼20在制空作战时能够携带6枚空空导弹,其中腹部弹舱4枚霹雳15,两侧弹舱装备两枚霹雳12或者霹雳10,其中霹雳10采用了特殊的红外凝视导引头,能够有效的分别B2和其释放的红外诱饵弹,做到一击必杀!而霹雳12和霹雳15属于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虽然B2隐身轰炸机由于雷达波反射信号弱,不可逃逸距离通常不到15千米,但是只要拉近了打,以B2的机动性,绝对逃不出霹雳15的4马赫致命一击!



(歼20弹舱)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也能看出,歼20对B2轰炸机能够做到追的上、打的下,但是这一切必须建立在一个先决条件之下,那就是找得到!那么我们是否能够有效发现B2轰炸机呢?首先从歼20本身来看,歼20装备了发射功率在24千瓦的全球最强战斗机有源相控阵雷达以及先进的光电分布式孔径传感器系统,能够在较远距离上发现处于静默状态的B2轰炸机。但是以歼20的自身战场感知能力,如果不是预知B2的突袭路线和活动空域,发现B2依旧有不小难度,所以这就必须其他节点的支持!


铁杆军迷


世界上拥有轰炸机的,也就美俄中三强;现有的轰炸机为美空军的B-52H、B-1B、B-2A;俄罗斯空军的的图-22M3、图-95MS、图-160;我空军尚可出手的轰-6K,此外,没有第四国空军拥有轰炸机了,轰炸机的现状,大概就是如此,B-21隐形轰炸机尽管雷声大但雨点小,离服役还早着呢。

其中,称得上隐形轰炸机,可能也就美空军的B-2A轰炸机;美洛克韦尔公司研制的B─IB型变后掠翼战略轰炸机,只能说是世界上第一种具有部分 “隐形”功能的轰炸机,还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形轰炸机。

其实,B-2A轰炸机,是冷战时期的产物,由诺思罗普公司为美空军研制,以高空突防来对付苏联90年代可能部署的防空系统;1989年原型机试飞,后来对计划作了修改,使B-2A轰炸机兼有高低空突防能力,能执行核常轰炸的双重任务,价值高达每架将近5亿美元。

B-2A轰炸机,雷达反射截面只有不到0.1平方米,仅相当于天空中的一只飞鸟的雷达反射截面,这就使一般雷达很难发现它的存在,也是其躲过对方防空体系保命的最重要手段。

作为核轰炸机研制的B-2A,机长21.03米,机高5.18米,翼展52.43米,空重45吨以上,其基本的武器是B-83和B-61核炸弹,最大载弹量为22吨,实用升限15240米,巡航速度0. 8马赫,航程11675公里。

歼-20,是隐形战斗机,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隐形第4代制空战斗机,因此,打下所谓的隐形轰炸机,绝对不存在任何问题。

理论上所有的战斗机,都能打下空中的轰炸机,战斗机本身就是用来打对方的战斗机,对付轰炸机对战斗机来说属于小菜一碟,但最关键的却是得首先发现并锁定轰炸机的行踪。

作为新型制空型战斗机,歼-20本身具备隐形能力,配备了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最起码200公里起步,能远距离发现空中的目标,且同时跟踪30个目标,可用霹雳系列远程空空导弹攻击其中4—6个目标并将其击落。

从美军方公布的B-2A轰炸机相关数据来看,其雷达反射截面只有不到0.1平方米,据说仅相当于天空中的一只飞鸟的雷达反射截面,因此,无疑将给歼-20在空中发现并锁定B-2A轰炸机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

好在当下的空战,绝对不是单打独斗,实际上都是体系在作战,地面有反隐形雷达、海上大型水面舰艇上也装备有远程反隐形雷达,特别是空中的预警机,即便对B-2A轰炸机这般雷达反射截面小的目标,也能在一定的距离及时捕捉,从而通过数据链将目标的信息告知歼-20,引导歼-20隐形战斗机用空空导弹将其敲下来,,所以大概率歼-20打下隐形轰炸机是不成问题的。


国平军史


可以肯定的说,只要能探测到隐身轰炸机,那就能将它击落。轰炸机原本分为战略轰炸机和战术轰炸机,但是随着战场形势发生的变化,战斗轰炸机或者说是多用途战斗机已经取代了原来的战术轰炸机——现在所说的轰炸机指的都是战略轰炸机。全世界只有美、俄、中拥有战略轰炸机,而我国的轰6K刚刚达到战略轰炸机的合格线,性能上还差很远。其它几款是:美国的B2A、B1B、B52H,俄罗斯的图160、图22M3、图95MS。

说到隐身轰炸机,只有一款美国的B2A。实际上,无论是隐身轰炸机,还是非隐身轰炸机,只要是被对方探测到,结果就只剩下了一个:成为人家的靶子。即便是以速度见长的图160,仅凭自身那也根本无法摆脱被击落的命运——不管对方是不是隐身战机,结果都一样,因为轰炸机都没有自卫的能力。目前,世界上最强的两款战略轰炸机就是B2A、图160,B2A利用隐身突防,而图160则是靠速度突防,两者的发展方向不同。



美国的B2A也曾多次参加过战斗,但从未被击落,这不是因为其无敌,而是它面对的对手太弱。美国的这些对手根本没办法探测到B2A,而且即便是探测到了也无法对其发动攻击——没有制空权,一切都是零。实际上,B2A所执行过的那些作战任务,换成B1B、B52H也一样轻松完成——制空权在美军手里,地面防空系统要么已被打掉了,要么就是变成了“聋子”、“瞎子”,美军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更不用说什么在防区之外发动进攻了!


只有能“看得见”,才能“打得着”。所以,击落B2A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找到它。这就涉及到了反隐身雷达系统,在上一届的巴黎航展上,我国公开展出了多款反隐身雷达系统,包括外贸版。简氏防务周刊评论称,中国的反隐身雷达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反隐身雷达总设计师吴剑旗在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曾探测到过F22,并绘制出了其飞行轨迹(参见央视报道)。能有效探测到F22,想要探测到B2A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这就是我国的先进米波雷达。

实际上,现代空战就是体系间的对抗,仅凭机载雷达探测隐身目标(包括隐身轰炸机、战斗机等)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至少存在着探测距离近的问题。歼20完全可依托我国的空防体系进行作战,而不是像有些人想的“仅凭一款歼20就去挑战美军的体系”,这根本不现实,也不公平。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之所以拥有一边倒的绝对优势,最大的原因就是其体系化作战的能力,而不是仅靠一两款先进的装备。按照我军现在的水平来说,只要B2A敢来挑事,它就不用再想着回去了!


儒道之主


显然可以,而且会很轻松。大型隐身轰炸机的典型就是B2轰炸机,B2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为5000多公里,总航程1100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0.95马赫,最大起飞重量170吨,完全就是个战略轰炸机的级别,但是他的最大特征还不止这些,他还是世界上唯一的隐身战略轰炸机。

图为B2隐身轰炸机,他是世界上现役的唯一一种隐身轰炸机。

B2轰炸机的雷达反射面积是0.1平方米,比俄罗斯的苏57战斗机雷达反射面积还小,苏57雷达反射面积为0.4平方米,B2的雷达反射面积和我国的歼20战斗机、美国的F22A战斗机一致。一架如此之大的轰炸机,雷达反射面积这么小,主要因为B2轰炸机的几大独门技术:飞翼式机身结构、内埋式S型弯道式进气、排气设施,昂贵的隐身涂料。

图为B2轰炸机的正面,可见其正面投影非常简单,没有任何突出物。

B2为了追求极致的隐身,取消了飞机的尾翼、垂尾等翼面,要知道飞机表面突出物越少,越有利于隐身,而尾翼和垂尾就是最大的突出物,一架飞机可动的翼面越少,则隐身也越好,外形结构越简单。B2轰炸机就是最简单的飞机结构,他不需要追求机动性,毕竟大型轰炸机要机动性没有什么用,只要可以平稳的改变飞行方向就可以了,所以隐身才是他的第一追求,也因此不需要其他翼面了,只需要主翼就可以了。

图为B2轰炸机和B52轰炸机并飞,其实B2轰炸机一点也不小,可见其并不比B52小多少。

歼20对付这样的轰炸机,速度追得上,作战半径上看,歼20有1200公里以上的作战半径,超过了B2可以发射的贾斯姆等导弹的射程,因此可以有效防备防区外攻击。歼20可以超音速巡航,最大飞行速度超过了2.8马赫,是非常好的截击机,他的修长机体就是为高速飞行准备,前置鸭翼起到了非常好的配平作用,飞机的总体升力比常规布局飞机要好,意味着飞机的翼载比较小,对于高速飞行和高速中的机动都非常有利。

图为歼20战斗机拉起涡流,他有多个涡流发生器,降低了机翼翼载,提高了升力系数,有利于高速飞行和机动。

因此,歼20对付B2轰炸机只需要做到在远程对B2轰炸机的发现就可以了,歼20的雷达电子设备很好,有一部三面式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除机头主雷达外,还有机头侧面的两部雷达副天线,歼20的机翼上还有雷达副天线,这样歼20对空中目标的探测范围就会很大,有效提高了战斗机火控雷达的凝视效果,可以集中波束在主要扫描方向,也不影响其他方向的雷达扫描。

图为歼20战斗机双机编队飞行,可见歼20武器挂载能力较强,除了机腹弹仓,他还有侧弹仓,在执行截击作战中,有充沛火力保障,可以多次拦截。

歼20战斗机为了对付隐身目标,还装备了EOST和EODAS红外/光电瞄准系统、合成孔径系统。红外/光电瞄准系统可以让歼20在对付隐身目标时,多几个综合探测手段,虽然不能直接依靠雷达发现远距离的隐身目标,也不能单独利用红外/光电探测发现远距离隐身目标,但是在远程扫描到可疑的目标后,综合的多种物理场探测手段可帮助飞行员判断远处的目标类型,比如扫描到微弱雷达信号后,用红外/光电探测器也取得了目标的微弱红外信号,那么几乎就能断定那是一架飞机了。

上图为B2轰炸机,下图为歼20战斗机,歼20为了照顾机动性,设计了复杂的气动翼面,因此在隐身上看,B2和歼20的雷达反射面积是一样的。

因此,歼20战斗机的综合战场态势感知能力非常强,B2还真的很难在他的防线上取得突破,歼20战斗机完全可以对这样的大型隐身战略轰炸机实现拦截,但是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比如,歼20要飞起来,飞在B2的航线上才能发现他,那就要求地面的国土防空系统在B2飞行的路径上先探测到他,然后才能派遣歼20前往拦截,否则,如果没有整个体系的帮助,歼20也只能停在机场上成为摆设。


海事先锋


就是歼7也能击落大型隐身轰炸机,关键只在于,对方制空战机以及配套体系是否给你这机会。

目前的大型隐身轰炸机,通过在中高空飞行(8000-12000米),飞行速度为亚音速。虽然具备隐身功能,但也只是大幅缩小了雷达的探测距离,如果深入对方腹地,离对方雷达比较近时,还是会被发现的。这个“比较近”的概念,要看对方雷达的性能了。像过去的普通雷达,对典型战机目标的探测距离在300公里左右,这个“比较近”的距离就是100公里内了;如果是我国比较新的反隐身雷达,这个距离大概就是250公里内了。一旦被对方发现,就以B-2这种飞行的高度、速度,即使只是歼7,也能将其击落;如果其飞行的下方附近有远程的防空导弹,那么B-2也是难以逃脱的。

但是,从1997年B-2服役以来,20多年过去了,B-2却未被击落一架,这是为什么呢?这显然就是美国体系作战的原因了。即使是B-2这种高隐身的飞机,也不是拿来横冲直撞的,也是要讲究战术、航路策划(回避威胁区),以及大堆的保护力量的(虽然不组队)。

美军会首先发起巡航导弹打击,尽可能的摧毁对方的指挥中心、战略预警雷达、防空导弹阵地等关键目标。在B-2到达之前,美军的战机编队会首先控制制空权,让对方的战机无法威胁到B-2编队;防空压制编队会用反辐射导弹、炸弹等压制对方的地面雷达,让对方雷达难以开机;电子战编队会制造电子压制、欺骗、干扰,让对方偶尔开机的雷达难以发现目标。

同时,通过事先侦察,B-2的飞行路线也会绕开对方战机可能起飞的区域、中远程防空导弹可能防御的区域。这样一套“组合拳”下来,对方战机、防空导弹基本没有攻击B-2的机会,其安全性当然高了。

显然,排除偶尔情况,要想真的确保有能力击落B-2,还是要打造强大的综合攻防体系,破坏掉对方这连环的控制能力。

以前,不少人说,隐身飞机的制造、维护成本比较大,一旦隐身能力被破,就不划算了。其实,真正成本大的,是隐身飞机打击的对方。

原本为了应对3代机而打造的密不透风的防御体系,在面对隐身飞机时,就像一张充满着大洞的筛子。要想重新补齐这张网,要么重新打造密度高几倍的雷达网,要么就要新装备一定数量的反隐身雷达。前者的代价是很大的,而且容易被对方进行“剥洋葱”式的攻击;后者则只能解决预警阶段的问题,后续的武器跟踪、制导,还难以解决。

即使地面的问题解决了,天空中战机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如果只是国土防空还好些,但问题是,如果是国土300公里外的作战呢?如果是南斯拉夫那种小国还可以理解,如果是我们这样的大国,我们已经这么强大了,还等着被人来到我们家园上方轰炸时,我们才能反击吗?当然不行,我们现在要御敌于国门之外。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地面防空系统就难以起作用了。

所以,算来算去,还是打造自己的隐身作战体系更直接、更有效,综合起来也更划算。配合自己的新型雷达、反隐身雷达,上可以对抗对方的隐身攻防体系,下可以压制不具有隐身攻防体系的对手,这才是正道。


晨曦谈兵


不要说歼-20,也不要说歼16、歼-10C,即便是现在已经成古董,进了博物馆的普通二代战斗机也能将大型隐形轰炸机击落的。

<strong>

歼-20

为什么这么说?

知彼知己,百战百胜。这里以美国的B-2大型隐形战略轰炸机为例进行分析。

一、先看看B-2的主要技术特点及优缺点

B-2隐形战略轰炸机的隐身性能好、载弹量大、航程远,这是其最大的特点,也是优势。据说其雷达反射截面积(RCS)只有0.3平方米,是当今世界现役军用飞机里最好的;有效载荷23,000千克,几乎与B-52的载弹量相当,被称为“空中武器库”;最大航程达11,100公里,1999年科索沃战争时,从美国本土起飞,只需要2次空中加油就能飞到南联盟上空实施轰炸。但正是为了突出上述性能,该机在别的性能方面就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比如,速度不快,最大速度为0.95马赫,维持在亚音速飞行状态;发动机不能开“加力”,意味着被敌方发现后,摆脱能力比较差;体积庞大,灵活性不足;担负对地轰炸任务,基本没有自卫能力。


B-2“幽灵”隐形战略轰炸机

二、再看看如何击落以B-2为代表的大型隐形轰炸机

其实要把美国的B-2隐身战略轰炸机击落也只需要做到三步——发现——锁定——击落。以我曾经多年在雷达工作室值班的经验来看,最困难最重要的是第一步——发现。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B-2隐形战略轰炸机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做到隐身。

那么,要如何才能发现B-2隐形战略轰炸机呢?

仅仅通过歼-20这样的机载雷达是很有难度的,因为机载雷达的探测距离太近,再加上B-2的隐身性能又好,所以很难。另外,即使发现,也是在很近的距离了,此时,B-2早就发现了歼-20,溜之大吉了。所以,目前发现B-2这样的大型战略轰炸机,还得依靠完善而严密的预警探测网络。探测系统在发现B-2以后,再把目标诸元,传输给歼-20,或者其它战斗机就OK了,至于预警系统如何发现B-2,我在以前的问答里做过相关的回答,有兴趣可以参阅。

发现B-2隐形战略轰炸机的手段


当做完第一步发现的工作后,后面的两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此时的B-2完全是一个“活靶子”,普通的二代机就可以击落了,更别说歼-20这样的四代机了。当然,杀鸡也可以用牛刀哈!所以,后两步,我就不具体分析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能不能把像B-2这样的大型隐身战略轰炸机击落,就非常清楚了。关键是要发现——发现——发现。在发现之后,击落它就不是难事了。纯属个人观点,欢迎补充、批评、讨论、交流!


止戈军是我


不管是隐身战斗机还是隐身轰炸机,击落它们最大的难点就是雷达能不能发现它们,只要雷达发现了,基本上谁都逃不了!一旦被雷达锁定,导弹也就是有了眼睛,一枚不行就两枚。所以只要雷达发现了对方的隐形轰炸机,基本上击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现在问题就是我们目前还不知道歼20雷达到底有多先进,另外就是对手的隐身轰炸机的隐身能力到底有多先进,这两个方面的未知性,就导致了目前谁都不好说,就连两国军方自己也不知道歼20可不可以击落隐身轰炸机。因为不实战,再好的数据永远也只是数据,实战才是检验武器性能的唯一标准。可能在歼20全服役周期,都没有这样的机会,因为中美之间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是我们可以从其它方面来分析一下,看看歼20战斗机是否可以击落隐身轰炸机,其实也就是美国B1和B2隐身轰炸机,甚至即将公布的B21新型隐身轰炸机,因为全世界只有美国服役了隐身轰炸机!

中国目前配备了全球最先进,也是唯一的反隐身米波雷达,这种米波雷达,对于隐身战斗机有着独特的探测优势,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隐身战斗机F117能被发现和击落的秘密。

现在的隐身战斗机,考虑的都是像S波段和X波段这样波段的雷达,而对于老式雷达采用的米波这样的波段,考虑的不多,所以米波雷达就对隐身飞机有了独特的发现优势。不过由于米波雷达的整体尺寸较大,目前也只能作为预警雷达来使用。下面就是米波雷达图片:

既然是隐身轰炸机,那么肯定是要到对手的领土内执行轰炸任务或者靠近对手领土发射导弹,这样歼20即使发现不了,但是国内边境地带部署的大量米波反隐身雷达是可以发现的。只要被米波雷达发现了,然后通过数据链的方式分享给歼20战斗机,基本上隐身轰炸机就已经如同现场直播似的一直出现在歼20的屏幕上。

即使这个时候歼20的机载雷达发现不了对方的隐身轰炸机,但是歼20能够利用自身的隐身优势,悄悄的靠近目标。因为目前再先进的隐身飞机,在一点的距离内都会被雷达发现,到时候歼20的雷达一锁定对方隐身轰炸机,击落是百分百的事情,这个时候隐身轰炸机发现自己被发现为时已晚,等待它的只有击落的命运。

所以歼20可以依靠地面辅助雷达的帮助,发现对方的隐身战斗机,在预警雷达的引导下,前往拦截攻击对方隐身轰炸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