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鵬:新三板三大障礙必須解決 交易所沒當成親兄弟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今日發表文章指出,新三板作為“草根市場”, 500萬的門檻必須降到50萬以下,它的風險不高於科創板,不能高於科創板;三板建立之初就具備集合競價條件,在充分肯定分層制度的基礎上,要在精選層大面積開通集合競價制度;新三板和滬深兩個交易所的對接,掛牌企業選擇轉板還是在精選層集合競價,可自主選擇,但是如果轉板就應該建立“綠色通道”,不能再出現掛牌企業轉板比不上新三板直接上市還要艱難的現象。

以資本市場為抓手提振國民信心,防止經濟下行,化解金融亂象,創造好的營商環境,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一舉五得!

振興資本市場從何入手,新三板是突破口。今年2月14日中辦、國辦聯合發佈《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和4月7日發佈《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兩個文件,都明確指出“抓緊推進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穩步推進新三板發行與交易制度改革,促進新三板成為創新型民營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重要平臺。”

如果說科創板要打造成為科技興國的頭部市場,那麼新三板則應該是扶持中小企業的基礎市場。

科創板從去年11月中央領導人在上海進博會提出,不到10個月就順利開板。而“可憐”的新三板,從2006年成立,13年過去了卻始終在困境中掙扎,一萬多個掛牌企業普遍有被騙的感覺,份分摘牌,出走他鄉,摘牌企業比掛牌企業還多,一個辛辛苦苦論證打造的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中央大力倡導和支持的股權轉讓市場就這樣在瀕臨死亡的困境中掙扎。

新三板今天的困境到底是怎麼造成的,以至於中央和有關部門不滿,企業界不滿,理論界更是指責加批評,這個問題的蓋子該揭開了。

事實表明,新三板發展的阻力在“中梗阻”。第一責任在監管部門,我曾多次向前任證監會領導人提出振興新三板的建議,他們卻認為“新三板這樣的狀態挺好”、“包括深滬市場,打人都是吊起來打,漲不起來挨不了打”。

其次就是兩個交易所,沒有把新三板當成一奶同胞的兄弟,而是把新三板視作潛在競爭對手,無論是在轉板上還是開通集合競價上都“態度曖昧”,說一套做一套。

當然對比上海市對科創板的重視,北京也應該向上海學習,認識到新三板的開通對北京經濟發展和金融地位鞏固至關重要。

振興新三板,以下三個障礙必須儘快解決:

第一門檻問題,新三板作為“草根市場”, 500萬的門檻必須降到50萬以下,它的風險不高於科創板,不能高於科創板;

第二交易制度,新三板建立之初就具備集合競價條件,在充分肯定分層制度的基礎上,要在精選層大面積開通集合競價制度;

第三轉板問題,新三板和滬深兩個交易所的對接,掛牌企業選擇轉板還是在精選層集合競價,可自主選擇,但是如果轉板就應該建立“綠色通道”,不能再出現掛牌企業轉板比不上新三板直接上市還要艱難的現象。

劉紀鵬:新三板三大障礙必須解決 交易所沒當成親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