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偏不聊郭敬明

郭敬明老师最近有点像吴亦凡老师。

前两年凡凡在《新说唱》和《有嘻哈》上,左一个一弱二强,右一个三弱四强。

特专业,特吸粉。

一夜之间夯实中国说唱坐标体系里Young OG的江湖地位。


我偏不聊郭敬明


郭老师这把也是,上个选秀综艺,左一个“抉择时刻”,右一个“平移镜头”。

也是特专业,也是特吸粉。

一夜之间夯实中国导演界最佳辩手的荣誉称号。


我偏不聊郭敬明


肉叔好像发现了中国选秀综艺的新套路——

让导师里流量最大的那一位,疯狂喷射专业名词。

然后你等着吧,节目上线之后肯定一波波自来水发自肺腑地感叹:啊!原来他这么厉害啊!

宣发费都省了。

昨天肉叔打开公众号订阅,满屏满屏的以郭老师全名做标题的稿件,全在聊郭老师针对李成儒老师的那段防守反击。

正方辩手:我连台词都听不清楚。坐在这儿看这个,我啊,如坐针毡,如芒刺背。这就是畅销书是吧?

反方辩手: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但你不喜欢的东西请允许它存在。你可以继续讨厌自己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它的喜欢。


我偏不聊郭敬明


我偏不聊郭敬明


我偏不聊郭敬明


哎?

聊半天,就没人聊这节目到底好看不好看?

那行,你们不聊肉叔聊。

如果没有这些嘴炮,这节目到底还能看不能看——

演员请就位


我偏不聊郭敬明


我们姑且把《演员请就位》的初心往好了想:

它可不是要搞一套表演“奇葩说”的。

人家是真心想为中国影视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要从50名演员中挑选出年度“最佳演员”。

50名演员,从还没出道的新人,到出道已久的准过气明星,有的有颜值,有的有实力:

阿娇、明道、炎亚纶、沈梦辰、包文婧、鄂靖文、张云龙、黄尧、彭小苒、姜梓新、邢菲、朱颜曼滋、陈瑶……


我偏不聊郭敬明


4位导师,陈凯歌,李少红,赵薇,郭敬明。阵容堪称中国最好导演和明星导演。


我偏不聊郭敬明


套路还是那个老套路,每位导师一支战队,演员们分别表演一个片段,逐对厮杀,再由导演们根据自己的判断,各自挑选学员。

跟以往的“演技选秀”类综艺不太一样的是,以往是让电影或者电视剧演员们演舞台剧,以话剧手法表演。

但这次,演员们表演时,由几台摄影机实时拍摄投影在大屏幕上,以更纯粹的影视剧手法表演。


我偏不聊郭敬明


形式上的变化,让你能更直观地看到——

什么是好导演。

以及。

什么是好演员。

挨个说,好导演。

尽管形式进化了,但跟真的拍电影还是有差距,比如导演无法设计摄影机动线、控制取景机位、调整最后成片剪辑。


我偏不聊郭敬明


我偏不聊郭敬明


以《芳华》为例:正经拍电影时,导演是要预先比划下画面,设计摄影机运动线路,最终再交由摄影师完成的。

话说回来,这些玩意儿一般观众不太感兴趣,也闹不太清是在比划啥。

所以《演员请就位》的竞技形式,直接删掉了这一部分,让导演的功能,简化成了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也最能直接看明白的——

调教演员。

忘了哪个导演(印象中是徐峥)有段话,大意是:好导演,在片场是用动词调教演员的。

你想想辣鸡导演怎么教演员?

“情绪再饱满点!”“还不够悲伤!”

扯淡。

这些话跟甲方跟你说设计要求是“简约大气”之类的一样,都属于外行瞎扯淡。

好的甲方(导演)会直接告诉你,怎么做,就会“更简约大气”。

比如表演《悲伤逆流成河》片段的董力。

表演老师觉得他不够激动,于是干脆直说:你去走廊坐几组深蹲冲刺。

果然,再表演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偏不聊郭敬明


这是最初级的。

稍微高级一点的,就是……

你们肯定没想到肉叔举例要用郭敬明了。

怎么演别人不领你的情,气得你赌气走人?

小演员一开始就是撅着腮帮子大步流星地走了。

对,但是太简单。

郭敬明老师只给了一个小建议,立刻大不同:你把书打掉。

跟女孩发脾气,对吗?

这个时候(出门时),把书打掉

多一个动作


我偏不聊郭敬明


当然。郭敬明老师的指导,还算是中级的。

真正高级的,是凯歌导演。

他的调教,不是教演员一个具体动作,而是引导演员去思考,角色的动机在哪里——

你想明白了角色要干嘛,自然就明白角色要怎么动了。

陈若轩在《破冰行动》片段中,扮演缉毒警察李飞,跟明道扮演的毒贩林灿,各自拿枪顶着对方老爸的脑袋,搏命谈判。

“李飞的爸爸”去意已决,跟他说:儿子,开枪。记得给你妈,还有我上香。到时候喊我一声爸,我下辈子再应你。

你看“李飞”的反应:


我偏不聊郭敬明


陈凯歌导演觉得不行:

若轩,我没有特别强烈地感受到。

你的父亲跟你说的这两句话,都应该强烈地刺激了你。

这还动得了手吗?

在这一块,你表达的并不充分


我偏不聊郭敬明


啥意思?

陈若轩演技不行。

但,自己亲爹愿意牺牲自己成就李飞的任务时,陈若轩此时选择的呈现手段,没有任何闪烁、没有任何迟疑、没有任何内心的天人交战。让“李飞”只像是个空洞的正义符号,英雄有余,人类不足。

陈凯歌一番指点,你看看现场演员们的反应吧,堪称大型迷弟迷妹收割现场:

导演厉害

一针见血

他调了几个地方,整个表演的状态就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我偏不聊郭敬明


我偏不聊郭敬明


我偏不聊郭敬明


不怪演员们变身小粉丝,你看下陈若轩的表演前后差别就知道了。

被陈凯歌调整过,重新演。

当被威胁时,陈若轩先是大声暴喝:来呀!


我偏不聊郭敬明


仔细看,这话他是咬着牙说的,眼神还有往左边的明显快速飘移。

——显然,大喊,只是他的虚张声势。

紧接着,“父亲”说出那两句话后,他脸上的正义和正确不见了,变成了软弱和迟疑,一滴泪水恰到好处地流下。


我偏不聊郭敬明


与刚才的表演相比,不再是样板式的正义警察,而是更真实的人类。

而这时,不得不提好导演的另一个本领:

眼力劲儿好,贼毒。

同是这场《破冰行动》的戏,明道其实有些地方处理得很出彩。

在他觉得舍弃父亲生命的时候,他看着对面的父亲,瘪着嘴巴,低沉地道歉:爹,孩儿不孝。

下颚还下意识地含了含,话一出口,眼泪就掉下来了。

但李少红导演……

看到了推翻角色的细节:

不像一个杀手,拿枪的姿势都不对。


我偏不聊郭敬明


我偏不聊郭敬明


啥意思?

哥,你是杀手啊,开过不知道多少次枪了,枪什么后坐力你不知道么,您这么拿枪谁怕你啊,且不说准不准,关键是这个姿势,你开完枪手腕子100%会被后坐力震断。

在厉害的导演眼中,这种小错误,跟马可的抡枪大法——手臂笔直地在空中划过半圈再缓缓瞄准对方,一样可笑。


我偏不聊郭敬明


再来,既然节目叫《演员请就位》嘛,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演员。

但第一期看下来……

要不是最后一场比赛的三位参赛演员成功挽回局面,这节目差点就得改名“配角请就位”了

——

参赛选手演的不咋地,最出彩的反而是助演嘉宾。

陈若轩和明道的《破冰行动》,最出彩的不是他们俩,而是扮演塔寨村大佬林耀东的——

李成儒。

一出场,一句台词没有,他瞟了一眼对峙双方。转身用一个背影震慑全场。


我偏不聊郭敬明


点火,烧香,祭祖。

整条村子都被警察包围,还有一个警察已经杀到跟前。但他的动作,还是有条不紊。


我偏不聊郭敬明


一个话事人的镇定,一个叔伯的威严让人一下就相信了他的角色。

再来,是被批的最狠辣、董力和郭俊辰的《悲伤逆流成河》

其中整场表演最亮的仔妞,原片的女主,又是本场助演——

任敏。

在遭受多次校园欺凌后,她终于忍无可忍地反抗了。可是发小不理解她,反而愤怒地质问她为什么变坏了。

她先是心灰意冷地看着地面,眼神不停地飘动,思绪很混乱:

我一直都是这个样子。

但当她抬头, 眼神中有倔强,有对最亲近的人不理解的怨恨,但一瞬间又皱了一下眉头,眼睛也下意识地闪动了——

生活得很痛苦。

满眼的泪水。


我偏不聊郭敬明


说完,她背过身去,坐在桌子上,暗自抹干眼泪,慢慢平复自己的情绪。仔细看,她甚至把一根头发抹到了脸上贴着。

一个少女的不堪和狼狈都很生动了。

同一个镜头下,身后的正在表达不知所措的董力,被衬托得满屏尴尬。


我偏不聊郭敬明


其他待场演员甚至都惊呼:

助演怕是要进组了吧。


我偏不聊郭敬明


确实,《演员请就位》就快变成《助演演员请就位》了。But,也不能一棒子打屎正经参赛的演员啦。

“又靓又正”的笋盘也不是没有。

《新喜剧之王》的主角鄂靖文就演得狠抓眼球。

她被分配到的剧本是《无名之辈》里面因为哥哥醉驾车祸而高位截瘫的妹妹。长年不能自理的生活让她变得暴躁,极度厌世。


我偏不聊郭敬明


有天她终于决定自杀,哥哥刚好来找她。

这是诀别,却不能被发觉。

只能用头部以上表演。她咋演咧?

绝了。

人家甚至连正脸都不用,就用头发、腮帮子、和眼睫毛,愣是让你感受到怒火中烧。


我偏不聊郭敬明


眼睫毛的扇动,腮帮子鼓动逐渐加快。甚至因为暴怒,唯一能动的头也不自觉地颤动了起来。

短短几秒的表演,你以为只是暴怒吗?

不,留意前几秒。她听见门外哥哥的动静,转头缓慢,甚至闭了一下眼——

她根本没生气,她早就原谅她哥了。

故意憋足了劲儿去发怒,不过是为了维持常态,避免被发现自己要自杀了。

接着,她忍不住最后一次叮嘱哥哥好好照顾自己。平时暴躁恶毒的妹妹突然关心自己,她哥急了。

妹妹再一次破口大骂之后,哥哥再次放心乐呵着——

我告诉你,你哥过得可好了。

好?

愧疚到要人毒骂才安心,没了老婆天天被介绍奇怪的对象,只能去夜总会蒲才能解决生理需求的哥,怎么会是过得好呢?

所以,原本只是瘪着的嘴,绷着。在“好”字之后,整个连扭成一团——

情绪崩了。


我偏不聊郭敬明


人物情绪爆发的点,鄂靖文抓得太准了。

这虽然是综艺,但你在茶余饭后瞄一眼,却也能在哈哈一乐后猛然发现——

这不就是演员们的修罗场吗?

鄂靖文在演完后激动地说:

什么时候,颜值成了评价一个女演员的首要条件。我就是不甘心我就是不服。

包文婧被李少红肯定后感动得要命:

以前分析角色都要靠老公,戏龄11年了,却从没演过主角。“包贝尔老婆”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标签。这次是第一次是我自己。


我偏不聊郭敬明


刘雅瑟在演完后,还是深陷苛责自己的情绪中,失控地沉浸在角色里:

我觉得自己还是演得不够好。

觉得当演员没有成功,也没有挣到很多钱,也没有陪伴父母。


我偏不聊郭敬明


阿娇当年在《梅兰芳》本来有出色表演的。但艳照门一出,戏份应梅兰芳家属要求,删光了。她哭着对陈凯歌说:

来,就是为了填补当年的遗憾。


我偏不聊郭敬明


这些还是目前已经上场的,有机会为自己发声的。

事实上,太多脸熟叫不出名字的演员,黑压压地在节目里待场,在节目外待场。

而慧眼识人的导演们,是演员的明灯。

能明辨演技好坏的观众,能欣赏更优质作品的观众,更是把控大环境的灯塔。

评委席上的导演的投票器,屏幕前观众的遥控器——

让那些和星爷在《喜剧之王》中一样,被瞧不起,被辱骂,被全世界嫌弃的时候,还随身携带着一本《论演员的自我修养》,还在黑暗中暗自努力,混沌中摸爬滚打的演员们——

多一点光。


我偏不聊郭敬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