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爆红之后的自轻自贱

大约两年前,有一位会写诗的女人突然就"火"了起来。这个女人叫余秀华。在这两年间,这位余秀华开始了由"火"到"红"再到"爆红"的历程,中央电视台的一栏节目《朗读者》邀请了这位会写诗的女人,我想其本意应该是想塑造一位"身残志坚,心存高远"的励志女性的形象吧!当人们在屏幕当中看到一位摇摇晃晃口眼歪斜的女人,吃力的尽量让自己能说得更清晰的时候,这个目的似乎是达到了。但是,其实这只是一个脑瘫病人的常态而已。

余秀华出名,一开始就是有着非常明确的'人设包装'的,这种包装的确也是非常成功,农民,脑瘫,婚姻失败,然后会写诗,敢于表达。都是这个包装的一部分。我想如果仅仅是一个生活在农村的脑瘫病人,一个婚姻失败的农村女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红"成这个样子。同时,如果仅仅作为一个会写诗的女人,余秀华的诗并不一定就会引起如此之多的人的共鸣。在没有成名之前,那首"睡你"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追捧。但是,一个脑瘫的农民,一个脑瘫的女人,一个婚姻失败的女人,附加在一个会写诗的女人身上,这就是得天独厚的"人设"。不知道多少诗人会感叹上天是不是太过于眷顾自己而把自己居然生的好去缺陷,以至于除了诗歌之外居然就没有一点拿得出手的'卖点'。

余秀华,爆红之后的自轻自贱

被如此包装本来不是余秀华本人的错误,利用对弱者的同情本来就是很多媒体的强项,中国的诗歌惨到只能靠这个噱头来"振兴",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就余秀华本人而言,对于这个诗写的很"特别"很"自我"也很有"灵气和才华"的女诗人,相信她的诗本身最初还是让很多人打心底里赞赏和欣赏甚至是敬佩的,但是,事情的发展似乎越来越远离人们的认识和感知,也许余秀华本人根本就不在乎别人的认识和感知。

这其实本来也没什么,诗人这个群体绝大多数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用自己的感受去影响别人和感染别人,我行我素是很多的诗人们刻意追求的生活态度。这的确是无可厚非。余秀华的特殊性决定了她的特立独行,决定了她感悟社会感悟自然的独特视角和独特方式,在余秀华的是当中,这种独特性还是非常明显的,并且这种独特性也是几乎无法复制的,因为她的视角和感受其实是常人不可能完全理解的。所以,她的诗会有人欣赏,会有人赞叹,甚至是有人会仰慕。因为她的感受的确是可以戳中很多人心灵当中的柔弱和生活当中的软肋,渴望被理解,渴望自己想要的生活,渴望放飞自己的灵魂,渴望自由,这些是很多人面对的困惑,余秀华的诗大概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心灵按摩,这种按摩有的人受用有的人反感,这依然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余秀华的苦恼,在于她是一个脑瘫,但她不是"脑残"或者说在成名爆红之前她很自信自己的行动"摇摇晃晃",但自己的意志无比坚强。在成名之前她的努力绝非是"桀骜不驯"和"愤世嫉俗"。她应该是清醒的,但又无奈的,她有一种安奈不住的发泄的欲望,这些欲望就成为了她的每一首诗,应该说上天对她还是不薄,写诗方面她还是有天才的。而先天的缺陷让她除了无奈之外还多了"无所畏惧"的特质。但这个特质最终却变成了"我是流氓我怕谁"的自轻自贱。

无论是正常人还是向余秀华这样的在正常人眼中"有残疾"的非正常人,做人的底线其实都应该是一样的,并不能因为身体的缺陷而可以自轻自贱毫无底线。对于余秀华也是如此。但可惜的是,她忘了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能自轻自贱。

余秀华的好多诗都是和"情"有关,可以看出这位"行动不便"的女人,心灵是自由的,对于"情"的渴望,余秀华更多是从对"性"的渴望来诠释的,所谓"虽身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以至于"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那个"你"。当然,对于性的渴望并非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孔夫子所说"食色性也",乃是人的本能和人之常情,余秀华只不过是大胆的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和"渴望"而已,直接也罢露骨也罢都不算事,倒是透着几分"率真"和"执着",并不让人反感,最多是觉得这个女人"不寻常"。

但是,余秀华对唐诗的"诠释"就是完全不同的性质,这种赤裸裸的"色解"就显得余秀华的口眼歪斜并非仅仅是生理上的毛病,而是心理上的阴暗和扭曲。余秀华敢于如此恶意的"色情调侃"唐诗,其根源就在于"爆红"之后的狂妄和自轻自贱。其实这种狂妄和自轻自贱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显露,但是,余秀华似乎对自己的"百无禁忌"和"率性无知"非常受用,在网络上骂起人来还是"畅快淋漓"和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得意做派。在中国,这样的得意忘形的网红还是很不少,今后还会有。

余秀华,爆红之后的自轻自贱

余秀华"色解唐诗"之所以是"恶意"的,是因为对"诗歌"的理解超过常人的余秀华在古诗词方面绝对不会是什么"小学水平",她的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得意忘形,自轻自贱。我想,有着这样的"龌龊"心理和扭曲心态的身体和心理都有毛病的所谓"诗人",应该不会走的太远。对于余秀华,似乎已经不是善意的规劝"好自为之"那么简单了。

走好不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