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幕府的“安全氣囊”,分封的譜代大名為何如此維護德川家?

江戶幕府的“安全氣囊”,分封的譜代大名為何如此維護德川家?

德川家康

日本江戶時期似乎學習了中國先秦的分封制,不僅分封了德川家打天下時的一眾親族功臣,甚至連投降的敵對勢力都有分封。乍一看這似乎和中國西周的分封很像,可是後來的發展上,先秦分封走向了“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記·秦始皇本紀》)的春秋戰國;反觀日本卻維持了二百多年的和平,直到西方列強的到來。實際上,江戶幕府的分封在實質層面上大大不同於先秦分封,幕府雖然分封,可幕府不僅自己掌握全國膏腴之地,控制海關、金山,也通過歷代效忠德川家的譜代大名控制險要地方,和臣下建立極強的主從關係,維持穩定,不安勢力自然不敢輕舉妄動。

江戶幕府的“安全氣囊”,分封的譜代大名為何如此維護德川家?

德川家康

一、戰國時期的德川氏

德川氏前身是松平氏,德川家康往上追溯八代為松平親氏,即松平初代,親氏是三河國土豪(地方領主)。“應仁之亂”後,松平氏趁機伸張勢力,在佔有三分之一的三河之後就分封了十八支族(據中村孝也《德川家康文書研究》所說,目前已確定十四家、剩餘四家有爭議。),將酒井、本多、大久保等松平支族降為臣下,編入家臣團,以此吸收國內小領主,強化主從關係,此時松平氏主城在安城,因此這些家臣稱“安城譜代”,這是支撐德川氏政權的重要支柱。

永祿七年(1564),當時已改名為德川家康的松平元康,成功統一三河國,並進一步向東方擴張。為了管理現在遼闊的土地,德川氏開始改變家臣制度。此前,德川氏(就是松平氏)仍維持始祖的制度,以“安城譜代”為骨幹,以一族中的支族為主要依靠,進行戰爭、管理地方。現在,因為勢力的東擴,很多被滅舊領主的家臣也加入了己方。慣例,還是要讓過去的敵人照舊治理他們自己的領地,但德川家康又不放心,所以要建立新的家臣團,讓過去的敵人和自己建立主從關係,通過這種辦法,德川家康不斷吸收、擴大家臣團。

天正十年(1582),德川氏已經統治了五個領國,此時德川家康已經嚴格了家臣團制度,即承認部下(包括過去敵人的部下,這些人被滅國後,轉投家康)的舊土地佔有權,保障他們的利益,同時打破其編續方式,把這些人編入自己安城譜代的麾下,讓他們成為安城譜代的“同心”“與力”。通過這種強化譜代力量的方式,加強了自己的軍力。

江戶幕府的“安全氣囊”,分封的譜代大名為何如此維護德川家?

德川家康

二、關原合戰前德川氏的譜代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戰國,對昔日的敵人德川家康採取了轉封的辦法,削減德川家康的勢力。從領地上看,德川家康得到了更多的土地,但實際上卻因離開了世代經營的根據地,面對新領地不僅要發展經濟,還要應對舊領主的叛亂。“天正十八年(1590)八月一日,德川家康離開五國領地,以江戶城為新的根據地”(北島正元《江戶幕府的權力構成》)。初到關東,家康就設計了新制度,規定自己直轄地在江戶城周圍,中小家臣的領地分配在一晝夜可達江戶的距離內,上級家臣則分配在邊遠地區。

江戶幕府的“安全氣囊”,分封的譜代大名為何如此維護德川家?

譜代之一井伊氏

根據北島正元《江戶幕府的權力構成》一書所統計,關東時期獲封萬石以上的家臣共42名,從人員構成來看,姓松平的10名,這10名中5名是德川家康的支族,5名是賜姓松平,剩下的32人皆為譜代;再從出身來看,42人中,37人出身德川五國舊領,5人為關東新招入的家臣;而37人中又以安城譜代最為眾多,有27名。47人中,井伊直政、本多忠勝、神原康政這三名安城譜代各自的領地超過十萬石,結城秀康作為豐臣秀吉的養子也獲封十萬石。“上野箕輪的井伊直政十二萬石負責警戒越後信濃等地的其他勢力,上總大多喜的本多忠勝十萬石負責警戒安房的裡見氏,上野館林的原康政十萬石負責警戒常陸的佐竹氏”(北島政元《德川家康的全部》)。可見,此時德川家康的主要依靠力量已經變成了外姓譜代。

江戶幕府的“安全氣囊”,分封的譜代大名為何如此維護德川家?

德川家康

三、德川家康的制度設計

家康被髮配關東後,他在制度上,不僅是重用外姓,而且重用以三河出身的譜代為核心(井伊氏非三河出身,但他是遠江豪族)。把42名上級譜代分封為萬石以上的附庸大名主,再給這些附庸大名主配置“與力”等中小名主,同時把關東舊豪族納入這些附庸大名主麾下,構成這些附庸大名主的家臣團。配置中小名主可以監督大名主,防止了這些大名主尾大不掉。把關東舊豪族納入這些大名主麾下,不僅可以讓大名主震懾這些關東舊豪族,也可消耗大名主的精力,讓他們互相牽制。而建立大名主的家臣團,可提升大名主的戰鬥力,最終自然加強了家康的力量。當然,這種分封是被逼出來的,德川家康此時名義上還是豐臣氏的家臣,家康通過看似分散自己權利的辦法,消除豐臣氏的猜疑,實際上也強化了自己的權力。

江戶幕府的“安全氣囊”,分封的譜代大名為何如此維護德川家?

電視劇中的德川家康

四、江戶幕府初期分封體制的形成

豐臣秀吉死後,家康叛亂,慶長八年(1603),家康受封徵夷大將軍,在江戶開府。家康、家康之子秀忠、秀忠之子家光被認為是“江戶幕府的支配體制的基礎形成和確立時期”(根岸茂夫《近世武家社會的形成與構造》)。此時只有關原合戰前投靠家康且萬石以上才稱譜代。

關原合戰後,實際掌握日本的家康已經開始論功行賞,剝奪了很多敵對大名的領地,這些空白地則被德川譜代瓜分。此時德川氏譜代分兩類,一類是戰前已經附庸德川氏的半獨立大名(即上文的42人),此時賞為獨立大名;另一類則是給這42人的分族加封,又給德川關東時期的一萬石以下、五千石以上的中級領主加封,讓他們也成為新譜代。這些譜代被配置在關東之外,防守要衝。井伊氏被封在扼守京都與東日本連接地的近江、山城地區,領地十八萬石。這一時期主要出於軍事考量,讓親信守要衝,震懾各地不安勢力。關原合戰時期及後來大阪之戰的反德川勢力被稱為外樣,則紛紛被遠封、改封、裁撤。德川幕府的封建領國體制初步形成。

江戶幕府的“安全氣囊”,分封的譜代大名為何如此維護德川家?

德川家康

二代將軍秀忠時期,這些身居要職,責任重大的譜代世襲罔替,形成了門閥譜代階層。這一時期,將軍秀忠也分封了一批新人,但仍不脫離這些門閥之姓,但這一時期分封的最大特徵,不是出於軍事考慮才分封,而是因為行政職務。一部分門閥階層的人職業官僚化,這些人身居幕府高位,出於強化幕府機構和權威的考慮,才分封了這些人。

三代將軍家光時期確立了親近譜代合議制度,小事他們合議,大事上報將軍,即後世的若年寄,隨後制度化,更是建立了大老、大目付,將各職務的權限明確規定。當然這些幕府的高官只能在譜代中輪流坐莊,直到幕府滅亡。如彥根藩井伊家家主直澄、直興、直幸、直亮、直弼皆出任過幕府宰相。幕府最終的目的要到達以譜代為支柱拱衛將軍、維護統治這一目的。

江戶幕府的“安全氣囊”,分封的譜代大名為何如此維護德川家?

德川家光

文史君說

關原合戰前投靠德川氏的大名和關原合戰後投降德川氏的人待遇就不同。關原合戰前投靠德川氏的人又有劃分,德川舊五國出身的就比關原前投靠德川(德川改封關東後投靠的人)的待遇好。舊五國中還要劃分,三河國出身的就又比其他四國的的人待遇好(井伊氏是例外)。這些關原合戰前的名主,由於較早和德川氏結成主從關係,在打天下過程中,被德川氏充分信任。譜代大名就以德川舊五國出身的屬下為主,在江戶幕府建立後仍被委以重任。在江戶時代,不論是幕府官僚還是要地藩國都被譜代所壟斷,因為日本是家族社會,個人榮辱要與家族榮辱聯繫在一起,此時各譜代家族已經和德川得幕府榮辱與共,為了自家利益就得維護幕府。所以此時的分封,更多的是展現幕府政權的統一權威,而非先秦分封可比。

參考文獻

1. 李玉明,《淺談“親藩、譜代與外樣大名”》,商業文化2011

2. 張曉剛,《德川幕府體制的形成與確立時期的譜代大名》,瀋陽師範大學學報2014

3. 張波,《芻議構建幕府體制的基本要素》,延邊大學學報2014年。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