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老大,国内“黑白通吃”,小米依然是“巨婴”

印度老大,国内“黑白通吃”,小米依然是“巨婴”

作者 | 荚印

国英观察专栏作者

创业9年,进入世界500强,打入印度5年,连续8个季度拿下第一……印度老大的位子,稳稳地被小米坐出了温度。

印度小米稳坐老大,国内小米则“黑白通吃”。最近,在家电行业一份榜单的排名中,小米单挑美的、格力和海尔这些白电巨头,排在了第四位,而TCL、海信这些黑电巨头,则直接被小米甩在了身后。

印度老大,国内“黑白通吃”,小米依然是“巨婴”

小米越玩越大。“大件”的小米电视已经冲在前面,坐上了国内第一的位子,风头盖过小米手机,而随着10月11日小米冰箱的发布,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家电四件套”已经被小米悉数配齐,气势丝毫没有输在格力、海尔的品牌护城河前面。

有巨头的存在,就有巨头级的市场。

互联网的打法,雷军“黑白通吃”的勇气……

01

雷军其实在押注,在海外押注印度,在国内押注黑电和白电这种“大件”。

印度老大,国内“黑白通吃”,小米依然是“巨婴”

押注背后,恰是小米手机业务的心酸——国内已经挫败连连,海外也随时可能止步不前。

印度老大,国内“黑白通吃”,小米依然是“巨婴”

在海外市场,尽管印度市场表现上佳,小米的位次并没有突破,反而在今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的增速重新回到了2015年的光景。

在国内市场,小米手机从第一直线跌落到第五、第六,而且从年份上可以看到,

小米手机表现最好的头几年,国内还是一个功能机、山寨机混战的手机市场,雷军喜欢拿“山寨机已被彻底消灭”为小米表功没毛病,但不该忘了“浑水摸鱼”的成功往往不能持久。

小米当然也知道,现在国内的小米,就是印度小米的一面镜子——印度市场也不是清净之地,小米能进,华为、OV也能进,低调但打法凶悍的OV系,今年二季度在印度市场的Top 5中就占据了后三位,而且12万台的总销量已经超越小米的10.4万台。

印度老大,国内“黑白通吃”,小米依然是“巨婴”

在印度市场,小米复制了国内当年的增长奇迹,也复制了几乎所有在国内被打脸的Bug。比如,OV有大量的中档机,“高价低配”是特色,小米在印度则被称为“穷人的iphone”,和印度市场打得火热靠的是极致的“性价比”;又比如,小米在印度的销量,越来越依赖在线下大量开店——2017年至今,小米在印度开设了80多家自营店和2000多家授权店,但在国内,小米的开店计划已经转向谨慎。

小米不得不押注。被称为“杂货铺”的小米,是一个极其依赖产品“走量”的企业,否则就打不开利润空间、估值空间——小米不像苹果,苹果手机不仅毛利很高,而且已经卖出的手机还能带来服务收入,产生极高的利润;小米也不像华为,虽然不能和苹果比“软实力”,但不像低端机那么走量的高端旗舰机,已经可以带来很好的利润。

02

在印度手机市场称老大,在国内家电市场“黑白通吃”,小米越玩越大,但还是一个“巨婴”。

国内手机行业的巨头里,最不能聚焦的是小米;国内家电行业的巨头里,最不聚焦的则是美的。

印度老大,国内“黑白通吃”,小米依然是“巨婴”

美的一个事业部的负责人,就曾经把美的比作“巨婴”——虽然企业体量很大,但由于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精,导致品牌发育不良,对市场的拉动力不强,在国内家电市场,高端冰箱就是海尔,空调就是格力的王牌,而美的呢?

事实上,去年营收达到1749亿元的小米,AIoT的调子起得很高,在研发上的投入上却极为尴尬,不仅比不了华为、苹果和国内的互联网公司,甚至还不如“巨婴”美的和聚焦空调的格力。

印度老大,国内“黑白通吃”,小米依然是“巨婴”

为什么说小米是“巨婴”?小米手机带着用户“发烧”之后,如今已经靠营收做到了“世界500强”,但作为吝于研发投入的一个必然结果,手机的高端化烂尾至今,以至于国内市场险情不断!

小米如今在国内“黑白通吃”,攻入传统家电巨头的领地,也无非是为了继续做高营收——电商、冰箱、洗衣机、空调这些黑白家电,单价本身就不低,只要能走量,各个都营收利器。

“跨界打劫”没那么容易,在巨头林立的家电市场,并没有那么多“山寨”等着小米去消灭——小米手机曾经的辉煌,关键在于先人一步,创业9年没有做好手机的小米,研发投入还不及美的、格力,能做好黑白家电吗?

和美的相比,小米这个“巨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品牌发育不良——小米带着互联网打法进军家电,也不缺少粉丝的追捧,这当然是优势,但硬件生态和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新故事,并没有那么容易兑现,反而可能养出一个更大的“巨婴”。

03

互联网行业曾经有一个“超级巨婴”——已经“夭折”的乐视。

印度老大,国内“黑白通吃”,小米依然是“巨婴”

小米“手机+AIot”的构想和乐视的生态化反,本质并无不同:当年乐视也是为手机发烧,乐视的PPT造车广受诟病,小米则投资了如今正在“渡劫”的蔚来汽车,如今国内第一的小米电视,则填平了乐视超级电视在2017年跌倒后砸出的坑……

没错,小米确实比乐视更有底线。不管是做手机,做各种智能硬件,还是做黑白家电,在成本控制和利润红线的坚持上,小米都足够稳重、娴熟。在“黑白通吃”的野心之下,小米之所以先对电视下狠手,也是因为这个领域与手机的关联度更高,同时相比格力把持的空调、海尔把持的冰箱,黑电的品牌护城河最低,行业格局也最为松动。

但小米确实又有着类似乐视的风险:摊子越铺越大,战线越拉越长,资产必然越来越重,效率必然越来越低,而AIoT还在等“风”来……理论上,一旦作为“巨婴”的小米成长到某个临界点,一切的始料未及和不及预期,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触发系统风险。

小米被视为轻资产公司,但轻不轻,是相对的——相比传统家电巨头,小米是轻的,相比80%以上的互联网公司,靠硬件谋生的小米可能是笨重的。到今年上半年为止,小米投资的供应链(偏向产品)、生态链(偏向技术)公司超过了270家,总账面价值287亿人民币,与手机和其他的小件的IoT产品不同,如果小米要把“家电四件套”这样的大件做出规模,还需要足够适应这些行业更为笨重的体量。

印度老大,国内“黑白通吃”,小米依然是“巨婴”

关键还在于,对于一个硬件企业来说,追求轻资产本身也存在悖论——轻资产减轻了小米急速扩张可能面临的沉重的财务负担,但小米手机落入今天的尴尬境地,恰恰也说明,代工、深度合作、对外投资这些杠杆式的玩法,真正有技术、有实力的公司是不会跟你玩的,能跟你玩的,也会跟别人玩,结果就是你很难在行业内做出差异化的、足够优秀的产品。

小米被OV、华为碾压并非偶然,OV都是重资产的实力派,华为在芯片研发上的多年积累和实力,更非小米能比。至于“代工之王”苹果,其核心部件上扎实的自主设计、研发能力,高利润确保的对全球供应链的绝对掌控,与小米规模导向之下的各种花哨玩法,更是判然有别——相比之下,营销能力不俗的小米确实也是轻资产,但更像是在“攒手机”,顺带在产品中加入自己的创意。

低成本的轻资产模式,确实可能让小米靠互联网电视甚至其他家电再飞一次。但就像小米手机在国内的“先扬后抑”,在各种单品缺乏产品力、品牌力,软硬件均缺乏硬核创新的情况下,即便等到AIot行业的风口到来,小米也可能在华为这样的玩家入局后再次重摔。

04

有一种观点认为,小米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硬件销售去获取流量,从而把流量变现。有道理,但流量从哪里来呢?

印度老大,国内“黑白通吃”,小米依然是“巨婴”

对小米来说,记住流量的飘忽和善变更有必要——2016年,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下滑36%,从上一年的第一滑到第五,让雷军毫无防备地体验了一把“惊魂时刻”。

随着“巨婴”的继续膨胀,“巨婴”的阴影也会越来越像“恐龙”,雷军不能指望自己永远都有力挽狂澜的神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