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高音——磨平“換聲點”

很多人在唱歌中針對高音問題會遇到以下情況:

到達一定音高直接卡死,完全發不出聲來

到達一定音高後直接破音,慘不忍睹

到達高音直接轉成假聲,聲音完全失去力量

如果你存在以上問題,可以說你的“換聲點“問題一直沒能解決掉!

突破高音——磨平“換聲點”

那麼首先什麼是換聲點?

換聲點可以解釋成在真聲到假聲之間的過渡區,會存在某一個像“坎兒”一樣的音區,阻礙你的聲區鏈接。但是關於換聲點的定義,有些老師會在學生開始學習的時候就灌輸這種思想,告訴哪些音開始要到換聲點,其實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心理壓力。而有些老師則沒有給學生灌輸這個概念。通常來說女生的換聲點並不是很明顯(根本原因在於女生音區較高,真假聲距離比較近很容易鏈接),而對於大部分男生來說還是存在換聲點的(原因在於男生聲帶較厚音區較低,真假聲距離比較遠,兩者音色又有很明顯的區別),所以造成了到了高音開始卡死或者轉假的情況!

突破高音——磨平“換聲點”

那麼關於換聲點的解決辦法?

在傳統教學中,關於換聲點的解決我們通常用“關閉”或者也叫“掩蓋”來解決

其實我個人理解所謂關閉和掩蓋的意思是一致的

很多人到達高音後沒辦法保證聲帶的閉合,而聲帶從閉合到鬆開,就會形成急劇的音色變化,也就是真假聲變化,從而形成破音。

那麼所謂“關閉唱法”就是保持聲帶的拉緊,即使越過換聲點後同樣保持聲帶的閉合,那麼音質就不會突然發生變化從而達到高音。而“掩蓋”的意思是到達高音後不能把聲音全部推出去,而是一部分在口腔內部“掩蓋”起來,簡單來說就是真聲中加入假聲讓兩者混合起來。

突破高音——磨平“換聲點”

所以顯而易見,想要突破換聲點,假聲是必須要有的(準確的說是頭聲),因為只有頭聲才可以和真聲達到無痕鏈接,如果一個人全部都是真聲成分,那麼到達一定高度勢必會破音,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擁有頭聲(假聲部分)和胸聲(真聲部分),然後通過磨合將兩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那麼問題就解決了。

我個人多年的教學經驗,關於換聲技術,學生必須要有一個“轉換意識”,也就是在快到換聲點時一定要知道聲音走向問題,到達高音時我們的聲音知道”躲一下“,也就是要向後收一點,同時再往上,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弧形的曲線,像打籃球一樣拋出去的感覺。

突破高音——磨平“換聲點”

可以看出口腔(真聲)和鼻腔(假聲)之間有很大面積硬顎擋著,這正是我們真假聲很難鏈接的原因,但是唯一的通道就在於後部分小舌頭向上的通道,而我們到高音時正要找到這樣一個弧線向上的感覺,很多人習慣開口直接向前喊這務必會破音,一定是弧形拋出去的!建立這種意識後我們進入訓練部分

個人幾年總結的真假聲磨合的幾個辦法:

1.打嘟,也是最初級的同時是最好最放鬆的方式。在真聲位置打嘟,然後再在假聲位置打嘟,之後將兩者連接到一起,中間不能有斷層(明顯的音色變化)

2.救護車式哼鳴,顧名思義去模仿救護車的聲音,所謂哼鳴聲音一定要建立在鼻咽腔位置,找到口腔上部分軟顎的位置,發出比較明亮的”eng”的音,或者英語裡的“ing”的音,轉換時注意弧線通道,保證聲音鏈接

3.發一些“窄元音”包括“u”“o""yu""i"等音,因為發窄元音的同時我們的口型會比較小,小的緊湊的口型可以促使口腔內部緊湊,從而保證聲帶的拉緊,這樣我們從低音到高音就可以保證聲帶一直閉合住無斷層

4.打哈欠,模仿打哈欠的感覺(注意要從假聲位置開始,也就是頭腔)慢慢感覺聲音的下落,落回到胸腔我們的真聲位置,其實這個也是很原始也是非常科學的方法,在我們打哈欠時,後咽壁會有明顯的樹立支撐感,不停地模擬打哈欠,可以很好地將我們連接聲區磨平換聲點

突破高音——磨平“換聲點”

另外我們不要恐懼換聲點,歌曲中快到換聲點時應該保持一種積極放鬆的狀態,內口腔也一定興奮起來,小舌頭起到了“開關”的作用。另外有些同學可能天生肌肉緊張,下巴硬舌根硬,這也會成為沒辦法突破高音的主要問題,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咽音的第一步訓練放鬆肌肉,建立內部肌肉支撐,才能讓我們高音更通順更放鬆。

希望大家積極練習磨合換聲點,相信你的高音也會越來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