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市米東區,天山之麓,首府北大門

烏魯木齊市米東區,天山之麓,首府北大門。
區名取自米泉市和東山區的首字;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記載,米泉原名乾德,後因此地多泉,又盛產水稻,故改名;東山區因地處天山東部而得名。天山古稱白山,亦名雪山,因冬夏有雪,故名;又名北山,以在塔里木盆地北得名;又有阿羯田山、折羅漫山等名字,匈奴謂之天山,以言其大。

烏魯木齊市米東區,天山之麓,首府北大門

天山之麓,她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她位居烏魯木齊市東北郊,距主城區15公里,這裡東鄰阜康市、西接昌吉市、五家渠市、烏魯木齊縣,南連達坂城區,北界福海縣。這裡民族風情濃郁,被譽為新疆回族花兒之鄉。


烏魯木齊市米東區,天山之麓,首府北大門

米東區是2007年8月由昌吉回族自治州原米泉市和原烏魯木齊市東山區合併成立。區名取自米泉市和東山區的首字;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記載,米泉原名乾德,後因此地多泉,又盛產水稻,故改名;東山區因地處天山東部而得名。天山古稱白山,亦名雪山,因冬夏有雪,故名;又名北山,以在塔里木盆地北得名;又有阿羯田山、折羅漫山等名字,匈奴謂之天山,以言其大。

下轄6個街道、5個鎮、2個鄉:石化街道、地磅街道、卡子灣街道、古牧地東路街道、古牧地西路街道、米東南路街道,古牧地鎮、鐵廠溝鎮、長山子鎮、羊毛工鎮、三道壩鎮,柏楊河哈薩克族鄉、蘆草溝鄉,其中三道壩鎮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社火)之鄉。區政府駐古牧地鎮府前中路。總面積3407.42平方公里,人口50.43萬,有漢族、回族、哈薩克族、維吾爾等34個民族。


烏魯木齊市米東區,天山之麓,首府北大門

米泉市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北部昌吉回族自治州中部,下轄3個街道、5個鎮、1個鄉:古牧地鎮、長山子鎮、羊毛工鎮、三道壩鎮、鐵廠溝鎮、柏楊河哈薩克族鄉;總面積3315.53平方千米,總人口18萬。

東山區位於烏魯木齊市東北部。1987年11月27日,設立烏魯木齊市東山區,以烏魯木齊縣蘆草溝鄉及水磨溝區卡子灣辦事處為行政區域。1988年正式設立。2003年末下轄3個街道、1個鄉:石化街道、地磅街道、卡子灣街道,蘆草溝鄉,總面積277.89平方千米,人口9.5萬。


烏魯木齊市米東區,天山之麓,首府北大門

區境西漢之前先後為塞種、大月氏、匈奴諸民族遊牧地,西漢前期屬車師后王庭。西漢宣帝神爵三年(59)屬西域都護府戌已校尉。魏晉南北朝屬鮮卑、柔然、突厥等遊牧民族據地。唐貞觀十四年(640)於天山北麓置庭州,同時設輪臺縣,治境內大破城,一說在今烏魯木齊市南烏拉泊古城遺址,又說為今昌吉市東唐代破城子。九世紀初這裡屬於回鶻汗國。兩宋先屬高昌國,後屬西遼。元朝由設在別失八里宣慰司管轄,元末為瓦喇遊牧區。明朝先後屬和碩特部、額魯特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於古牧地建輯懷城,次年設迪化直隸州,隨屬。光緒十年(1884),新疆建省,屬迪化縣。

中華民國十年(1921)設乾德縣佐,屬迪化縣署;十七年(1928)置乾德縣,治三道壩(今三道壩鎮)。1953年11月,乾德縣更名為米泉縣,縣政府駐地遷移至古牧地(今古牧地鎮)。1988年設烏魯木齊市東山區,烏魯木齊縣蘆草溝鄉和水磨溝區卡子灣辦事處為行政區域。1996年12月撤銷米泉縣,設縣級米泉市。2007年8月米泉市與烏魯木齊市東山區合併更名為米東區;同年年10月,原東山區蘆草溝鄉的葛家溝村、石仁子溝村和澇壩溝村劃入水磨溝區。


烏魯木齊市米東區,天山之麓,首府北大門

境內地形東南高西北低,最高點為艾不裡哈斯木達拉峰,海拔4233.8米,有丘陵、平原、北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等地貌;有水磨溝河、鐵廠溝河、老龍河、白楊河、蘆草溝河等河流;她這裡屬中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冬冷夏熱,光熱豐沛。

這裡物華天寶,自然資源豐富;境內有效草場利用面積444萬畝;有煤、大理石、芒硝等礦產,其中石灰石儲量15億噸、煤炭儲量25億噸。這裡是首府的菜籃子,是烏魯木齊市重要的肉食品基地;農業土地面積和農村人口占全市一半,出產蔬菜、水果、小麥、油菜籽等,特產燻馬肉。這裡基礎設施完善,境內有西北地區最大的超高壓輸變電站。


烏魯木齊市米東區,天山之麓,首府北大門

這裡交通方便、區位優勢明顯,距烏魯木齊國際機場16公里;烏準鐵路過境,石油、煤炭兩鐵路專用線連接蘭新鐵路,設有米泉火車站和甘泉堡火車站;烏奎高速、吐烏大高速、216國道、烏魯木齊繞城、東二環等道路,使之與主城區城區無縫連接;特別是京新高速(G7)開通,讓米東區成為首府的北大門。

這裡緊靠天山,環境優美,是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峽門子旅遊區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境內主要有石仁子溝、馬牙山、葛家溝、天井坑、甘溝、月亮臺、紅光山、天山森林公園(瞎熊溝)、峽門子、七劍影視城、東清真寺、唐輪臺遺址(破城子)、獨山子村古代巖畫群等名勝古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