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清華”拼成“Tsinghua”

為何“清華”拼成“Tsinghua”

為何“清華”拼成“Tsinghua”

前些年,學界曾因譯作中人名翻譯謬誤引發過一些討論,其中最著名的例子當屬把“Chiang Kai-shek”(蔣介石)錯譯成“常凱申”,類似的錯誤還有“Sun Tzu”(孫子)變身“桑卒”等。出現這種看起來十分荒唐的學術笑柄,自然與學界浮躁有關,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年輕學者對舊式拼音欠缺瞭解。

为何“清华”拼成“Tsinghua”

舊式拼音指民國時期外國來華傳教士或國內學者制訂和推行的各種拼音方案。其中影響最大並影響至今的,當為威妥瑪式(“WG 式”)和郵政式拼音。

威妥瑪式拼音又稱“威妥瑪—翟理斯式拼音” ,簡稱威氏拼音法。他的創始人是威妥瑪(Thomas Francis Wade)。威氏作為英國外交官員,在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應當聲討。不過,作為一位語言學家,他對於漢語拼音卻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為了方便外國人,主要是使用英語的外國人學習漢語,威妥瑪先後於 1859 年和 1867 年寫成《尋津錄》和《語言自邇集》兩部書。在這兩部著作中,威氏憑藉他深厚的漢語功底,根據北京讀音制訂了一套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為漢字注音。這個方案便是後來被廣泛用於拼寫中國人名和地名的威妥瑪式拼音。

另一位對威妥瑪式拼音有重要貢獻的學者是英國漢學家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翟理斯是翻譯出身的英國駐華外交官,就語言天賦和漢語造詣而言,與威氏可有一比。他的漢學觸角比威氏更為廣泛,譬如他曾翻譯《三字經》《洗冤錄》《聊齋志異》,並著有《中國繪畫史導論》《中國文學史》《中國古代宗教》,以及《語學舉隅》《字學舉隅》《華英字典》等語文工具書。其中,1892 年出版的《華英字典》篇幅巨大,收字宏富,釋義精細,檢索完備,堪稱漢英字典史上的經典之作。此書對威式拼音作了一些調整和改動,還附有廣東、客家、福州、溫州、寧波等9個方言區的方音拼法。因此,修訂後的威妥瑪式拼音也被稱為威妥瑪—翟理斯式拼音系統(Wade—Giles Modified System),簡稱“WG式”拼音。由於其影響巨大,在清末直到 1958 年《漢語拼音方案》公佈前,“WG 式”拼音是國際、國內公認的用拉丁字母拼寫中國人名地名最通行的系統。

为何“清华”拼成“Tsinghua”

郵政式拼音是繼威妥瑪—翟理斯式拼音後又一個以拉丁字母拼寫中國地名的系統。1906年春季,於上海舉行的帝國郵電聯席會議決定,以翟理斯所編的《華英字典》中的拉丁字母拼寫法為基礎,對中國地名進行統一和規範。這便是後來廣泛使用的郵政式拼音。為了方便電報拍發,郵政式拼音取消了“WG 式”拼音的所有附加符號,譬如送氣符號。另外,“WG 式”拼音中的u在郵政式拼音裡改為 w(除非 u 在該音節裡系唯一元音)。最後一個重要區別在於,“WG 式”拼音基本上按照北京語音系統,而郵政式拼音則加進了某些方音。比如,郵政式拼音規定,兩廣及福建部分地區的地名,一律按當地方音拼寫。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其實是郵政業務的親民體現。可以想象,在一個官話更多侷限於官場,方言在各地實際生活中佔據主流地位的氛圍下,這是一個不得已的折中。

舊式拼音系統曾幫助西方人熟悉中國的人名、地名,對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其不能準確有效地反映漢語的語音規律,極易造成混亂。比如,一些不同讀音的漢字均拼為相同寫法,如“Chang”在不同的文本中,可指姓氏“張”,亦可指“常”;“Chu”可能是姓氏“朱”,也有可能是“瞿”或“儲”;“青島”為“Tsingtao”,而“青海”為“Chinghai”,兩個“青”字拼法迥異,無章可循。另外,“WG 式”拼音的附加符號(如送氣符號)過多,造成書寫不便,然而改革後的郵政式拼音去掉了送氣符號,帶來其他混亂,譬如拼音方案中聲母 b 與 p、d 與 t、g 與 k 均以 p、t、k 表示,未加區分。

若從學術發展的角度看,在漢語拼音發展史上先後出現的“WG 式”拼音和郵政式拼音與 1958 年頒佈的《漢語拼音方案》,顯然是一脈相承的關係。《漢語拼音方案》固然有匠心獨運之處,但也是在吸收和借鑑前人智慧的基礎上形成的。

为何“清华”拼成“Tsinghua”

隨著《漢語拼音方案》幾十年來的推廣,時至今日,國內絕大多數舊式拼音都早已被規範的漢語拼音取代。但是,一些舊式拼音在今天還有些許痕跡,主要是某些商標和大學的名稱,或者其他在國際上有影響的專有名詞(包括歷史文化名詞和重要的人名、地名)的譯名。

首先,國內一些著名的商標或品牌出於歷史傳承的考慮,繼承了舊式拼音,彰顯文化底蘊。譬如“Changyu”[張裕(集團)]、“Tsingtao”[青島(啤酒)]、“Kweichow Moutai”(貴州茅臺)、“Chunghwa”[中華(香菸)] 、“Tsinghua”[清華(大學)] 、“Soochow”[蘇州(大學) ]。

其次,一些早期翻譯的專有名詞也保留了舊式拼寫。如“Ching Dynasty”(清朝)、“Kung Fu”(功夫)、“Taichi”(太極)、“Taoism”(道教)、 “Confucius”(孔子)、“Mencius”(孟子)等。作為早期音譯的專有名詞,它們輸出到國外後大大豐富了英文的外來詞庫。

最後,中國一些歷史較久的機場所用的代碼至今仍以郵政式拼音為基礎,如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代碼“PEK”(即“Peking”的縮寫)。

早在 1982 年,國際標準化組織通過“ISO-

7098”號文件,承認《漢語拼音方案》為國際標準,但到目前為止,舊式拼音在港澳臺地區、海外華人社區,以及西方學界仍然具有相當影響。這大概是因為舊式拼音方案是外國人主要為外國人學習漢語而制訂的,而《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主要為中國人學習漢語制定的,立場不同,出發點不同,效果自然也就有所不同。

今天不少人對這些舊式拼寫不熟悉,甚至還有人認為這是西方人說中國話時發音不準的產物,這顯然是一種誤解。

为何“清华”拼成“Tsinghua”

文章來源:《語言文字報》2019年9月18日第2版

選稿:常宏宇

終校:陳汶靈

審訂:伍晨嫣

为何“清华”拼成“Tsinghu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