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上的“贫富差距”,都是源自时间管理

华罗庚说:“所有伟大成就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

为什么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差,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很多家长,甚至有些老师都会说,智商有高低,努力各不同。

但是很多人往往会忽视这么一点,真正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不是智商,而是孩子对时间的管理。

因为时间管理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

孩子学习上的“贫富差距”,都是源自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直接影响成绩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和效率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妞妞老师课堂上布置了很多作业,她一个头两个大,回到家,非常不情愿地拿出本子写作业。

然而在刚写作业时,她就开始分心了,一会儿玩玩橡皮擦,一会儿抠抠手指头,或者是翻翻别的书。

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作业写了两个小时,看起来很用功,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效率很低下。她完成作业后,根本没时间规划别的事,甚至是没时间检查。

这样的后果是她不能保证吸收了多少知识,疲于完成作业,面对考试时容易着急、心慌、没底。

孩子学习上的“贫富差距”,都是源自时间管理

而别人早就抓住课间时间完成一部分作业,回家后,立马全身心投入,半小时就完成了作业,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看看课外书。

学习效果立见高低,时间管理差的孩子,节奏感差,每天都学得累,总感觉自己很忙,但就是没成果。

时间管理强的孩子,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分解作业,全身心投入,效率高,自然吸收的也快。

所以,成绩的好坏不仅在于智商,更在于时间管理。


学习上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

同样适用于学习上。学习好的人,因为看书做题很轻松,完成作业后还有大把的时间来提升自己;学习差的人,看书做题很痛苦,连作业都难以完成,更没有时间去提升自己。

所以,学习上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年级越高,差距越大。

孩子学习上的“贫富差距”,都是源自时间管理

怎么解决呢?有的家长可能会说,那就延长学习时间,原先学习两个小时的,延长到三个小时,智力不行,体力来凑,但孩子吃得消吗?吃不消。

时间不是“挤”出来的,一天时间只有24小时,再怎么挤也不可能是25小时,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人家一个小时能做一件事,那就要想方设法做两件事。

所以,最根本的方法是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才能缩小差距。就像变成有钱人是靠节约还是开源,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我们应该教会孩子不是去抠时间,而是怎么管理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找到节奏,才有取胜的可能。

孩子学习上的“贫富差距”,都是源自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的4点原则

1、学会取舍

有一词叫“满意原则”,是指人不可能找到最满意的方案,只能找到比较满意的那一个,这就够了。

同样,孩子不可能所有科目都很厉害,无所不能,所以要学会取舍。

每天将要完成的事项按照重要性排序,选择最重要的先完成,其次是次重要,这样排序完成。

例如明天要考语文,那今天就先放下数学,重点多复习语文。

2、先易后难

我们上学时,老师总是提示我们考试时先易后难,不仅是为了提高时间效率,更是为了心态。

先做容易的,花的时间短,然后集中剩下的时间去攻克难题。

并且容易的做好后,能增加信心去攻克难题。假如先做难题,一直纠结它的结果,很可能影响心态,急功近利。

孩子学习上的“贫富差距”,都是源自时间管理

3、有的放矢

没有人能两次度过同一个小时”,每一个小时都是独特的,每一门科目也是独特的。

不要循规蹈矩,不顾自己的学习状况,每天都是同样的学习计划,这样也是浪费时间。

在头脑清醒,干扰状况小的时候,优先安排背诵的内容,在精力不足的时候,就多做练习题,多动手。

4、马上执行

心里想一百遍,也不如做一遍。

有的家长认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看到要实施,要监督孩子,还要以身作则,就觉得自己做不到,也只是停留在想的阶段。

殊不知,错过了孩子的黄金时期,后面再培养就难了,你总不可能靠孩子一个人吧?时间管理不是天生的,必须是经过后天培养的,离不开父母的支持。

所以第一件事就是马上行动,第二件事就是写下来,给孩子做个作息时间表,把每天要做的事一件一件写下来。

在《我把女儿教进世界名校》一书中曾提到,小学阶段一定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时间管理非常重要,习惯培养好,以后就轻松了。

所以,现在家长的辛苦,就是为以后孩子的优秀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