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鋼琴要花多少錢,到底值不值?

我們為什麼讓孩子學鋼琴?30年的市場經濟讓我們學會了凡事都要算算賬。讓我們算算琴童的花費帳,主要包括金錢、精力和時間三個方面。

經濟花費:一臺琴的投入2萬元左右,追求更高的話買三角鋼琴15萬元左右;學費按市面一般價格100-1000/課時計,每年40-50課,每年在4000-50000元之間,學習週期一般4-6年;總計費用在5-50萬不等。

時間花費:每天1小時練琴量,每年至少300小時,4-6年共1200-2000小時。

家長的精力花費:每週要送孩子上課,回來要督促或輔導練琴,陪孩子參加藝術實踐活動等等。


學鋼琴要花多少錢,到底值不值?



試問:如此巨大的金錢、精力和時間花費,讓孩子學鋼琴是否值得?

錢花了,家長可以再掙,家長的精力投入也可以不計,畢竟我們還有“養不教父之過”的傳統觀念。可是,孩子的時間是最寶貴的,2000個小時的學習,我們能得到什麼?

會演奏一些難易不等的鋼琴作品,或附帶一張考級證書。這似乎就是當今大多數琴童的收穫。

鋼琴學習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最後的所得就是僅僅會彈幾首曲子,甚至一段時間後連這些曲子都遺忘了,這是極大的浪費。開發鋼琴課程資源的道理是一樣的,都是在學習鋼琴,有的教學讓學生收穫了許多,有的收穫卻少得可憐,甚至令學生備嘗艱辛,半途而廢。


學鋼琴要花多少錢,到底值不值?



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學鋼琴?因為學生可以獲得很多很多,可是什麼樣教學可以稱得上是好的教學?

鋼琴教學要引導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擁有一顆高貴的心靈。來的未必都是音樂愛好者,但通過課程學習,要讓原本喜愛音樂的學生提升音樂鑑賞理解的層次,讓不喜歡音樂的學生從此熱愛音樂。通過與經典的對話,人的靈魂可以得到盪滌,生活可以更完滿。從這個意義上說,鋼琴課是以音樂為材料的“音樂遊戲課”。

當學生從課程中走出來時,他應該對音樂充滿著熱愛,鋼琴成為他音樂生活中一件駕輕就熟的工具,他對學習、對生活既充滿了熱情,又不乏理智。通過與經典對話他提升了心靈的層次,通過不斷地克服困難他獲得了堅強的意志和更內在的快樂感,通過優良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他實踐了事半功倍的工作方式。

用鋼琴學習音樂,要熟練地駕馭這個工具,這需要經過一個長期的科學訓練過程。在很多人眼裡,音樂靈性與技術能力似乎是一對矛盾,所以造就我們鋼琴教學的窘境:專業學生只有技術沒有心靈,業餘學生則根本沒有最基本的技術能力,所有的音樂表現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所以,鋼琴課還應是“音樂實驗課”。

學習鋼琴是一個漫長的歷練過程,會有平淡、厭倦、躁動和徘徊,也會有狂熱、欣喜和快樂。生活就是這樣,總會有酸甜苦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家長一直都陪伴其間,有什麼樣的坎兒過不去呢?


學鋼琴要花多少錢,到底值不值?


鋼琴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充滿著智慧。

教師的教學應最大限度地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要順應並引導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學習風格。課程因人而生,要為每一個學生設計獨一無二的課程,一本本地彈教程和練習曲不是課程,因為那裡沒有“人”。鋼琴老師應該是“課程設計者兼心理工作者”,課程目標、鋼琴教材和學習者的能力和個性傾向都應該瞭然於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