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完美陌生人》這部2016年的意大利電影是一部典型的小成本電影,雖然小眾,卻是各大評分網站難得的高分電影。故事發生在貌合神離的三對夫妻之間,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道德倫理和人性批判。觥籌交錯,推杯換盞,說出你的秘密。

《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一部意大利2016年的“老”電影,每個人都有小秘密

四個發小,其中三人帶著妻子,七個人的聚會,幾乎是在餐廳和陽臺演完了整場電影。靠演員精彩的表演,妙趣橫生的臺詞,高度凝練的情節,使得整場電影何止是全程無尿點,那叫一個跌宕起伏,心潮澎湃。

核心主題就是每個人都有小秘密,常說鑑定人之性情,都是從其言語、表情、行為多處著手,這話真的不假。只不過《完美陌生人》編劇的腦洞實在太燒,我們幻想中游戲的提倡者,其實在做一個自問自答的假設——伊娃有理由玩這個遊戲,後面劇情會講到。

《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第一部分:故事的開始。

故事的開始是以女主和她的女兒對話展開劇情,第一次看以為就是簡單的家庭矛盾以及“女孩叛逆的青春期”,第二次再看這些問題依然存在。

但是除了這兩個問題之外,多了一些非常微妙的細節:女兒看媽媽的眼神是一種非常厭惡的目光,女主在男主面前訴說女兒怎麼怎麼叛逆時指出自己私自翻動女兒的包時,男主的表現是非常的不高興,導演的第一個人設就出現了。

男主是一個注重隱私的人,在影片的最後著重解釋了這一點。男女主和朋友們聚餐的篇章就是以女主和女兒的吵架來拉開序幕的。

《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第二部分:七人齊聚。

第一對夫妻,比安卡和科西莫,獸醫和出租車司機(換了幾份職業),準備出門。兩人新婚燕爾,如膠似漆。比安卡說她停藥了,但科西莫的反應似乎有些慢半拍,側面看來似笑非笑的“我很高興”卻又透露著某種秘密。跟著劇情發展,證明確實有貓膩。

《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第二對夫妻,卡洛塔和萊勒,一對缺少了生活的激情、還養育著兩個孩子一對父母的夫妻。但唯一不同的是,這兩人是三對夫婦中最特殊的一對,沒有在肉體上出軌。

不管是不曾謀面的照片還是不穿內褲的調教,這種精神出軌刺激,和肉體刺激,又有著些許不同。劇情中,也可以看出在這段失敗的、無趣的婚姻中,兩人尋求刺激、宣洩報復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第三對夫妻,也就是我們的男主角:伊娃和羅科。開頭就講到父母倆人對索菲亞青春期愛情的不同態度,其實已經鋪墊了雙方性格與思想的逐漸差異化,以及聚會遊戲中發送的“對話矛盾”。

作為一個心理醫生,伊娃的行為顯然與其身份非常的矛盾。然而羅科作為一個從不進行心理諮詢的人,卻偷偷已經做了幾個月的心理諮詢。

以及從影片的鏡頭語言來看,每一對夫妻都是儘可能的同框表現,只有男主每次都是孤獨的一個人,這裡就非常明顯的暗示了:他知道伊娃的出軌,這個細節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出來了。

《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羅科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角色,不僅僅是從遊戲上來看羅科的確沒有對不起身邊人的秘密,還一直極力維護著那些脆弱的人。她對女兒說:“去做那些,能令你以後想起了,嘴角微笑的事情吧,索菲亞。但如果不想,或不確定,那就算了,因為你還有大把的時間。”

這裡的父輩教育價值觀通過影片告訴我們的,我們倒不用一定認為他說的就是對的。但是有一點非常值得我們思考:他能讓處於叛逆期的17歲女兒傾聽父親的每一句話,至少這裡他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除了三對夫妻之外,還有一個宅男佩普是個“基佬”,全片的高潮也就是從他和萊勒互換手機開始的。萊勒說他只當了兩個小時的“基佬”而已,而佩普在學校的工作受盡欺負,為他們工作了十年到最後還只是個臨時工,被開除都沒有權利維護自己的利益。

這裡非常諷刺,諷刺人人不能得到平等的對待。而在最後,佩普還是承認了自己的性取向,大家也並沒有厭惡或反感,這裡也是影片想表達的核心觀點之一:請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任何人,尤其是自己身邊的好朋友,學會真誠理解和包容尊重。

《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手機的存在究竟有什麼意義?影片想表達的是什麼

在影片的劇情發展中,手機好像就是貫穿全文的一個動詞,每一次的秘密被揭曉,產生矛盾都是由手機影響。

手機的這頭是七個人個個心懷鬼胎,不安焦躁,每個人都害怕手機會突然響起來,自己的秘密被大家知曉;手機的那頭就是秘密的集合地,或大或小或稱之為隱私。

對於秘密和隱私,有一個詞和一句話來說明,再合適不過——自由。

“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法國革命期間最高貴的女人:羅蘭夫人。這就是她臨刑前留下的一句為後人所熟知的名言,在狄更斯的《雙城記》中也有講到這句話。

之所以用這句話來過渡,其實就是在諷刺那些自視清高,從來不做虧心事的人,居然對待自己的朋友和親人都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所以手機的存在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影片中是線索,是秘密的出口,現實中就是我們的“藏寶閣”,藏著那些或是真隱私,或是人性黑暗的一面。

《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其實我們應該認識到,手機並不是本片最值得抨擊的東西,情侶雙方和朋友也沒有必要就手機的內容提出爭執。

永遠向善,真誠面對自己,正視自己,用心對待身邊的親人才是我們最應該去做的。如果一段感情哪裡出了問題,學會去解決去面對,才是我們最需要思考的事情。

《完美陌生人》翻拍多個版本,本土化內容褒貶不一

國內是在2018年12月29號上映的翻拍版《來電狂響》,與意大利原版、韓國版、法國版、西班牙版相比,中國版是最與眾不同的一個。

此類影片進行翻拍看似簡單,有一種“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感覺,但實際上要揹負更大的壓力和責任,特別是意大利原版中的《完美陌生人》笑點的設置本質上是存在文化差異。

如何將這些笑點巧妙地進行本土化改編是第一個難題,符合中國觀眾接受的影視內容,確實需要花一番心思。而笑點之外,主題之內的對於人性關係的諷刺,如何做到鏡頭語言,主題深刻是第二個難題。很顯然,《來電狂響》在第二個問題上搞砸了。

有人認為:

改編版《來電狂響》所展現出來的格局和人文關懷,足以讓它“超越原版”——至少對中國人來說,是更有共鳴的。

也有人認為:

也正因為咱們的中國特色,《來電狂響》離原版《完美陌生人》還差了點感覺。

有一個畫面我看完兩遍《完美陌生人》截了三次圖,當三對男女主角全都出現了問題,有家庭問題、情感問題、婚姻不完美、出軌、不信任的時候,鏡頭轉到窗外,對面有一對老爺爺老奶奶,特別和藹可親,幸福美滿。極其戲劇強烈的對比,通過鏡頭語言表現出來。

諸如此類,應該就是原版之所以被更多人喜愛的原因。

《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關注不知名影評人@熱茶電影 手捧一杯熱茶,看一部電影,共同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