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中的朝鮮電影,哪部最經典?

海岸風雷77960401


60後記得賣花姑娘這部影片插曲聽著,故事情節看了,記得觀眾邊看影片邊哭直到劇終


用戶8214104137442


對60、70後的人來說,朝鮮電影影響很深。許多部電影中的主題曲,至今留在腦海中。賣花姑娘,金姬和銀姬的命運,看不見的戰線,原形畢露,南江村的婦女,血海,一個護士的故事,摘蘋果的時候,還有許多。那時候流行吹口琴,我學會的第一首曲子就是賣花姑娘的主題曲。


今天是小滿


七二年時看了賣花姑娘電影時流了不少眼淚可是"摘蘋果的時候″電影也讓我至今難忘,她展現了那個時代朝鮮人在金日成領袖的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精神風貌和忘我的工作態度,和當時中國的國情相差甚少,所以讓我忘懷。


好老漢48


賣花姑娘、金姬銀姬的命運、無名英雄、鮮花盛開的村莊、春香傳、血海、軋鋼工人、南江村婦女、一個護士的故事、婆媳之間、摘蘋果的時候、勞動家庭、延豐湖、火車司機的兒子、永生的戰士、看不見的戰線、原形畢露、三妯娌、少年游擊隊、金剛山姑娘、木蘭花、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敵後金達萊等!


沒有空煩惱


我印象中的朝鮮電影《賣花姑娘》最經典,當初看此電影看的是夜場,因時間太過久遠,具體細節已經模糊不清,但說的是賣花姑娘一家受苦受難,其哥哥被畜生地主迫害戴腳鐐手銬做牢房,其妹妹被地主臭婆娘用開水燙瞎雙眼……賣花姑娘全家的淒涼悲慘遭遇,使全場觀眾淚流滿面,泣聲一遍,當時我也流了不少淚花。還有賣花姑娘的演員好漂亮,賣花姑娘的插曲好好聽。


朝鮮《看不見的戰線》、《摘蘋果時候》、《一個護士的故事》、《南江村的婦女》、《火車司機的兒子》等眾多影片,我們60後倍感親切,情有獨鍾,更難以忘懷。


以下是自己當年編寫的朝鮮電影片名患燒文:

在《鮮花盛開的村莊》傳頌著《金姬與銀姬的命運》讚歌。主人翁出生於《勞動家庭》,父親是位《火車司機的兒子》現為《軋鋼工人》,母親是位《分界線的鄉村》、《南江村的婦女》,哥哥是位在《看不見的戰線》上《不能授勳的英雄》,姐姐是一位《游擊隊的姑娘》《高地的保衛者》,譜寫了一段《在陰謀者中間》的《血海》仇、《戰友》情的《春香傳》和《一個護士的故事》,被授予《敵後金達萊》的稱號。

其《三妯娌》都是《金剛山的姑娘》,在完成《命令207》任務後,《重返前線》,在《看不見的要塞》戰鬥中成為《永生的戰士》。

《摘蘋果的時候》,《賣花姑娘》姊妹倆在《延豐湖》畔毅然加入《空中舞臺》《對空射擊組》,成為使敵人《原形畢露》的《偵察兵》……



老夥計610322


五部電影伴隨我們度過童年時光。《南江村婦女》,《摘蘋果的時侯》,《看不見戰線》《賣花姑娘》《鮮花盛開的村莊》,情節十分感人。電影對五零後,六零後印象極深。現在年輕人估計沒見過。那個年代是紅火一時。應該感謝朝鮮老文藝工作者當年做出的貢獻。紅色教育!功德無量。記得最深臺詞有兩段:一是《看不見戰線》中特務接頭:″你拿的什麼書"。二是《解花盛開的村莊》介紹對象:"這個姑娘每天掙6百工分喲"。原來姑娘是個大胖子。希望網站能播些懷舊老電影。給那個時代中老年有個懷舊陣地。謝。


腹語相聲創始人馬大哈


對朝鮮電影印象最深的是《賣花姑娘》《鮮花盛開的春莊》《摘蘋果的時候》其他的就沒印象了。


一江1955


小時候看過多部朝鮮電影,《賣花姑娘》的革命性藝術性都很強,無疑是最經典的,歌曲與音樂堪稱金曲,給"文革"後中國影視界吹來了新風,帶來更多的美的享受。而《看不見的戰線》情節曲折的反特電影,特務“老狐狸”給人印象深刻,這部片子頭一次展現了整容這一新鮮事物;《金姬和銀姬的命運》就了不得了,號稱要帶幾條手帕觀影,眼淚那個流呀,看完了幾天不思茶飯……。


雙十佳


賣花姑娘當之無愧。這是一部經典劇目,這是上年紀的記憶尤深的一部史詩般的優秀作品。當時那個陣勢,萬人空巷,擠爆電影院,電影院裡哭聲一片。一是當時正值文革,幾乎沒有新的電影,二是當時交通不便,好多家庭親人分開,很難見到,這種劇情很容易撥動人們的心裡,觸景生情,極有感染力。


shbyao98


朝鮮電影給我最深的印象是上世紀70年代的《賣花姑娘》,具體故事情節已經不記得了,但是主題歌的曲調還記得,裡面有的臺詞還依稀記得,“新打上來的新鮮魚,快來買呀”“一斗到下半年還三鬥”,不像現在看電影劇,看了以後什麼都不記得了,那時看電影非常專注。記得還有一部電影《火車司機的兒子》可能也是朝鮮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