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家族800年興盛不衰,祕密就藏在這8個字中

一代名相,家族800年興盛不衰,秘密就藏在這8個字中

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這個名字,從我們認識他起,就是一個傳奇:

在布衣時為名士,在州縣為能吏,在邊疆為名將,在朝廷又為良相。

他被同時代的人稱為“本朝人物第一”,朱熹更是尊其為“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不過,更讓後世之人為之高山仰止的是範氏家族800年興盛不衰的千古傳奇。

但是對於范仲淹來說,這一切的奧秘,只不過是因為他做對了8個字罷了。

01

  • 自立,是一個家族立足的根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易經》中的這一句經典,向來被中國人當做安身立命的根基。越是有遠見的家長,越是明白一個家族的延續必須學會自強自立。

公元1051年,一代名臣范仲淹離世,宋仁宗親書“褒賢之碑”,贈兵部尚書,諡號文正,追封楚國公。

可就是這樣一位位極人臣的朝廷顯貴,卻沒有給後世子孫留下半點財產,甚至死後連一所像樣的居所也沒有。

而這只不過是他一生恪行自強自立的一段剪影。

北宋僧人釋文瑩的《湘山野錄》中曾記載過一則名為“斷齏畫粥”的典故:

范仲淹少年求學的時候,因家境貧寒,常常食不果腹。他便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後,用刀切為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再切一些醃菜佐食。

成年後,范仲淹到應天書院刻苦攻讀,一位家境優渥,和他相交甚篤的同窗,見其生活困頓,便讓家人送飯時多捎上一份,準備贈與范仲淹。

范仲淹雖然十分感激,但他卻再三謝絕道:“我多年吃粥已經習慣了,如果驟然吃上你送來的美味佳餚,以後粥就再也吃不下了,那怎麼能行呢?你的好意我心領了。”

一個人最為難得的便是認清自己,你永遠無法依靠別人的幫助過好自己的一生。

想要改變命運,你必須拼儘自己的全力去爭取。

《曾國藩家書》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古來豪傑,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正是因為這股“倔強之氣”,若干年後,范仲淹不僅在政壇上叱吒風雲,在文壇上堪稱一代宗師,更加為整個範氏家族塑造出了自強不息的風骨,成為一個家族傳承不絕的根基。

02

  • 讀書,是一個家族興旺的源泉。

中國人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歐陽修曾經說過:“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公元1015年,26歲的范仲淹苦讀及第,此後雖有波折,但是官運還算不錯,從主政一方,到官居廟堂,出任參知政事(副宰相)不過短短28年的時間。

讀書改變命運,古時如此,即便到了現代,依然是很多寒門子弟興家旺族的一條必經之路。

范仲淹在與家人的書信《與中舍書》中,曾和兄長範仲溫談論過子侄們讀書學習的問題,為此他提出了兩點建議:

一、要督促孩子們發奮學習,每天必令其鑽研功課,苦讀苦練,決不能讓他們得過且過,混天度日。

二、要讓他們瞭解,只有學有所成,才能入仕做官,有所成就。

說這些話的時候,范仲淹早已經是朝廷重臣,兄長範仲溫本意是想讓他幫忙,給自家孩子走走後門,但是卻被他義正言辭地拒絕了。

後來,范仲淹還專門撰寫了《訓子弟語》,其中有兩句著重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耕讀莫懶,起家之本;字紙莫棄,世間之寶。”

在范仲淹的教育下,範氏子孫無一不在學業上奮發上進,後來更是名臣良相輩出,成為世間美談,為時人所景仰。

正如蘇軾在《三槐堂銘》中所言:“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讀書,不僅是一個人進步的階梯,更是一個家族走向興盛的不竭動力。

03

  • 清儉,一是個家族不敗的基因。

范仲淹在晚年回顧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時,曾經留下一句話:

“老夫平生屢經風波,惟能忍窮,故得免禍。”

《范文正公言行拾遺事錄》中也有記載:“公雖貴,常以儉約率家人。”

範氏家族中除了范仲淹,名氣最大的應該要數范仲淹的次子範純仁了。

《宋史》對範純仁的評價很高:

“純仁性夷易寬簡,不以聲色加人,誼之所在,則挺然不少屈。自為布衣至宰相,廉儉如一,所得奉賜,皆以廣義莊;前後任子恩,多先疏族。”

於是,在民間範純仁便得了一個“布衣宰相”的雅號,宰相是他的官職,而布衣之說則是因為他清廉節儉的作風。

而這一切都源自范仲淹的嚴格教導,範純仁曾深有體會地說:

“唯儉可以養廉,唯恕可以養德。”

古往今來,喜好浮華是年輕人的天性。

範純仁結婚時,他和妻子打算以錦羅綢緞作為婚房的裝飾。

范仲淹知道後立即將範純仁喊來訓話:

“吾家素清儉,安能以羅綺為幔壞吾家法,若將帷幔帶入家門,吾將當眾焚之於庭。”

之後,范仲淹更是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錢財莫輕,勤苦得來;奢華莫學,自取貧窮。”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一個人,如果年輕時貪圖享樂,那麼即使家大業大,也會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一個家族,如果全部都是鋪張浪費的紈絝子弟,那麼家道敗落也就近在眼前。

04

  • 行善,是一個家族強大的靈魂。

宋代錢公輔的《義田記》中有過這樣一段記載:

“范文正公,蘇人也……置負郭長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濟群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兇葬皆有贍。擇族中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出納焉……仕而居官者罷莫給。”

意思是說,范仲淹花費巨資購置良田,不是用來圈地致富,而是拿佃租接濟貧寒不能自立的老百姓。

而這只是一個發端,一直到清雍正年間,範氏一族的後人,還在不斷注入資產,形成了一條橫跨了數百年的偉大的慈善事業。

當然,這樣偉大的事業也並非一帆風順,其中就曾遭遇兩次大難。

南宋時期,因為戰亂,無數田地、房屋被佔用,範氏家族的“義田”所剩無幾。

如果按照我們慣常的思維,這樣的義舉已經堅持了近百年,因為外力破壞,無以為繼,就算棄之不理也無可厚非。

但是范仲淹的五世孫範良器、範之柔兄弟卻勇敢地承擔起重振義田的任務,他們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私產全部捐獻出來,使義田恢復如初。

到了明朝,義田再次遭到破壞,當時聞名天下的清官蘇州知府鍾況得悉後,立即投入人力物力資助,再加上範氏後人的勉力支持,重新撐起了這項傳承了數百年的慈善事業。

無論是子孫的繼承,還是旁人的援助,範氏一族的善舉之所以能夠贏得後人的雲集景從,無非就是在家風之中,牢牢印刻下兩個字——“行善”。

《了凡四訓》有言:“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一切禍福休咎皆自當人掌握,行善則積福,作惡則招禍。

當范仲淹在一個家族的靈魂中播下一顆善良的種子,然後子孫後代不斷地施肥灌溉,等到種子長成一棵蒼天大樹,變成護衛整個家族的最強大的保護傘。

孟子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但是一個八百年興盛不衰的範氏家族,卻打破了這彷彿命運枷鎖的宿命。

其中的秘密很複雜嗎?

古語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自立,是一個家族立足的根本;

讀書,是一個家族興旺的源泉;

清儉,是一個家族不敗的基因;

行善,是一個家族強大的靈魂。

牢記這8個字,你便掌握了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長盛不衰的秘密。

謀者勝於計

古人說,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凡是提前謀劃、想計策,則成功更有保證。

《菜根譚》中說:“謀,而後定;不謀,而衰矣”,“謀深,慮遠,成之因也”。

縱觀歷史,大多數事件的成功,離不開人謀和計策。早在周代,姜子牙就在渭水邊以直鉤垂釣,最終成功成為了西伯侯的最大智囊;晏子二桃殺三士,替國家除去禍患;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最終滅掉項羽。

《三國演義》裡充滿了謀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諸葛亮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空城計……古人的計謀在三國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這或許也是三國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日本人更是把《三國演義》當作企業經營管理之寶,當成商戰不可不讀的經典。

然而,謀略並非全部,人算不如天算。智者百慮,必有一失。有時候,有些東西是算計不到的,比如說人心,人的情感。

古人說,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有了計劃和計策,然後才開始行動,更容易成功。但有時候成功不知看人謀,更要看天時地利,看天意。

謀略更容易禍害人心,讓人貪得無厭,最終害了自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所以,善謀固然重要,但更要知道停止、滿足,才能保身。

2

勇者勝於膽

孔子說:“勇者無懼”。

有勇氣的人,都要有膽魄。《三國演義》中,劉備稱讚趙雲“一身是膽。”所以趙雲才能長坂坡七進七出,救出阿斗。

同樣在長坂坡,張飛三聲大吼,嚇得夏侯傑膽囊破裂而死。

《亮劍》中,李雲龍給我們最大的啟發就是亮劍精神,就是敢於亮劍的勇氣和膽魄。這是一個民族所必須長存的寶貴財富。

當然,勇,並非單指外在的衝鋒陷陣。蘇軾說,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魯迅說:“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真正的勇者,更敢於面對自己,面對慘淡的人生,面對自己的壞情緒,面對那些無形的敵人!

現實中,我們經常說“被嚇破了膽”。如果一個人被困難嚇破了膽,也就意味著就失去了克服困難的勇氣。

沒膽量、沒勇氣的人,是沒有希望的。有的人,連表白的勇氣都沒有,怎麼奢望有情人終成眷屬。

有的人,在厄運的打擊下一蹶不振,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過去,也就更不會有光明的未來。

所以,不管是求學、生活還是工作,都要有膽魄,有勇氣、豪氣。就如孟子說,雖千萬人吾往矣!

如釋迦牟尼所說,修行就是像“一人與萬人戰”,要勇敢地“掛鎧出門”,或格鬥而死,或得道而還。

3

智者勝於藏

《史記》上記載,年輕的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道理。

老子說:“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告訴年輕的孔子,高明的商人懂得深藏財貨,而外表看起來好像空無所有;品行高尚的人懂得內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

在孔子的弟子中,顏回可以說達到了老子所說的境界。《論語》中評論顏回“有若無,實若虛”。

有智慧和學問,就好像沒有一樣,普普通通,完全沒有驕矜之氣。《莊子》中有很多寫顏回的篇幅,可以看出莊子也很喜歡顏回。這就是“藏”的智慧和境界。

據記載:曾國藩出兵征討太平軍前,有人贈予曾國藩一口家傳古劍,他的岳父說:“滌生(曾國藩字)今日喜得寶劍,老夫也高興。老夫十分喜愛舊日讀過的一首古劍銘,送給你: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兇器;深藏若拙,臨機取決,是為利器。

有鋒芒,去砍東西,自己也會受傷。久而久之,這鋒芒就鈍了、廢了!只有藏匿著,在最需要的時候出手,才是利器。

曾國藩的一生雖然顯赫,功高位尊,但他卻非常低調,處處藏鋒,不露鋒芒。所以才能安度一生。曾國藩曾經總結過天道有三惡,即:天道惡巧,天道惡盈,天道惡貳。

後來他覺得自己漏了很重要的一項,在日記中又總結了一點,那就是惡好露。

《道德經》中說,"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上天厭棄露才揚己的人,社會上討厭驕傲自大的人。越是自誇自賣的人,其實越無知,越淺薄,也越不會有好結果。

“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搶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楊修就是最好的例子。

古人推崇“是非瞭然於心而一毫不露”。善藏者,不動聲色,心跡無痕,讓人看不透,才不會受制於人;就像古代皇帝,深深藏起自己的喜好,怕別人用自己的愛好誘惑自己。

而不善藏者,無城府和內涵,很容易讓人一眼看穿,常常被人利用,受制於人。

在漢語中,藏為多音字。只有懂得藏的人,懂得藏鋒的人,才能最終讓自己的內心成為一處的寶藏。

藏,不僅是一種手段,還是一種智慧,更是人生的境界。

1

人有三種忙不能幫

助人是無意識的播種,但幫人也要有限度,這世上不是所有忙你都能幫上,也不是所有忙都值得你幫。

1、 逞強的忙不能幫

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但幫忙要看自身實力。不能頭腦一熱,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

逞強幫忙不僅不能起到幫忙的目的,反而會莫名其妙加重自己的負擔,失去幫忙的本意,讓自己成為一個被幫忙者。

倘若因逞強幫忙把事情搞砸,反而會落人埋怨。

逞強的忙不能幫,打腫臉充胖子,何必為了別人的事委屈自己。

相比於取悅他人,生活更重要的是取悅自己。

2、 情感問題不能幫

涉及感情問題,最好不要幫忙。不要在情感問題上給別人提意見、出主意。

人都是感性的,很容易受感情影響,摻和別人的感情事,好了壞了都容易受人埋怨。

孔子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思不出其位,感情的事不是簡簡單單的道理能夠說清的,別人家的家務事不要管。

3、 金錢的忙不能忙

我們常說“救急不救窮”,誰都有不湊手的時候,但涉及金錢就要慎重考慮。

救急可以,但不能救窮,頻繁的幫襯不僅不會起到救窮的目的,反而會讓他產生依賴心理。

老話說“生米恩,鬥米仇”,你幫他十次,一次不幫,那就可能變成仇人,所以同一個人的忙不要幫太多次。

錢好借,但還的時候,多數人會因顧忌感情張不開嘴,人情借貸要慎重,多少人因錢由朋友變成陌路。

2

人有三種飯不能吃

老話說“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其實不僅話不能亂說,飯也不能亂吃。亂說話傷人傷己;亂吃飯也容易引起禍患。

1、 不吃白飯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要以貪小便宜的心態吃白飯。

貪小便宜吃大虧,對於那些吃飯從不主動付錢的人來說,你可能暫時佔了便宜,但你失去的是友誼、人脈及未來進步的機會。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免費午餐的背後往往都有動機,千萬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免費餐點,不付錢的東西往往需要你付出更高的代價。

2、 不吃軟飯

不吃軟飯這個“軟飯”是指過分依靠別人。

人要長大,要成為成年人,首先要先學會獨立。能夠憑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否則不論年紀多大都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成年。

不吃軟飯,不靠別人生活。父母會有離開的一天,愛人也會有不在的時候,靠誰都不如靠自己來的安心。

3、 不吃剩飯

不吃剩飯是指不要學別人的生活方式,別人的“剩飯”不能吃。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點,要相信你面前這碗“飯”是最好的,最適合你的。

別人的碗裡或許有山珍海味,但你的“腸胃”可能只適應清粥小菜。

生活沒有模板,別人的生活雖然看上去花團錦簇,但並不適合你。

一代名相,家族800年興盛不衰,秘密就藏在這8個字中

3

人有三種錢不能花

錢人人都愛,花錢也是一件最簡單不過的事情了,但不是所有錢都能夠花。

1、 不義之財不能花

世間沒有哪一個人不喜歡錢財,但錢財的取得要有原則。不義之財不能取,不能花。

佛法中講,如果你取用了不義之財,你命裡頭的財庫就會有所虧損,你命裡的福祿也會大打折扣。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2、 非己之財不能花

雖然不是不義之財,但是替別人保管的,這種情況下的錢也不能花。

不管是父母的錢還是兄弟姐妹的錢亦或是朋友的錢,別人讓你保管是信任你,你要擔得起親友的這份信任。

不是你的東西,不能用。錢要花的心安,還要踏踏實實自己掙。

3、 明天的錢不能花

現在很多人提倡超額消費,花明天的錢做今天的事,但在花錢時要慎重。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誰都不能保證明天的自己一帆風順。

明天的錢有明天的用處,在花錢上也要考慮以後,不要只圖一時痛快。

你可能今天花的痛快,但當明天遇上變故時卻發現無錢可花了。花錢要慎重,要有規劃。


一代名相,家族800年興盛不衰,秘密就藏在這8個字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