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蛙泳動作的時,節奏練習是容易被我們忽視的環節

初學蛙泳動作的時,節奏練習是容易被我們忽視的環節

我們在學習蛙泳的時候是不是先練腿再練手,接著直接出徒?結果是多年後技術動作仍然“千瘡百孔”,不知道哪裡有問題。這是大家常有的疑惑,出現問題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改善。為什麼?因為我們對學習流程不夠了解,也缺乏足夠的思考。

在蛙泳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容易忽略的一點就是節奏練習,也就是常見的兩次腿一次手動作。在和泳池裡的朋友們交流時,大家幾乎不做這樣練習。

先不要提競技選手的速度和帥氣泳姿,能把節奏游出來你就已經具備了發展到以上兩項的基礎。那這次就來分享一下這個容易被我們忽視,卻非常重要的環節。


節奏練習具體是什麼——蛙泳技術的兩次腿一次手

初學蛙泳動作的時,節奏練習是容易被我們忽視的環節

節奏練習應該安排在下肢和上肢技術動作學習之後。節奏練習的主要目的是連接上肢與下肢的技術動作,上肢與呼吸之間的配合動作。

如果節奏練習被忽略會出現抬頭呼吸困難的問題。因為我們在遊行時需要保持推進力滑行,沒有了慣性滑行身子會下沉。所以好節奏可以讓自己有足夠的滑行時間抬頭呼吸。

當我們在節奏練習上熟悉了上下肢配合與上肢呼吸配合後,協調有序的蛙泳動作感就出來。


為什麼節奏練習會被忽略

初學蛙泳動作的時,節奏練習是容易被我們忽視的環節

國內的教學體系有待完善,教練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有待提高,是我們經常忽視節奏練習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小開始學習蛙泳,不協調的技術動作被認為是有問題的。有些教練會覺得這是孩子天賦問題,事實可能不是這樣,因為畢竟孩子們的模仿能力強弱不一,天賦好一點可能看過一次,就能游出較好的節奏;天賦差的孩子則可能需要不斷的調整肢體與大腦間協同性才可以。


如何學會蛙泳節奏練習的首選動作——兩次腿一次手

兩次腿一次手也可以叫做一次腿一次配合。下面我們來說一下動作流暢和主要的兩個目的。

1.兩次手一次腿的動作流程說明
初學蛙泳動作的時,節奏練習是容易被我們忽視的環節

  • 起始狀態保持好流線型,雙手夾住頭部;
  • 收腿蹬第一次腿,保持滑行;
  • 在滑行期劃手同時抬頭;
  • 外劃45度時收腿;
  • 同時前伸和低頭;
  • 蹬腿完成動作。

2.下肢與上肢的協調
初學蛙泳動作的時,節奏練習是容易被我們忽視的環節

上下肢的協調重點在啟動時間。在保證滑行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從容的劃手拉起身體,這時候我們又給了自己一個推進力,此時收腿為最佳時機,在滑行不斷地情況下,我們可以從容的作出自己的技術動作。


3.上下肢與呼吸的協調
初學蛙泳動作的時,節奏練習是容易被我們忽視的環節

200米蛙泳世界冠軍,丘普科夫的蛙泳啟動

很多朋友糾結於先低頭還是先蹬腿、先劃手還是先抬頭、先伸手還是先蹬腿這樣的問題。其實我們先了解了啟動順序,就知道了後續排列。從指間開始,腕關節、肘關節、抬頭、肩關節、抬起胸椎、穩定腰椎、屈髖、屈膝、翻踝;恢復階段也同樣是按照這個順序來。

在兩次腿一次手的分解練習時,我們的呼吸一定要知道呼吸在哪一點開始。

我們在外劃的一瞬間,鼻腔就已經開始呼吸了;

到挺身階段,只要一張嘴,氣體就會被“壓”進肺腔;

接著在低頭階段已經開始鼻腔呼氣了。

這個呼-吸-呼的節奏分別對應的是外劃-內劃夾肘-送肩前伸。


小結

初學蛙泳動作的時,節奏練習是容易被我們忽視的環節

其實不光是蛙泳,在其他三種泳姿中也都有節奏練習的環節,只是我們都把它忽視掉了。游泳是一項非常重視節奏韻律的節奏,如果我們不能按照“樂譜”(節奏)偏偏起舞,你腦海中那華麗的物資也就不復存在。

無論是初學還是平時自己訓練,請加入節奏練習,找到韻律的你將令人嘖嘖稱讚。

初學蛙泳動作的時,節奏練習是容易被我們忽視的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