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榮光!聽聽這位“孔雀藍”閱兵背後的故事

10月1日,文職人員方隊身著“孔雀藍”禮服,頭頂“文”字軍帽,氣貫長虹,昂首闊步走過天安門,成功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這其中就有唐晨銘的身影。唐晨銘,山東濟寧人,2018年,懷著對軍營的嚮往,他報考了軍隊院校文職人員,最後,如願成為陸軍步兵學院軍事體育教研室的一名軍體教員。2019年4月,參加國慶閱兵文職人員方隊選拔;5月,進入文職人員預備方隊;6月中旬,正式參加合練,成為第二排面的一員;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接受了習主席和全國人民的檢閱。

共享荣光!听听这位“孔雀蓝”阅兵背后的故事

文職人員方隊在進行訓練

剛剛穿上軍裝,在崗位培訓期間就接到了閱兵選拔的通知,唐晨銘既興奮又忐忑,興奮的是有機會能夠參與無上光榮的閱兵任務,忐忑的是作為部隊新吸收的社會青年,隊列素養零基礎、一日生活制度不習慣、部隊情況不熟悉,自己恐怕難以出色地完成任務。來不及猶豫,唐晨銘便踏上了閱兵路。

閱兵路上充滿了坎坷,隊員們與朝陽為伴和新月共眠,每天要面對11個小時的隊列訓練。進行軍姿定型訓練時,汗水沿著指縫滴落,在腳邊留下一道道明顯的“水圈”,一天下來,光正步就要踢上50000步,常服溼了又幹,幹了又溼,每天的飲水量大約15升,面對高溫酷暑以及大量的鹽分流失,榨菜配藿香正氣水成了訓練場上標配的“閱兵餐”。在訓練時,腰板不夠直,就用T字架進行固定訓練;排面不夠齊,就用揹包繩拉出帽線、腿線、胸線。一個月下來,唐晨銘的常服袖子和褲袋被磨開了兩道口子。

共享荣光!听听这位“孔雀蓝”阅兵背后的故事

唐晨銘在閱兵村訓練

初到訓練基地時,唐晨銘對一切未知充滿了好奇。可幾周下來,高強度的訓練、膝蓋的舊傷復發、嚴格的管理、三點一線的生活讓他身心俱疲,望著遙遙無期的倒計時,唐晨銘萌生了退意。

八月份的北京,悶熱得讓人透不過氣,一天晚上,剛剛走出洗漱室,他看到兩位50多歲的將軍領隊,衣服已經全身溼透,還在加練正步,踢腿擺臂的訓練標準絲毫不比隊員們低。敬畏感瞬間湧上心頭,將軍尚如此,士卒何所懼!他硬是靠著一口氣撐過了剩下的100多天,“我們沒有權利和義務生病,內心對於走過天安門的渴望,支持我們走到了最後。”唐晨銘如是說。

共享荣光!听听这位“孔雀蓝”阅兵背后的故事

閱兵隊員正在進行訓練

10月1日,文職人員方隊走過天安門,他的心裡只有一個想法:把最好的“孔雀藍”展現在黨和人民的面前。經過閱兵任務的洗禮,他看見了祖國的繁榮昌盛,真正體會到人民軍隊的強大,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他表示,閱兵任務結束了,但閱兵精神不能丟!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自己更要一步一個腳印,作為一名軍體教員,把青春奉獻給軍營,為祖國培養一茬茬、一代代合格的軍事人才。

共享荣光!听听这位“孔雀蓝”阅兵背后的故事

唐晨銘和戰友們在優勝方隊錦旗前合影

(攝影:閆慶科)

共享荣光!听听这位“孔雀蓝”阅兵背后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